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動控制專業的學生來說,“反饋”是自動控制原理課程中極其基礎而核心的概念,可以說,如果沒有反饋,自動控制根本無法實現。

既然反饋如此基礎而重要,到底什麼是反饋,又爲什麼需要反饋呢?

什麼是反饋

其實,“反饋”不僅存在於課本中,它也時刻在我們的身體中運行。

比如,喫飯。

你有沒有想過,明天中午到底應該喫多少飯?是喫1兩米飯呢,還是3兩,還是2.8兩?

你會說,這不是有病嗎?喫到飽即可啊,爲什麼要關注喫幾兩呢?

對!“喫到飽即可”就是在進行“反饋閉環自動控制”。

我們的“胃”,是“飽脹程度”的傳感器,它可以向“控制器”,也就是大腦,“反饋”當前的飽脹程度。

如果還很餓,那麼大腦就通知手和嘴繼續猛喫;如果“接近飽了”,那就通知手和嘴悠着點,適可而止,不要再猛喫。

現代任何自動化設備,上至飛機,下至電梯,都使用了同樣的思想。

有人說,如果胃無法監測飽脹程度,那會如何?

那就只能使用“定時定量喫飯“的控制方法,這就是開環控制。

開環控制

“定時定量”喫飯,是一種“開環控制”,效果很差。

假設我們定時每天中午十二點,喫2兩米飯。

但今天我腸胃好,十點半就餓了,然而,由於沒有傳感器告訴大腦,大腦依然控制到十二點才喫飯,結果,十一點半就餓暈了。

又比如,今天全是葷菜,油水豐富,喫一口飯就飽了,但是,由於沒有傳感器“反饋”給大腦,大腦按慣例繼續喫下去,導致嘔吐。

這就是開環控制的問題。

我說開環控制效果很差,主要是精度低,穩定性差。要麼喫不飽,要麼喫太撐,要麼上午飽下午撐然後嘔吐——系統震盪發散。

爲何減肥很困難

肥胖有多種因素,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控制不住飲食,大喫大喝胡喫海塞。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人是一種極其精密的“閉環自動控制系統”,一旦胃感受到飢餓,大腦就會控制手嘴胡喫海塞起來,以“減輕”反饋的飢餓程度,使人趨向於“飽”。

有人說,我有堅強的毅力,可以抵抗喫飯的衝動。

但真相往往是,我們很難做到。

因爲,這種反饋控制,是人類進化了上萬年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沒有關公刮骨療毒的毅力,很難抗拒。

生活中的反饋自動控制

比如,用煤氣竈煮湯,火小了加熱速度慢,火大了一不小心會沸騰溢出,這就是開環控制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湯鍋中插入一根溫度計,通過人眼觀測溫度,然後控制火焰的大小,進而控制溫度,這樣,我們可以在湯接近沸騰時提前減小火焰,加熱速度既快,又準,又穩。

穩、準、快,這就是反饋閉環控制的目標。

又比如,爲什麼地鐵的車門,無論誰,用多大力氣,扒多久,最終總能剛好關上?

因爲,有傳感器在“反饋”。如果門沒關,電機就拖動車門繼續關下去。

你看,這和我們喫飯,一個道理。

歡迎訂閱我的專欄,深入淺出,理解信號系統。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5a.pstatp.com/large/933100051649d14c6380","title":"傅里葉、拉普拉斯變換和信號系統","author_description":"王珂-用科學點亮興趣,這裏是珂學原理。","price":18.8,"sold":297,"column_id":"1605703366379528"}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