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表示一个人正直高洁,诗人常会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迎寒独自开”,“竹子挺直傲立”来形容。但是诗人王昌龄却别出心裁,把“冰心和玉壶”进行组合,结果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名句,成为高风亮节的绝佳表述。今天要聊的这首诗就是《蓉蓉楼送辛渐》,全诗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明明是一首送别诗,怎么就变成了表白诗?王昌龄的这片赤诚之心是向谁表白呢?这一切,还得从一场“玉壶行动”说起。

话说在唐代,玉壶作为盛酒的玉器,因为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受人拥戴。开元年间,当朝宰相姚崇于是以“玉壶”为象征,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玉壶行动”,其目的就是倡导朝廷百官做官要清正廉洁。

入官场不久的王昌龄,自然是积极拥护,“玉壶精神”从此深刻地印入他的脑海,落实在行动中。结果,没过多久,王昌龄就带着玉壶精神被贬官到了江宁。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个阶段创作的。

诗题《送芙蓉楼辛渐》,芙蓉楼,是江苏镇江一处名胜古迹,北邻长江,景色绝美,自古以来,吸引着很多文人墨客纷纷到访。而辛渐,就是王昌龄的好朋友。诗题完整的意思就是“芙蓉楼送别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被贬江宁,一个人倍感凄凉。这天他得知消息,好友辛渐将从润州,也就是现在江苏镇江市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于是欣喜若狂的王昌龄约了辛渐来到芙蓉楼相聚,他要为朋友践行。

傍晚时分,王昌龄冒着秋冬时节冰冷的细雨赶到了芙蓉楼,好朋友相见分外亲切,推杯换盏,互诉情怀。这秋雨,总会给人平添一份愁意。一边喝酒,一边赏景,王昌龄看到江面上起了白蒙蒙的雨雾,与静静流淌的江水连成一片,心里忍不住感怀:这寒雨可是下在曾经吴国的土地上啊!

“寒雨”,这里指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指雨水和江面连成了一片。

“吴”,三国时期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江苏镇江一带曾是吴国所属。

“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酒不知喝了多少杯,醉了,睡了,不知不觉醒了,天也亮了。此刻,好友辛渐也必须乘船北归洛阳了。两人一起来到了码头,船家已等候多时。望着辛渐踏上船的身影,王昌龄心情很失落,辛渐这一走,就又剩自己孤苦伶仃一人了,犹如江天中的远山,孤独地伫立在那。

“天明”,指天亮的时候。

“客”,指诗人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期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这片区域也被称为楚山。

“洛阳亲友如相问”

目送着好友渐渐远去的身影,王昌龄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大声地对辛渐说:“如果洛阳的朋友问起我,你一定要帮我带一句话啊!”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什么话呢?就是这句王昌龄的心迹表白: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内心都一片纯洁,就像那玉壶里的冰一样,是绝对不会受功名利禄,变成贪图富贵之徒的!

“冰心”,指纯洁的心灵。

好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冰本就清澈透明,玉壶也是玲珑剔透,温润细腻,王昌龄用放在玉壶中的冰心来自比,里里外外,皆是微尘不染,冰清玉洁啊!这个象征手法的运用,不由自主地体现出王昌龄至死不渝的高尚人格,令人可敬可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