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为什么李白比杜甫更像天才?

文|闫力元

作为中国天才诗人的典范,故事里的李白总是在酒后即兴创作,一次性完成尽善尽美的传世杰作。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民间故事中,李白甚至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嘴炮成篇,喝退包藏祸心的外国领导人

这种才华横溢的形象,并非完全出于后人的想象。

李白青年时代初入诗坛便有天才之名,生前已被前辈诗人贺知章誉为「谪仙人」(神仙下凡),其创作更被杜甫描述为「斗酒诗百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跟大众心目中出口成诗、句句传世的外星人形象并无差距。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电影《妖猫传》中的李白

如此汹涌的创造力,显然比杜甫的勤思苦吟更符合「天才」的定义——杜甫本人大概不会反对这一点,他在赞美李白是天才诗人之余,常把自己描述为「新诗改罢自长吟」的努力型选手。

其他诗人自述的创作过程也多与杜甫相近,如白居易「新诗日日成,旧句时时改」,贾岛更严重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与李白的「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有天壤之别。

同是流芳千古的伟大诗人,差距真的这样离谱吗?

C罗没天赋,梅西不努力

和绝大部分伟大作家一样,李白虽然生前已广受好评,但对他的赞誉还是在他死后才逐渐加码,接连获得「口吐天上文」、「李白为天才绝」、「仙笔」之类的极端评价。

尤其与杜甫并提时,李白的这种形象愈加鲜明。欧阳修曾表示:「李白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其他人也多强调李诗的飘逸和杜诗的沉郁,使得李杜几乎成为彼此相反的两大类诗人的代表——简而言之,「诗圣」属于人间,「诗仙」则只能天上见了。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成都浣花溪公园里的李杜雕像,谁是李谁是杜一目了然

不过,这种后人评价中产生的对立,并不能真正反映两人各自生前的创作。

李白固然天赋过人,但他写诗并非真是全靠喷薄而出的灵感。其天才生涯的另一面,是极度勤奋的练笔和修改。

按一般说法,李白早年曾模仿《昭明文选》中的诗文写作数遍,其文集中的《拟恨赋》便被认为是他这段仿写练习的遗存。《昭明文选》中收录的文学作品多达七百余篇,写作数遍的话,数量相当惊人。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今人熟知的少年李白见老妪磨杵成针从此勤学的故事,收录在宋人编写的地理类书籍中,也是李白历史形象的另一个侧面

此外,陈尚君先生曾在《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一文中,通过对存世李白文集各种善本和唐代选本古抄本的对比校勘,去除了后世传抄失误、附会依托等意外因素,最终证明李白的诗歌有初稿、定稿之别,许多诗歌都经过李白本人的反复修改。

一些重要作品如《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甚至修改了不止一遍。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可见,李白的文学生涯中,同样有过长时期的练习和细致的推敲。文学天才形象的诞生与不断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历代评论者的功劳。

无论东方西方的文艺理论,都有相当于「灵感」和「技艺」的二分法。柏拉图的《斐德若篇》认为诗是神赐的,只有当诗人成为神的代言,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否则都是拙劣的模仿。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贺拉斯的《诗艺》,强调的是和谐规整的诗学技艺,只要掌握得当,即可顺理成章地写出好的作品。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诗艺》作者贺拉斯

类似的分法也出现在中国的文论里。陆机的《文赋》中,提到了「天机之骏利」的灵感状态;刘勰《文心雕龙》中则区分出「骏发之士」与「覃思之人」,以描述两种不同的创作状态,近似于对灵感与技艺的区分。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并不一定能够反映作家的真实创作。李白未必不磨炼技艺,杜甫也不一定总是苦吟。只是当灵感与技艺分别锤炼成为理论范式之后,人们就难免不自觉地将诗人们归入其中,并一再予以固化,成为文学史中的陈陈相因。

这种归类本身就能给人以乐趣,就像足球爱好者常说的「C罗没天赋,梅西不努力」,带来的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戏剧感。

也许正因如此,伟大作家们自己往往也热衷于这种分类。

以技艺见长的法国作家福楼拜,常常感叹自己缺乏灵感,并羡慕所谓「天才作家」。他在书信中感慨说,尽管拉伯雷、塞万提斯、莫里哀、雨果等人作品的架构很差,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自己的小说结构精心安排,力量却还是不及他们——天才们的作品不可模仿,他们的伟大在于没有方法。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以后世标准看塞万提斯名著《唐吉坷德》结构极为混乱,甚至前后矛盾

不过,作为读者大可不必对此过分当真,福楼拜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更被誉为「最完美的小说」,至今与他仰视的名家经典并列于文学史必读书目之列。那种文学家之间的互相吹捧,大概与高中学霸之间互相毒奶差别不大。

不过,李白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普罗大众心目中的天才诗人,文学理论和评论或许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故事的力量

与传世作品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李白不同,另一位人民心目中出口成章的天才诗人曹植,出名的甚至不是他真正的作品。

曹植在屠刀之下七步成诗的故事,无论是正史《三国志》的曹植传,还是魏晋时代的其他历史文献中都不见记载。根据考证推理,最初流传的曹植集中,也并无收录所谓的《七步诗》。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三国演义》中七步成诗的曹植

那么,这个故事是如何变得如此耳熟能详的?

七步诗的故事最初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此后,曹植的即兴创作又出现在宋人的《太平广记》中,但细节颇多不同,恶兄曹丕的命令是要曹植策马百步成诗一首,规定题目是「两牛争斗」,但不许出现「牛」、「并」、「争斗」等字,且必须四十言。曹植顺利完成《两牛争斗》诗,还利用剩下的时间额外创作了《煮豆诗》。

最终将曹植故事定型下来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基本就是如今广泛流传的版本,我们最熟悉的四句版「七步诗」也在其中。

这些故事显然并不可信。《世说新语》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被定义为「志人小说」,材料大多采自同时期志人小说、杂史、杂传中,本就介于正史和虚构之间的模糊地带,并不求真实。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世说新语》

《太平广记》也有类似特点,《三国演义》更不必说,怪力乱神情节都不在少数,曹植七步成诗至少没有破坏物理规律。

学者也早就对曹植这段故事表示过质疑,如郭沫若1943年所作的《论曹植》中便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亲自走上政治舞台后的郭沫若

叶嘉莹也认为,曹丕不至于采取这样笨的方式杀害曹植。

然而,七步成诗的故事影响,却远远压过了曹植本人的文学成就——人们天然喜欢这样的故事,它为「智慧调戏强权」的阿凡提套路加上了高层斗争的恐怖和家庭关系的温情。一方是才华横溢的翩翩佳公子,另一方是用心险恶但最后良心发现——且智商不太在线——的哥哥,还得出来人间有真情的美好结局。

最终,人人都知道曹植是一个七步成诗的「天才诗人」,他真正的代表作《洛神赋》却没有多少人读过了。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曹植文集

让李白拥有天才诗人的大众形象的,同样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从杨贵妃到高力士,至今仍在激发影视业界的想象力。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 《妖猫传》中遭到李白诗才震撼的杨贵妃

不过与曹植不同,李白的故事往往比七步成诗更有历史根据得多,而且远没有那么强烈的智力斗法色彩,展现的是「一生不羁爱自由」的诗人真性情——李白一生周游各地,饮酒过量,广结好友,财务观念骇人听闻;春风得意之时,他还喜欢公然冒犯领导,当众让人家难堪,而且不像阿凡提那样心思缜密知所进退,事后遭受打压也不过重新踏上旅程,继续享受人们对文艺创造力的膜拜。

这个故事里讲述的,除了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更多的是一个开放、富足、让轻松浪漫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的美好年代,令人们情不自禁心向往之,虽然它并不完全符合真实历史。

相比之下,永远在配图中愁眉苦脸、忧国忧民的杜甫,虽然跟李白身处几乎相同的时代,但却更适合充当胸怀公义而略嫌中年的知识分子,在大厦崩塌之际,谈论着不忍直视的现实。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参考文献:

1. 陈尚君《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

2. 郭沫若《论曹植》

3. 詹福瑞《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经典化》

4. 敖曼《「世说新语」非实录性质及其成因考论》

参考书目:

1. 江弱水《诗的八堂课》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3. 周兴陆《中国文论通史》

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天才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大象公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