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知这一消息,杨善又看到了机会,他对代宗说愿意当谈判的使节到瓦剌,“时也先欲还上皇,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明代宗让杨善去瓦剌谈判时,可以谈和,但不能把哥可英宗迎回来。有人说杨善凭借与瓦剌谈判这一件事,可以称得上明朝最牛的外交官,既停战了,还把明朝面子挽回了,最关键的是英宗被他带回来。

建文帝时落榜考生,因何历经5皇帝而善终?朱棣与曾孙最有说服力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份职业很厉害,这份职业不靠枪不用刀,仅凭两张嘴,便能退敌百万雄兵。这份职业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何谓纵横家?就是靠政治外交搞合纵连横之术。据传是鬼谷子所创立的门派,但他的两位门徒苏秦张仪却是最有名纵横家。

随着历史发展,各个朝代的纵横家有所减少,主要是冷兵器发展了,靠实力说话比靠嘴来得快。但在明朝时期却出一个“纵横家”,靠嘴赢得皇帝信赖,虽然做事有些下作,却也善终。

落第秀才投机客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位明朝“纵横家”就是明朝有名的官员杨善,虽然名字带“善”,但此人并不是什么善人。有人说杨善的嘴厉害,甚至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实际上杨善比不了苏张二人,但此人头脑灵活,能看透本质,这是其过人之处。

杨善并不是明朝时期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官员,他本是建文帝时期的一个落第秀才,17岁为明朝诸生,此后科举再无取得功名。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就在杨善为考不上进士而郁闷之际,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杨善认为机会来了。

在这里顺便交待一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实际上是就是一场政变,建文帝站在道义和正统的一方,朱棣却是谋反的一方,一般看不出谁赢谁败,以当时情况看,朱棣胜算并不大。但杨善就认为机会来了,果断投靠朱棣手下,虽然担任守城小官,但也成朱棣创业团队中原始会员。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让杨善当了鸿胪寺序班。这个官不大,就是负责朝会的仪节、百官班次等事,但却有机会天天见到皇帝。由于杨善高大魁梧,嗓门大,因此每次说话时,声音大的让朱棣都心烦。有一次,朱棣找了欺君之罪,把杨善免职扔到牢里。在朱棣眼里,像杨善这样的小官,杀死他就是踩死一只蚂蚁。

杨善进监狱后,心就凉了,没想到自己投机到朱棣手下,最后竟然落了个欺君下场。欺君之罪说大就大,但进监狱并不是好事,搁谁心里都没底,杨善认为自己的死期快到了。

就在杨善烦闷的时候,救他的人出现了。此人就是明朝的官员章朴,官至庶吉士,由于是方孝孺的学生,与方孝孺有联系,因此被朱棣抓起来扔进大牢准备问斩。

章朴与杨善在一个牢房里,可以说同病相怜,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但杨善与章朴关系拉近时,他发现了一个救命路子。章朴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告诉杨善一些秘密,说他家里有方孝孺存的书。《明史》记载:“朴言家有孝孺集,未及毁。善从借观,密奏之。朴以是诛死,而善得复官”。

杨善就把这个秘密向朱棣进行了汇报,随后杨善被释放还升职,而章朴的命运就是刀下鬼。从这里看,杨善落井下石,根本不是个善人。

从此杨善官运亨通,不仅得到朱棣的重用,朱棣死后,他的儿子、孙子、重孙都对杨善很好。“数十年来圣眷不衰”,官职做到了礼部侍郎,就是科考的进士也不可能升到如此显贵的地方。这是建文帝想不到的事。

随帝出征能保命

明英宗朱祁镇是朱棣的曾孙,这个皇帝实际并不是个明君。1449年,朱祁镇在宦官王镇等人唆使下,居然自不量力率军亲征瓦剌去了,已经65岁的杨善也随皇帝亲征。但不成想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堂堂的大明皇帝英宗被瓦剌所俘。

明朝这场战争中,明军实力已经与朱棣时差远了,但失败后,明军竞相逃脱,这也是战场三十六计之一:逃为上策。打不过就跑,但65岁的老头杨善居然能从这场乱局中逃了不出来,年轻的明英宗却没能跑出来。

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百余名明朝官员,很多死于这场混乱之中,杨善也不会武功,他竟然逃脱凶残的胡人刀下,而且逃回来,毫发无损,足以看出杨善的逃生本领有多强。

《明史》中对杨善这个机灵的老头逃生记载的很详细。杨善才不会犯傻呢,既然打不过,也不会傻到以死报国,管他什么皇帝,逃生才是王道。

靠嘴迎帝再辉煌

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最不缺的一个职位就是“皇位”,只要空着就有人坐。英宗被俘,那大明王朝总不能一日不无主吧,于是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登基为帝,这就是历史上的代宗。代宗也不忘遥尊哥哥为太上皇,而且对外还要拿出不得已当皇帝的说辞。

明代宗对外说,国难当头,他是在大臣逼迫下才当的皇帝。这样的话也就说给傻子听,谁不愿当皇帝,杨善也愿当,可惜不姓朱。

按理说皇帝易主,以杨善的投机心理,应该迅速向代宗表达忠心才行,但杨善却一改往日的那种投机,反而对代宗当皇帝不满。

1450年,土木堡之变第二年春节,明朝大臣上朝后都欢欢喜喜过春节,杨善却独自流泪:“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太上皇被俘,我们却在这里庆贺。这句话很明显对皇帝不满,杨善对明英宗有感情,他希望明英宗回来继续当皇帝。但现在明代宗已经继位了,杨善说这番话不怕被杀吗?

其实这也是杨善聪明之处。当时明代宗虽然继位,但大多数老臣们还是希望明英宗回来,真心拥护明代宗的人很少,只是这些人不说而已。这一点杨善看到了玄机。

1450年夏天,明朝天气奇热无比,明朝与瓦剌战争也因天气没有再发生激烈的冲突,双方都有停战的意向。说明了,瓦剌受不了这种热,明朝也打疲了。瓦剌也先也想把明英宗放回来。

得知这一消息,杨善又看到了机会,他对代宗说愿意当谈判的使节到瓦剌,“时也先欲还上皇,而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明代宗让杨善去瓦剌谈判时,可以谈和,但不能把哥可英宗迎回来。

杨善才不会听明代宗的话。本来当使节去瓦剌是提着脑袋去的,谈不好两边都不买账,那小命也难保。不过杨善的确有两下子,他的口才无人能比。

到了瓦剌之后,也先手下来这些人就不会给杨善什么好脸子,毕竟人家占据主动,他们问:“土木之役,明军为何不堪一击?”明军为何败了呢?

杨善并不怕这些蛮人的要挟,他沉着应对道:“与你们打仗时,我们的军队都在南方征战,只是临时拼凑的军队,所以才失败。现在我们南征大军已经回到京城,而且皇帝亲选了三十万精锐,配备神枪、强弩、大烧炮,杀人在百米外,不用近战。你们可以到边境看看,另外,我们还派出了刺客,随时都会行动。”

杨善的忽悠确实把也先吓住了,杨善一看火候到了。连忙对瓦剌说,如果谈和成功,两家都是兄弟。此时杨善拿出自己带的金银财宝,贿赂也先的手下,“悉以语也先”,对方当然要替杨善说话。

后来也先接见了杨善,双方会谈的主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英宗问题,也先也知道留着英宗没什么用了。第二个就是赔偿问题。杨善就趁机抓住也先的心里,既吓唬他,又和他说软话,“今还上皇,和好如故,中国金币日至,两国俱乐,不亦美乎?”。最后也先高兴了,答应了杨善的意见。

有人说杨善凭借与瓦剌谈判这一件事,可以称得上明朝最牛的外交官,既停战了,还把明朝面子挽回了,最关键的是英宗被他带回来。

杨善把英宗带回后,气得代宗还不好发作,《明史》记载的有意思:“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迁左都御史”,杨善不仅没受重赏,反而被代宗冷落,这也是杨善意料之中的事。

快70岁的杨善并没有闲着,他还要做一件重要事,那就是帮助英宗复位。他与石亨、曹吉祥等人串通一气,等待时机发动政变。不久“夺门之变”发生,明英宗复位成功。杨善为英宗复位立了大功,被封为伯爵,最后得以善终。杨善虽然不是善人,但他这次出使瓦剌,迎回英宗,并帮助英宗复位成功,为朱棣后裔续命195年。如果换作明代宗,能否有这么长时间,都是未知数。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