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飲》《聽報告》《送炭》《伐木》等木刻到《幫助羣衆修理紡車》《〈王貴與李香香〉插圖》《選舉圖》《豐衣足食》,這都是力羣在藝術轉型期的重要作品,從此也奠定了他屬於中國新興木刻“延安學派”經典作家的地位。上世紀60至70年代,力羣曾到銀川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創作出《秋曲》《春夜》《寧夏之春》等一系列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他的藝術延續了“延安學派”的作風,藝術與人民生活從不分離,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與人民的深厚感情。

愛憎分明的力羣

王 煒

力羣,原名郝麗春,1912年生於山西靈石縣郝家村,他的藝術年表上有許多重要的閃光點:1931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3年組織“木鈴木刻研究會”被捕入獄,1938年在武漢“三廳”藝術處美術科任少校科員。1940年在延安“魯藝”任美術教員,1955年任中國美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美術》雜誌副主編。1980年任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而所有的閃光點都不如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自白:“沒有新興木刻運動就沒有我力羣。”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石竹花 1959


力羣,是一個與魯迅有過書信交往的幸運者,魯迅在回信中說:“郝先生的三幅木刻我以爲《採葉》最好。”1936年10月19日,當他聽到魯迅逝世的消息後,立即奔赴現場,含着淚水用顫抖的手爲魯迅遺容畫了四幅速寫肖像。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飲 1940



1938年“中華全國美術界抗敵協會”成立那天,“三廳”美術科全體成員前往參加,這個協會幕後策劃者是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張道藩,他有意壓制木刻,在協會章程中沒有設木刻這一畫種,力羣當場舉手發言,他用洪亮的山西大嗓門說道:“主席,我對此章程有意見,衆所周知,木刻在抗戰宣傳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在會章條款中有其他品種,唯獨沒有木刻,這是極爲不公平的,希望有所糾正!”力羣大膽直言,使得主席臺上的人惶恐不安,一時答不上來,這時張道藩拿着會章看了一下,然後慢吞吞地說:“看吧,這裏面提到有篆刻,木刻嘛,也就包括在篆刻裏面了!”話音剛落,全場譁然。力羣在大會上公開與張道藩叫板,義正詞嚴地爲木刻討回公道,在場的木刻同仁無不爲之歡欣鼓舞。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聽報告 1940


1940年初,力羣結束了在國統區的奔波生活,到了延安“魯藝”。在延安的六年生活,他除了閱讀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外,還閱讀了大量的世界文學名著,他有幸聆聽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並一起合影留念,成爲他難忘的記憶。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幫助羣衆修理紡車 1945


在延安的窯洞裏,力羣的人生觀、藝術觀受到了革命的洗禮,進一步明確了投入革命美術的信念,進一步明確了在藝術上要擺脫外國版畫的影響,不能再“戴上腳鐐跳舞”。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伐木 1941



從《飲》《聽報告》《送炭》《伐木》等木刻到《幫助羣衆修理紡車》《〈王貴與李香香〉插圖》《選舉圖》《豐衣足食》,這都是力羣在藝術轉型期的重要作品,從此也奠定了他屬於中國新興木刻“延安學派”經典作家的地位。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豐衣足食 1944



上世紀50年代力羣的作品大多是套色木刻,藝術風格日趨成熟。《百合花》《瓜葉菊》《太行山風景》《黎明》《北京雪景》等是他在這個時期的經典之作。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瓜葉菊 1956



上世紀60至70年代,力羣曾到銀川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創作出《秋曲》《春夜》《寧夏之春》等一系列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他的藝術延續了“延安學派”的作風,藝術與人民生活從不分離,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與人民的深厚感情。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春夜 1962



力羣是一個極富浪漫情懷的性情中人,他初到延安就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野姑娘的故鄉》,發表在周揚主編的《文藝戰線》第五期上。在延安,他學會了跳華爾茲、狐步舞,他從“靠邊站、試試看”到“拼命幹”,對跳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說跳舞一是一種運動,二是一種音樂的享受,這種興趣一直持續到古稀之年,樂此不疲。我兒時在家中曾聽父親王琦提及力羣率真的性格,力羣曾私下向王琦傳授爭取入黨的經驗,他說“要像談戀愛那樣有一股窮追不捨的勁頭”。好一股窮追不捨的勁頭,好一個浪漫的情懷,他就是這樣一個敢想、敢說、敢爲的人。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趙樹理小說《登記》插圖之一 1956



力羣的長子郝明是我附中的同學,我從上世紀50年代便經常到力羣家中玩耍,親身領略到力羣在家中創作的情景,力羣的子女和我們家的子女一樣多,力羣赤膊帶領子女們拓印套色木刻的場面記憶猶新,在他家中我首次看到《百合花》《瓜葉菊》《黎明》等套色版畫。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黎明 1957



力羣爲人開朗、爽快,講着一口地道的山西話,音調質樸,抑揚頓挫,談到興奮時他會手舞足蹈,開懷大笑!他曾到中央美術學院講過一堂全院大課,在講臺上充分展示了他那獨特的演講風姿,濃烈的山西大嗓門震耳欲聾,講課的內容至今已記不清了,唯獨他的一個經典的比喻和那肢體動作讓我至今難忘。他用雙手在胸前交叉合攏,面向前方大聲說道:“這就是藝術和生活的關係!”他把語言與肢體結合起來,表達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繫,這就是他講演的天才,他保持了從黃土地走出來的藝術本色,潑辣而純真。

力羣也是一個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他愛憎分明,在給我父親王琦的信中他真誠地袒露心扉。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向李順達應戰訂生產計劃(套色木刻) 1951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林間 1980


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他對版畫創作脫離生活的現象深感憂慮,在他給李樺的信中直言:“……印象頗不好,尤其是應得獎的作品沒有得獎,而不應得獎的作品反倒得了獎,不知評委在提倡什麼?就整體而言,我覺得不如第十屆全國版展,因爲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越來越少了……”對於一位九旬高齡的人來說,往往對人世間的一切會看得十分淡然,大多持超脫的態度,但力羣卻表現出少有的“率直”和“認真”。在對待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他從不保持沉默。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小熊貓 1981




在他百年誕辰的生日慶典上,力羣仍用他那濃重的山西口音,底氣十足地大聲疾呼:“藝術要爲人民服務,生活是藝術唯一的源泉!”他那愛憎分明的情懷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永不泯滅。

(文中圖片均爲力羣版畫作品)

版畫先驅丨愛憎分明的力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