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黔南,以建立州、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全覆蓋爲保障,以一年建機制、兩年見行動、三年顯成效爲目標,創新實施“派工單”工作制度,緊盯治理問題清單,狠抓“一河一策”方案落地,以建機制、強執行、力創新,着力解決複雜的水問題、維護河湖生命健康,完善水環境治理體系,爲建設天藍、水碧、山青的黔南生態文明新畫卷提供重要支撐。在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一目標上,全州各地下足了功夫,工作力求抓實、抓細、抓深入,工作中切實以生態環境部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爲契機,全面加強有關河流國控斷面水質波動和超標監測,重點督促有關磷污染企業完成磷污染治理提升,強化斷面污染源溯源分析和問題整治,對有關廠區初期雨水收集、跑冒滴漏、渣場防滲等加強排查,對河流乾流、主要支流、水庫和灘塗、溼地以及溝渠、涵洞等2公里範圍內的固體廢物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等嚴格排查,並充分運用抽查檢查、遙感監測、發動羣衆參與等多種方式,加強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排查,以確保河長制的每項工作抓到實處,抓出成成效。

點擊關注·網羅貴州最新最全資訊

來源:多彩貴州網

記者:雷欽

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黔南河長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美麗漣江河,水生態文明試點

出實招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黔南,以建立州、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全覆蓋爲保障,以一年建機制、兩年見行動、三年顯成效爲目標,創新實施“派工單”工作制度,緊盯治理問題清單,狠抓“一河一策”方案落地,以建機制、強執行、力創新,着力解決複雜的水問題、維護河湖生命健康,完善水環境治理體系,爲建設天藍、水碧、山青的黔南生態文明新畫卷提供重要支撐。

6月14日,記者通過採訪,瞭解到黔南河長制工作已走進了全省第一方陣,每條河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與地下已總體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州多條河湖在生態修復、清水清岸、文明管護中開始走上了“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的新路,各地羣衆“愛家有方、護園有法”的河湖管理實踐正在形成。

河長制助力水生態文明

建立河長制,就是推動碧水工程建設,就是要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記者在惠水縣漣江河畔採訪,這幾天惠水縣雖是連續暴雨,但漣江河的水總是看得出清澈,暴雨過後,水位漫過的河牀,洪水退去,留下的沖刷物多見衝來的幹樹枝、樹葉,看不到什麼泡沫、油紙等白色漂浮物。縣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年漣江等河湖的保護,還得益於該縣在推進河長制管理中實施的水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

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黔南河長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美麗漣江河,水生態文明試點

惠水縣水生態試點建設,嚴格按照劃定的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開展工作,全縣38條河流河長制和23個水庫庫長制工作巡管到位,一河一策,供排水一體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和水資源優化配置,爲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018年該縣用水總量1.22億m3,年度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爲42.84 m3/萬元,控制在目標值97m3/萬元以內,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63%,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5%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4733。

該縣還通過生態移民、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坡耕地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有效減輕遷出區生態環境壓力,減少人類對生態的繼續破壞,生物措施、耕作保土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治坡與治溝措施相結合,造林和育林相結合,治理管理與綜合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綜合防治,逐漸改善治理石漠化與水土流失的現狀,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促進了生態恢復、建設和保護。

同時,該縣實施的米丹溼地公園、惠水縣漣江體育水文化公園、惠水縣漣江濱岸緩衝帶長廊、好花紅橘香花海、漣江大壩萬畝花卉苗木長廊的建設,就在於增大水陸接觸面積,增加水體曝氣充氧量,增設魚類、微生物的產卵與遊憩場所,讓水體提高自淨能力,構建區域水系溼地系統,使生物多樣性和動植物棲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黔南,通過建溼地公園涵養水源,移民搬遷修復生態,自然淨化水生態環境,以及倡導人們節約用水、文明護河等方式管理治理河湖已成爲新常態。據生態環境部門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全州列入省級考覈的22個河流斷面,20個穩定達標,2個階段性達標,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90.9%,高於省級目標任務4.5個百分點。消除重安江、甕安河2個主控斷面劣V類水體,重要水功能區、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

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黔南河長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神泉谷景區的長順烏麻河干淨清澈

文明護碧水

文明出行、文明旅遊、文明生活,已成爲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長順縣烏麻河從神泉谷景區穿過,這河水源頭正是長順居民飲水的源頭,爲了飲水安全,早年,長順縣就將這源頭的火連邦組幾十戶人家搬遷,修復了這裏生態,乾淨的水質從此得到了充分保障。近年來,烏麻河流經的潮井開發爲神泉谷景區,在河長制工作的推動下,這河水在迎接更多的遊人中,依然可以保持那份水清。

文任萍在神泉谷景區經營餐飲店已有兩年,當記者採訪她時,她對景區變化頗爲感慨,她直言,近年來景區遊人逐年翻倍增多,景區文明程度也提高了不少。以往她住景區附近,看到人們往河裏倒垃圾、丟雜物的現象很常見,現在景區雖人多,但人們不僅不亂扔垃圾,而且許多人看到垃圾都會自覺撿起,她每做生意,除保持好自己門前的衛生整潔外,都會抽時間到臨近自己店面的河段走一走,看一看,一旦發現垃圾,都會打撈。

“我是長順小河長”是長順縣河長制宣傳進校園的重要形式,在長順縣廣順鎮新寨中心校等學校,每逢週末和重要節日,孩子們都會頭戴小黃帽到附近河流開展巡河,並實施清岸行動,引導人們積極參與河湖管護,爭當河湖的保護者,以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人。同時還會對亂搭亂建、亂挖亂採、亂排污水等損害河流環境的違法行爲進行舉報,以引導人們護水愛水。

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黔南河長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我是長順小河長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身感受

“派工單”讓管理更高效

在惠水縣河長辦,記者看到了小小一張派工單在管理中卻發揮了大作用。它由該縣河長辦提出,內容涉及存在問題、派單依據和派單目標、辦理要求等事項,且從派單到辦結都有明確的時限。“派工單”經縣副總河長籤批後,交責任單位簽字蓋章,最終形成有力的責任督促落實清單,將責任層層壓實,壓力層層傳遞,責任單位在接收到該派工單後必須做到事情件件有落實。

像這樣的“派工單”制度,2018年7月以來黔南州各縣(市)已全面實施,且各地反響較好,各責任單位在接收到派工單後都較爲慎重,一旦出現第一次副總河長簽字的派工單落實不好,就會出現第二次由總河長籤批,如總河長籤批仍然落實不到位的,則直接啓動問責程序。

創新實施的派工單制度,全州各縣(市)嚴格按照黔南州出臺的《黔南州河長制工作派工單管理暫行辦法》實行工作常態化、問題清單化、措施精準化、任務工單化的管理,建立了責任明確、任務具體、措施精準、辦法有效的問題解決機制,解決了部份河長統籌力度弱、協調難度大的問題。各級河長巡河發現的問題、羣衆舉報和在日常管理中發現的問題,上級部門轉辦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行政主管部門多次安排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等,均在派單內容之列。

在州級河長制派工單中,派單範圍涉及了設州級河長的33條河流。對收集整理的問題,州河長辦以“一縣一單”的形式進行派單,“派工單”一旦下達,各縣(市)或各責任單位必須照單全收。

以生態促文明以文明護生態!黔南河長制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烏麻河小瀑布,洪水季節景更美

據統計,到去年底,沿河污水收集不完善,生活污水、養殖場等污水入河問題佔了州級”工單”的一半之多,這些派工單的下達,整改率已超87%。沿河岸傾倒垃圾問題涉及的12縣(市)均整改完畢,整改率100%,河道水體污染方面的問題整改率100%。河長公示牌不規範、保潔員專項資金不足、涉河違建、巡河密度不夠、農業面源污染、宣傳工作等其他問題,已整改23個,整改率96%。

通過創新建立“派工單”制度,將發現問題的收集、整改和銷號機制形成工作閉環,有效解決了河長制工作落實中責任不清、運轉不暢等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真正讓河長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制”。

嚴執法保成效

黔南州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區,全州上下把推行河長制上升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度來認識,作爲構建“生態之州、幸福黔南”來要求,作爲貴州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推動。

在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一目標上,全州各地下足了功夫,工作力求抓實、抓細、抓深入,工作中切實以生態環境部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爲契機,全面加強有關河流國控斷面水質波動和超標監測,重點督促有關磷污染企業完成磷污染治理提升,強化斷面污染源溯源分析和問題整治,對有關廠區初期雨水收集、跑冒滴漏、渣場防滲等加強排查,對河流乾流、主要支流、水庫和灘塗、溼地以及溝渠、涵洞等2公里範圍內的固體廢物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等嚴格排查,並充分運用抽查檢查、遙感監測、發動羣衆參與等多種方式,加強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排查,以確保河長制的每項工作抓到實處,抓出成成效。

據統計,黔南州去年開展河湖聯合執法、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固體廢棄物大排查大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頓、“清四亂”、清岸清水等專項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60人(次),立案查處水事違法案件14起,給予行政警告決定12起。查處非法採砂行爲5起。排查固體廢物點33個,完成整改31個,整改完成率94%。開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頓,對正常運行的80個規模以上排污口開展監督性監測,污水排放達標率100%。

只要你有料,我們來報道!

有任何新聞線索,撥打多彩貴州網新聞熱線0851-84759005,或關注多彩貴州網微博和微信公衆號,“【爆料】+內容+聯繫方式”私信小編,我們將及時與您聯繫,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