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鉤改革”促行業協會迴歸角色本位

萬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按照“應脫盡脫”的原則全面推開脫鉤改革,凡是符合條件並納入改革範圍的行業協會商會,都應於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脫鉤改革。

作爲政府與企業橋樑和紐帶的民間性組織,我國行業協會誕生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特殊時期,管理上實行民政機關登記、掛靠機關主管的雙軌制。行業協會這種依附於政府的特殊身份,在客觀上曾發揮過統籌協調、管理有效等獨特優勢,對規範行業秩序、統一行業標準、促進經濟發展,都功不可沒。

然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行業協會政社不分、管辦一體、責任不清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只收錢不服務,甚至“搭車收費”“官員尋租”等隱性腐敗問題層出不窮,其依附於政府所累積的沉痾積弊,已到了非治理整頓不可的地步。

問題是時代的先聲,也是改革的聚焦點。2015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標誌着行業協會的脫鉤改革正式拉開大幕。經過三年多的三批試點,目前已有422家全國性協會和5318家省級協會實現了與行政機關的脫鉤,均超過應脫鉤協會總數的50%。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相關職能部門全面吹響行業協會脫鉤改革的號角,並列出具體的改革時間表,無疑讓公衆對行業協會真正實至名歸地迴歸角色本位,有了更多樂見其成的期待。

改革是對原有制度的沉痾痼疾進行革故鼎新,對行業協會的脫鉤改革而言,就是要改變其“半官半民”的不倫不類職能定位,讓其徹底與政府脫鉤,真正迴歸民間性中介組織的本位。此次十部門印發的《實施意見》,堅持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改革導向,從機構、職能、人、財、物等五個方面,讓行業協會與政府徹底分離脫鉤,並規定行政機關不再推薦、安排在職或退(離)休公務員到協會兼職、任職。如此釜底抽薪般的頂層設計,無疑有助於行業協會扮演“二級政府”和“紅頂中介”等問題的徹底解決,確保行業協會真正成爲獨立的市場治理主體。

當然,任何改革都不能“一刀切”,在強調行業協會與政府徹底脫鉤的同時,還應對脫鉤後行業協會如何契合市場經濟現實需要,作出統籌安排。儘管目前行業協會因“官民”身份不清導致了其職能發揮存在諸多弊端,但其在市場中仍具有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應對其作出揚長避短的制度改革設計。對此,必須着眼於行業協會居於政府與企業中間的溝通橋樑職能,爲其諮詢、溝通、監督、自律、協調等各類市場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設計出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如此,行業協會才能真正迴歸角色本位,從而在政府、市場與行業協會之間求得善治的最大公約數。

實際上,行業協會的脫鉤改革,是一場行會組織的“正名”之戰,其目的不僅僅是爲了打通簡政放權的“任督二脈”,更是爲了推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創新的大門,其重要意義自不待言。目前,行業協會脫鉤改革的路徑已經清晰,時間表也已列出,期待相關職能部門念茲在茲地狠抓落實,促使行業協會真正實至名歸地重返角色本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