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阿由

从近乎“一张白纸”的南海渔村,到如今享誉世界的“奇迹之城”,深圳仅仅用去了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在5000年的城市演进史上,深圳留下了人类穷极想象力也难于言说的奇迹范本,经典而时尚。

深圳是世界的深圳,更是中国的深圳,也是华为的深圳。正是在这方热土上,华为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享誉全球、为30多亿人口服务的世界500强公司。

日前,“深圳·选择不凡 华为云城市峰会2019”走进深圳,深圳市、罗湖区和华为云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诸多行业的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就金融、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内容展开探讨,为共建智慧深圳出谋划策。改革开放成就“深圳奇迹”

“在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里,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论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成就时,英国《经济学人》曾经这样评价。

截至目前,深圳已经连续五年入选国际权威的全球创新城市百强榜,并且形成了多个世界级的产业优势。作为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深圳正在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并且得到了全球产业界的认可与关注。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圳市积极推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们在产业示范和联动中的融合效应,推动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让城市运行更智能、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便捷。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凸显的各种问题,深圳市从宏观把握全局,制定并完善了相应规划。同时,深圳市还加速发展城市建设各项行业,引导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构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城市安全防范体系。

深圳市罗湖区副区长宋强表示,罗湖区正以改革和创新的基因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区。罗湖区将携手华为云人工智能构建AI能力的中心,为智慧交通、智慧环水、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从10多年前IBM第一次提出“智慧地球”至今,智慧引领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复杂的应用场景最终回归到数据治理的本质,尤其是宏大背景的城市管理,对感知、连接和智能等,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本次峰会上,深圳科创委还启动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9科技创新券”的发布仪式,各类创新企业及创客可以凭借“创新券”购买各种科技服务。据悉,华为云是目前“创新券”唯一指定的云服务厂商。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深圳的新名片,每年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城市代表络绎不绝。未来,深圳市还将进一步用好数据,实现各种先进技术的落地,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务。多元化架构的云生态

华为云深深植根于深圳,从善政、惠民、兴业的角度,助力深圳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这一历程可以追溯到华为云诞生之初,甚至于诞生之前——技术本身是无视组织架构的,华为以云赋能深圳智慧城市的建设,早已历经多年。

华为云全球市场总裁邓涛表示,长期以来,深圳市给科技企业们提供了上佳的营商环境,包括华为在内的大批企业受益匪浅。去年4月,华为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协议,承诺将继续扎根深圳,创建华为的国际总部。

具体到罗湖区,华为与区政府签署了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合作协议,全面帮助罗湖区打造政务、公安、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全面提升罗湖区的智慧化水平。今年5月,华为还与深圳地铁展开了基于5G的合作,打造了全球领先的超宽带车地通信系统。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换句话说,华为强大的的技术脉络和基因,早已融入到包括深圳在内的诸多现代化都市当中,为亿万民众提供智慧化的应用和服务。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者之间不可割裂。到2025年,所有公司的应用都会上云,97%以上的大企业都会使用人工智能,77%以上的云上应用都会用到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前云上竞争的关键。

“云就好比是飞机跑道,可以让所有的飞机起降,但是真正决定发展速度和飞行高度的,则是三种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邓涛认为,进入云计算2.0时代,客户尤其需要多元架构的云及其生态系统(满足应用移动化和终端化的需求),实现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的有机融合。

邓涛表示,云计算最重要的地基就是芯片,没有芯片,强大的算力就无从谈起,无法构筑出真正的竞争力。通过基于昇腾芯片的Atlas智能计算平台和基于ARM架构的鲲鹏系列泰山服务器,华为云能够打造出最强大的云算力和先进的云技术架构,为广大政企客户带来最高的性价比。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自主可控绝对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国家的控制与干扰。

“对于生态的构建而言,我们恰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机。”邓涛表示。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驾驶等都基于ARM架构,全球共有千亿级的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在运行,可以说ARM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计算生态系统。

以ARM处理器与鲲鹏系列泰山服务器为支点和杠杆,华为云为“云+AI+5G”时代提供高性价比、自主可控的最佳算力,能够更好地支撑智能终端、边缘和云的协同,达到高效开发、性能最优和一致的体验。上个月华为云发布了“Cloud+X”战略,这个X就涵盖了AI、联接、IoT、5G、芯片、消费终端、生态等一系列关键要素。

基于此,邓涛认为,ARM生态的爆发即将到来。授人以渔和授人以器

短短一年多来,华为云已经在十大行业探索了超过300个人工智能项目,在云上提供了超过150项企业AI服务,显示出极强的拓进能力。不过在华为云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看来,这一进程还可以继续加速。

他认为,在当前要把人工智能用好,就必须要把场景想清楚,既要加以引导,也要规避可能的问题。以智慧城市为例,AI必须以人为本、无处不在、永远在线,此外在设计中,AI也应该具备横向扩展、持续进化以及分步实施的能力。

数据是做好AI的必要基础,从“芯”出发,华为云能够提供非常强大的数据底座,客户能够藉此获得高效的数据治理和探索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还能授人以器,那当然再好不过——华为云一直是这样做的。

除了我们熟知的ModelArts一站式开发平台之外,本次峰会上获得广泛关注的,还包括了端云协同的AI开发平台HiLens——这是由具备AI推理能力的摄像头等端侧计算设备与云上开发平台共同组成的,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开发AI技能并将之推送到端侧计算设备。

借助HiLens,客户可以做到一站式Skill开发服务,快速和低成本地定制行业应用;端侧算法开发框架Skill Framework则可以帮助客户减少代码工作,而且能够对海思芯片架构进行优化,极大地提升计算性能;模型优化框架,自动压缩模型,转换为目标芯片所支持的模型格式;技能市场预置了丰富的Skill,譬如车牌识别、入侵检测、人脸对比等,客户可以通过它方便地构建AI技能应用;端侧的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视频流传输到云端,对多路视频流进行可视化管理……

华为HiLens的端云协同,意味着可以在端侧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本地分析,并可在云侧做更加精确的二次识别,从而无需将所有数据上传到云。一定程度上,这可以被视为是对端侧的更多赋能,而从人工智能应用的角度来看,这种加强的意义巨大,正是因为它,AI才真正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本次峰会期间,我们在展区与大批参会者共同“围观”了HiLens的展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开发人员就可以为端侧设备设计一套新的算法,实现新的“能力”,快速实现与不同商业场景的匹配,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华为云希望以更可靠、更智能的云服务,持续为各行各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云动能,助力城市以及区域经济的“云上腾飞”,全力成就每个不凡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