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爲什麼李白比杜甫更像天才?

文|閆力元

作爲中國天才詩人的典範,故事裏的李白總是在酒後即興創作,一次性完成盡善盡美的傳世傑作。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民間故事中,李白甚至能夠在國家危難之際嘴炮成篇,喝退包藏禍心的外國領導人

這種才華橫溢的形象,並非完全出於後人的想象。

李白青年時代初入詩壇便有天才之名,生前已被前輩詩人賀知章譽爲「謫仙人」(神仙下凡),其創作更被杜甫描述爲「斗酒詩百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跟大衆心目中出口成詩、句句傳世的外星人形象並無差距。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電影《妖貓傳》中的李白

如此洶湧的創造力,顯然比杜甫的勤思苦吟更符合「天才」的定義——杜甫本人大概不會反對這一點,他在讚美李白是天才詩人之餘,常把自己描述爲「新詩改罷自長吟」的努力型選手。

其他詩人自述的創作過程也多與杜甫相近,如白居易「新詩日日成,舊句時時改」,賈島更嚴重到「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與李白的「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有天壤之別。

同是流芳千古的偉大詩人,差距真的這樣離譜嗎?

C羅沒天賦,梅西不努力

和絕大部分偉大作家一樣,李白雖然生前已廣受好評,但對他的讚譽還是在他死後才逐漸加碼,接連獲得「口吐天上文」、「李白爲天才絕」、「仙筆」之類的極端評價。

尤其與杜甫並提時,李白的這種形象愈加鮮明。歐陽修曾表示:「李白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其他人也多強調李詩的飄逸和杜詩的沉鬱,使得李杜幾乎成爲彼此相反的兩大類詩人的代表——簡而言之,「詩聖」屬於人間,「詩仙」則只能天上見了。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成都浣花溪公園裏的李杜雕像,誰是李誰是杜一目瞭然

不過,這種後人評價中產生的對立,並不能真正反映兩人各自生前的創作。

李白固然天賦過人,但他寫詩並非真是全靠噴薄而出的靈感。其天才生涯的另一面,是極度勤奮的練筆和修改。

按一般說法,李白早年曾模仿《昭明文選》中的詩文寫作數遍,其文集中的《擬恨賦》便被認爲是他這段仿寫練習的遺存。《昭明文選》中收錄的文學作品多達七百餘篇,寫作數遍的話,數量相當驚人。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今人熟知的少年李白見老嫗磨杵成針從此勤學的故事,收錄在宋人編寫的地理類書籍中,也是李白歷史形象的另一個側面

此外,陳尚君先生曾在《李白詩歌文本多歧狀態之分析》一文中,通過對存世李白文集各種善本和唐代選本古抄本的對比校勘,去除了後世傳抄失誤、附會依託等意外因素,最終證明李白的詩歌有初稿、定稿之別,許多詩歌都經過李白本人的反覆修改。

一些重要作品如《古風五十九首》中的一些作品,甚至修改了不止一遍。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可見,李白的文學生涯中,同樣有過長時期的練習和細緻的推敲。文學天才形象的誕生與不斷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歷代評論者的功勞。

無論東方西方的文藝理論,都有相當於「靈感」和「技藝」的二分法。柏拉圖的《斐德若篇》認爲詩是神賜的,只有當詩人成爲神的代言,纔可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否則都是拙劣的模仿。

與之針鋒相對的,是賀拉斯的《詩藝》,強調的是和諧規整的詩學技藝,只要掌握得當,即可順理成章地寫出好的作品。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詩藝》作者賀拉斯

類似的分法也出現在中國的文論裏。陸機的《文賦》中,提到了「天機之駿利」的靈感狀態;劉勰《文心雕龍》中則區分出「駿發之士」與「覃思之人」,以描述兩種不同的創作狀態,近似於對靈感與技藝的區分。

然而,這種二元對立並不一定能夠反映作家的真實創作。李白未必不磨鍊技藝,杜甫也不一定總是苦吟。只是當靈感與技藝分別錘鍊成爲理論範式之後,人們就難免不自覺地將詩人們歸入其中,並一再予以固化,成爲文學史中的陳陳相因。

這種歸類本身就能給人以樂趣,就像足球愛好者常說的「C羅沒天賦,梅西不努力」,帶來的是一種人爲製造的戲劇感。

也許正因如此,偉大作家們自己往往也熱衷於這種分類。

以技藝見長的法國作家福樓拜,常常感嘆自己缺乏靈感,並羨慕所謂「天才作家」。他在書信中感慨說,儘管拉伯雷、塞萬提斯、莫里哀、雨果等人作品的架構很差,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自己的小說結構精心安排,力量卻還是不及他們——天才們的作品不可模仿,他們的偉大在於沒有方法。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以後世標準看塞萬提斯名著《唐吉坷德》結構極爲混亂,甚至前後矛盾

不過,作爲讀者大可不必對此過分當真,福樓拜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更被譽爲「最完美的小說」,至今與他仰視的名家經典並列於文學史必讀書目之列。那種文學家之間的互相吹捧,大概與高中學霸之間互相毒奶差別不大。

不過,李白能夠脫穎而出,成爲普羅大衆心目中的天才詩人,文學理論和評論或許只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故事的力量

與傳世作品爲大衆耳熟能詳的李白不同,另一位人民心目中出口成章的天才詩人曹植,出名的甚至不是他真正的作品。

曹植在屠刀之下七步成詩的故事,無論是正史《三國志》的曹植傳,還是魏晉時代的其他歷史文獻中都不見記載。根據考證推理,最初流傳的曹植集中,也並無收錄所謂的《七步詩》。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三國演義》中七步成詩的曹植

那麼,這個故事是如何變得如此耳熟能詳的?

七步詩的故事最初出現在《世說新語·文學》中:「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此後,曹植的即興創作又出現在宋人的《太平廣記》中,但細節頗多不同,惡兄曹丕的命令是要曹植策馬百步成詩一首,規定題目是「兩牛爭鬥」,但不許出現「牛」、「並」、「爭鬥」等字,且必須四十言。曹植順利完成《兩牛爭鬥》詩,還利用剩下的時間額外創作了《煮豆詩》。

最終將曹植故事定型下來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基本就是如今廣泛流傳的版本,我們最熟悉的四句版「七步詩」也在其中。

這些故事顯然並不可信。《世說新語》在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被定義爲「志人小說」,材料大多采自同時期志人小說、雜史、雜傳中,本就介於正史和虛構之間的模糊地帶,並不求真實。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世說新語》

《太平廣記》也有類似特點,《三國演義》更不必說,怪力亂神情節都不在少數,曹植七步成詩至少沒有破壞物理規律。

學者也早就對曹植這段故事表示過質疑,如郭沫若1943年所作的《論曹植》中便說:「其實曹丕如果要殺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詩爲藉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殺他的話,詩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殺,何至於僅僅受了點譏刺而便『深慚』?」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親自走上政治舞臺後的郭沫若

葉嘉瑩也認爲,曹丕不至於採取這樣笨的方式殺害曹植。

然而,七步成詩的故事影響,卻遠遠壓過了曹植本人的文學成就——人們天然喜歡這樣的故事,它爲「智慧調戲強權」的阿凡提套路加上了高層鬥爭的恐怖和家庭關係的溫情。一方是才華橫溢的翩翩佳公子,另一方是用心險惡但最後良心發現——且智商不太在線——的哥哥,還得出來人間有真情的美好結局。

最終,人人都知道曹植是一個七步成詩的「天才詩人」,他真正的代表作《洛神賦》卻沒有多少人讀過了。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曹植文集

讓李白擁有天才詩人的大衆形象的,同樣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從楊貴妃到高力士,至今仍在激發影視業界的想象力。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 《妖貓傳》中遭到李白詩才震撼的楊貴妃

不過與曹植不同,李白的故事往往比七步成詩更有歷史根據得多,而且遠沒有那麼強烈的智力鬥法色彩,展現的是「一生不羈愛自由」的詩人真性情——李白一生周遊各地,飲酒過量,廣結好友,財務觀念駭人聽聞;春風得意之時,他還喜歡公然冒犯領導,當衆讓人家難堪,而且不像阿凡提那樣心思縝密知所進退,事後遭受打壓也不過重新踏上旅程,繼續享受人們對文藝創造力的膜拜。

這個故事裏講述的,除了才華橫溢的天才詩人,更多的是一個開放、富足、讓輕鬆浪漫的生活方式成爲可能的美好年代,令人們情不自禁心嚮往之,雖然它並不完全符合真實歷史。

相比之下,永遠在配圖中愁眉苦臉、憂國憂民的杜甫,雖然跟李白身處幾乎相同的時代,但卻更適合充當胸懷公義而略嫌中年的知識分子,在大廈崩塌之際,談論着不忍直視的現實。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參考文獻:

1. 陳尚君《李白詩歌文本多歧狀態之分析》

2. 郭沫若《論曹植》

3. 詹福瑞《唐宋時期李白詩歌的經典化》

4. 敖曼《「世說新語」非實錄性質及其成因考論》

參考書目:

1. 江弱水《詩的八堂課》

2.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3. 周興陸《中國文論通史》

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天才詩人是怎樣煉成的|大象公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