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BM:以数据驱动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撰文:康翔

编辑:阿由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开篇,用短短的一句话,就把这部60万字鸿篇巨著将阐述的要旨,极度浓缩地概括出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倘若我们将之挪用到产业界,会发现这一主题也同样成立,即成功的企业大都具有某种特质——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这些企业总能够穿越迷雾,准确地把握事物本质。

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为成功的商业机构,立于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它们具备哪些共同点呢?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财富全球500强的CEO宣称,他们的公司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在某些博弈中击败人类,而是将数据转变为生产力,最终输出价值。然而,如果没有“清如许”、端到端的数据管道,即便有“源头活水”,也会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不断贬损,最终难以发挥真正的效力。

作为存储领域的领导厂商,IBM一直致力于以现代化的基础架构(Modern infrastructure),为客户开辟极速的数据通道。

IBM副总裁、大中华区系统部总经理侯淼表示,在当前这个一日千里的智能时代里,客户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他们希望基础架构兼具稳态、敏态和智能的特点。

据介绍,IBM在设计服务器和存储产品时,始终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其一是负载为要,其二是多云敏捷,其三是安全无虞。基于此,IBM存储也主要分为四大块,分别针对混合多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现代数据保护,以及主机与存储的结合。

以最新发布的IBM ESS 3000为例,它没有明确的行业属性,主要是针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应用,适用于各种场景。而近一个月前在IBM新一代主机z15发布会上露面的IBM DS8900F,则是主机的“伴侣”,它拥有高达7个9的可靠性,意味着一年里的宕机时间也至多只有3到4秒而已。

“IBM存储上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软件定义的存储。由于拥有领先的硬件设计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IBM一直是全球存储产品最为丰富的公司。尤其是在软件定义的智能存储方面,IBM就是全球市场的No.1。”侯淼表示。

以前存储只有盘,而现在增加了处理单元、控制器,很多软件也从服务器端“下沉”到存储设备,存储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它本身已经具备能力,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做与数据相关的访问、保护、容灾等工作。

据介绍,数据访问部分是IBM加入更多存储软件的地方,目的就是增加存储本身的智能,包括针对负载进行自主的调整。具体来说,在数据的准备、提取、组织、分析和训练等部分,IBM会在不同的产品里将相关的软件与硬件结合在一起,为它们打上鲜明的“个性标签”。

数据驱动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乃至社会进化的主要手段。与之对应的,则是企业需要更加突出的数据采集、读取、存储、访问、分析等能力,避免数据侧的短板。

通过得到全面智能化加持的IBM ESS 3000,在IBM Spectrum Discover等软件的辅助下,客户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访问,洞察数据价值,获得前所未有的智能商业视图。

IBM大中华区系统部存储系统总经理吴磊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经全面进入到生产场景,因此如何打通客户存放在数据中心、传统应用等环境下的数据,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此外,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架构,同样的数据会产生不同的副本,因此企业也会混淆:究竟哪个副本是真实、干净的数据?再者,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的不断丰富和推出,也要求对数据做更长时间的存储,并进行安全防护与保障。

吴磊认为,IBM存储的三大优势能帮助广大中国企业。

首先是现代化,IBM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过去五年里不断迭代推出更快更稳的闪存;

其次是敏捷,以IBM ESS 3000为例,它本身就是一个纯容器化封装的敏捷产品,开箱即用;

最后是安全,作为一家广泛服务于全球500强的企业,IBM在数据隐私与安全保密方面具有领先的实力,可以采用逻辑甚至物理的方式,让客户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多云环境下实现数据的聚合与流动,为生产场景做更好的支撑。

据吴磊介绍,IBM ESS 3000首先是一个端到端的NVMe SSD高性能解决方案,它利用了IBM全闪存的硬件,加上最成熟的并行文件系统IBM Spectrum Scale,其中还封装了红帽企业版Linux 8.0,为客户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超高速的存储方案。

虽然只有2U的“纤细身材”,但是IBM ESS 3000可以达到40GB读和30GB写的速度,这个技术本身来源于全球HPC TOP 500前两名,专为大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分析而设计——这也正是“极速数据管道”的初衷与愿景。

由于采用了容器化的技术,IBM ESS 3000在安装、部署和使用的时候异常简便。前一代产品可能需要几天部署,而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可以是十几分钟。

得益于其中封装的软件如IBM Spectrum Scale,IBM ESS 3000本身也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智能地完成很多工作。譬如媒体机构的采访素材,最早会被放在闪盘上,以备及时观看,十个小时后就会转移到机械盘上,而三周后会自动放入带库……

实现数据驱动,就是这么简单。

毫无疑问,IBM称得上是存储业界的鼻祖,硬盘、磁带都是IBM发明的。一直以来,IBM始终秉持着严格的宗旨,即每一个产品和技术都要为过往的客户负起责任,不能出现几年前的产品就无法对接现有最新产品的情况。

很多厂商恐怕难以做到这一点。就像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那句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类厂商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开源社区,前期会显示出极好的成长性,然而一旦开源社区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与之相关联的产品就会被无情地cancel。

IBM则不同。

吴磊骄傲地表示,虽然现有的ESS 3000属于第二代产品,但是完全可以与几年前的第一代产品实现连接,IBM依然会为老产品提供服务,而且在产品代码上也继续保持支持。

尤为重要的是,五年前的老产品同样可以享受40GB读取和36GB写入的极致速度——这种近乎于“向上兼容”的模式,无疑是IBM存储的实力写照,并且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客户关怀。

客户可能还会问:是否可以在自己的x86服务器上部署?可不可以部署IBM对象存储?是否可以在云端部署?虚拟环境可以吗?容器环境呢?

面对所有的疑问,吴磊的回答都是四个字:“完全可以!”他表示,在商业环境里,没有企业会为了一项技术推倒过去,尤其是在数据和存储层面。IBM存储不会纠结于既往,客户历史的和现有的数据存储需求,IBM均会直面并加以满足。

侯淼表示,未来IBM存储业务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是大客户,IBM会通过解决方案的驱动,服务器团队以及浪潮商用的配合,为客户打造核心的解决方案,无论盘、闪存,亦或磁带,均是如此;接下来,IBM会加大对商用客户的支持力度;最后,IBM会增强与x86厂家,以及数据相关的解决方案厂商的合作。

作为一家更加“纯粹”的专业存储厂商,由于没有自己的x86业务,因此IBM会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存储产品,更加专心地投入与其他服务器厂商的合作。

“IBM会不断推出全新的、智能化的存储产品,以无与伦比的数据访问速度,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供高速、高度可扩展的存储平台,实现数据洞察。”侯淼最后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