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市熱潮之下,又有一家互聯網醫療公司要去資本市場了,這次它選擇的目的地是美股。

最新消息稱,中國在線藥店和健康平臺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以每股14美元至16美元的價格發行930萬股股票,融資約1.4億美元。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4日,就有互聯網醫療公司先驅者平安好醫生赴中國港股上市,另外,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後續準備上市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也將會越來越多。

不過,仔細研究發現,這些急需上市的互聯網醫療公司無一例外都處於虧損狀態,並且似乎並沒有扭虧的跡象。

1藥網方面的情況是,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虧損額同比擴大,並且還需要持續投入,而已經上市的平安好醫生上市後發佈的首份半年報顯示,其虧損超過4億元。

對於上市進度以及後續規劃,1藥網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仍處於靜默期,一切以招股書爲準。”

深陷盈利困境

追逐資本熱點,似乎成了互聯網公司的天性,今年尤其多,這一股熱潮也刮到了互聯網醫療公司頭上。

繼平安好醫生在今年5月份登陸港交所之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醫療公司走向資本市場。

此前就有消息稱,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承銷商爲摩根大通,花旗和中金。

最近,更是有更多細節透露出來,1藥網募集資金由此前的2億美元縮水至約1.4億美元,其中內部人士計劃購買約2000萬美元股票,佔比約14%。若以此計算,1藥網的全面攤薄市值爲15億美元,企業價值爲14億美元。

對於這一則消息,1藥網公司方面有關負責人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並未直接否認。

此外,騰訊支持的在線診療平臺微醫,則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提交IPO,整體估值55億美元。微醫計劃將微醫療、微醫藥、微醫保三塊健康維護相關業務作爲整體赴港上市。

研究這些互聯網醫療公司發現,在利潤這項指標上無一例外,都處於虧損狀態。

111集團尚未實現盈利,虧損比較明顯,今年上半年的虧損額同比略有擴大,並且後續似乎還需要進一步投入,盈利預期不明朗;

8月16日晚間,平安好醫生髮布上市後的首份中期成績單顯示,其虧損超過4億元;

而有騰訊加碼的後續上市預備隊微醫同樣深陷虧損泥潭,此前,微醫首席戰略官陳弘哲接受採訪時曾公開表示,微醫尚未實現盈利。

於剛能否翻盤?

具體到此次的上市標的1藥網,相信對於關注互聯網電商的用戶來說,1藥網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它曾經出現在一家名爲1號店的電商平臺上。

彼時的1號店風光無限,敢於與京東、淘寶網正面較勁,當然這個勇氣的背後是要付出代價:燒錢。

錢燒沒了,自然接着向投資人要,不過,這個時候投資人也力不從心,眼看情況陷入危機,平安集團出手了,花了8000萬收購了1號店80%的股權。

雖解燃眉之急,但好景不長。隨後,平安集團以6500萬美元將1號店20%的股權轉讓給沃爾瑪。

這個轉手成爲了1號店開始沒落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再之後,沃爾瑪控股1號店,並宣稱已全資掌控了1號店在中國的電子商務業務。

一個是傳統的外資零售巨頭,一個是極具有互聯網精神的創業者於剛,一個是想利用收購1號店來賺錢,獲得切實的好處,一個是想繼續通過燒錢的方式持續擴大1號店的影響力,二者出發點的不同,目的不同,直接導致運營公司思路不同,以至於後來走上分手決裂的道路似乎是可以預測的。

儘管於剛是公司的創始人,在經營公司這個問題上,向來都是誰擁有最多股權,誰就擁有話語權,在這一點上沃爾瑪佔有先機,最後的結果是,於剛以及創始管理團隊出局,沃爾瑪佔上風,現在的1號店幾乎銷聲匿跡。

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這一次,於剛知道了要擁有公司經營話語權,就必須擁有最大的股權。招股書披露的股權結構顯示,111集團創始人於剛和劉峻嶺兩人持股份額均爲24.5%,掌握絕對控制權。

此次,於剛能否帶領1藥網實現逆風翻盤,《證券日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郭偉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