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志之士

刘大夏,湖南人,1464年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刘大夏为人很有才华,在朝廷之中担任多个要职。在任兵部时,为兵部革除了多种弊端,并且办事稳妥,被当时的兵部尚书视为自己的左右手,可见对他的重视。明朝忠志之士

后来,因为阻止朝鲜进贡使者换路,被人诬陷下狱。之后被放出,正赶上父亲去世,于是回家奔丧。服丧归来后,又被启用,立下诸多功绩,但在1498年,刘大夏上疏请求归乡,回家养老。此时的皇帝正是明朝孝宗皇帝。孝宗皇帝是明朝少有的明治之君,所以他对刘大夏这样有才能的人很是看重。于是多次下旨启用刘大夏,但刘大夏多次推辞,但孝宗都不准。后来在1502年刘大夏担任了兵部尚书,孝宗把他叫了过去,问他为什么多次不接受任职,刘大夏答到:“臣年老又有病,看见国家民穷财尽,倘若有所不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量力不从心,因此而辞。”孝宗听了沉默不语,但孝宗确实把刘大夏的话听到了心里,小于在这里说一下,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个人一个样,你看一个人的观点你觉得他对,那是因为你们的观点相似,但相似不等于相同。小于一直以为,在古代封建王朝里,皇帝才是一切因果的源头,不管大臣再怎么忠诚,或者再怎么奸佞,只要有皇帝的存在就没办法,因为只要皇帝不点头同意,不管你再有什么见解意见,都没用,忠臣的出现,因为有皇帝的赏识;奸臣的出现,因为皇帝的昏庸。总之,皇帝才是一切原因的背后推手,大臣的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皇帝,可能小于的见解偏激了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包涵!明朝忠志之士

孝宗本身就是一个想要锐意进取的帝王,所以他对刘大夏的话牢记于心,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用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孝宗时期,刘大夏得到了孝宗的喜爱。刘大夏针对当时的朝廷弊端提出了整改措施。孝宗要求朝廷各部门按照刘大夏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当时,朝廷众臣多次针对国家政事进行了议论。而每每朝臣议论结束后,孝宗都要找来刘大夏,跟他再次对议论结果进行讨论。可见刘大夏对于孝宗的重要性。而且孝宗对刘大夏甚是宠爱,有一次在该刘大夏当班的时候他没有来。孝宗知道了,亲自去提醒他,让他注意别被人抓住了,可见孝宗对他的偏袒。明朝忠志之士

后来,孝宗去世,武宗即位。但当时其实是宦官刘瑾当政,而武宗却不理朝政。所以刘大夏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但没想到就算告老,刘瑾还是不放过他,刘瑾把刘大夏发配充军,又各种针对。直到刘瑾被抓,刘大夏才得到释放。最后刘大夏回归故里,于1516年死在家里。享年81岁。明朝忠志之士

刘大夏,明孝宗时期的支柱大臣之一。深深得孝宗信任,而这份信任的来源就是刘大夏的才华与能力,刘大夏为人谨慎忠诚,所以这也是他为人所喜爱的原因。

文章编辑:愤怒的小于

后期审核:一头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