鹰谷(Integle)了解到,河北师范大学的刘庆彬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孙文华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PNN钌配合物,实现了高效催化γ-氨基醇和仲醇无受体脱氢偶联制备吡啶或喹啉衍生物的便捷方法。该催化剂稳定性好,反应72小时以上未发现其失活,钌用量仅为底物的0.025 mol%。论文报道了产物实例吡啶和喹啉衍生物26种,分离收率达到35-92%。此合成方法属于环境友好,符合原子经济型反应,有望改变产业界制备吡啶或喹啉等氮杂环化合物的生产途径。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杨新征教授通过计算化学方法进行了反应机理的验证,阐明了仲醇脱氢成酮、酮与γ-氨基醇脱水生成亚胺中间体,中间体进行C-H活化和实现偶联关环,芳构化生产吡啶衍生物。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Catalysis》上,同时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

http://pubs.acs.org/acscatalysis/doi/10.1021/acscatal.5b02638

原文标题:A Ruthenium Catalyst with Unprecedented Effectiveness for the Coupling Cyclization of γ-Amino Alcohols and Secondary Alcohols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40293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