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是個近萬億規模的產業,但其進入門檻低,市場高度分散且競爭同質化,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6 年我國傢俱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 5777 個,而小微的傢俱作坊更是數不勝數。

今年一月,《環境保護稅法》實施,環保部的 “鐵腕治污” 行動對許多傢俱工廠開出了 “停產”、“限產” 的罰單。地區政府則開展了不少 “傢俱產業園” 項目,想用集中化管理來加強環保。

但園區招商更多青睞中型以上企業,而小工廠們在拿地進駐、廠房建設、設備購買與升級、人員招聘等方面的成本過高,無力承擔。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蜂工廠」就想通過建立共享的傢俱工廠,降低中小型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也用集合化工廠增加企業競爭力。

在具體的模式上,創始人袁碩告訴36氪:

基礎設施方面。「蜂工廠」提供建設、裝修、配置完畢的大車間、辦公室、住宿樓、展示區等,降低中小製造商啓動成本。其選址位於家居產業園內,原材料供應、物流等相對完善,工人儲備也比較充足。產業園受當地政府統一監管,在工商、環保等牌照註冊上也更爲便利。

生產方面。針對某些大型設備,例如噴漆系統,購買費用要四五十萬,但單個工廠使用率較低,設備長時間閒置。「蜂工廠」共享部分設備及工人,入駐企業可以自行 “拼團”,也可以由共享工廠統一採購後 “分時租賃”。工廠內部也可以形成分包制度,一臺機械承包給一位工人,計件或計時收費。

運營方面。「蜂工廠」提供物業管理,包括安保、餐飲、保潔等,入駐企業也可選擇前臺、財務、法務等託管服務。此外,由於聚合在同一廠房,平臺還可以聚集小廠的產能,統一尋找大訂單,增強中小製造商的競爭力。

廠區規劃鳥瞰圖,用大型車間容納數十家小製造商

袁碩表示,小廠達不到傢俱園區入駐標準,也無力承擔拿地之後的基建開支。這些小型工廠很多是家族生意,穩定性較高,發展面臨的限制也很大。在一些工廠密集的地區,已經自發形成了 “共享” 模式,但企業間的信任成本較高。「蜂工廠」用平臺化統一運營,最大化共享程度,預計可爲企業節省 30% 左右成本,而項目本身則通過收取租金和運營管理費獲得盈利。

此外,「蜂工廠」還在開發配套的信息化系統 “蜂工廠” App。對內,提供共享空間的運營服務,包括物業服務及生產管理。對外,提供在線商城等直銷服務,開放給有代加工需求的 B 端客戶和有傢俱購買需求的 C 端客戶,也爲入駐工廠開拓銷路。

落地上,「蜂工廠」一期五十畝已經在建,預計年底開始運營,信息化系統也將同步上線。計劃入駐 10 家生產企業、20 家網店及兩家物流快遞,其從業人員預計 200 人,產值 1 億元;二期規劃則是三百畝,產值 5 億元。

獲客方面,一是小微企業有轉移場地的剛需;二是位於產業園區內,招商本身會吸引客戶,那些無法獨自建廠的就可以選擇共享工廠。袁碩告訴36氪,很多就業崗位都是這些小型企業提供的,「蜂工廠」項目能夠幫助小廠生存,也受到當地政府的扶持。

團隊上,創始人袁碩是轉業軍人,對於互聯網及工業地產開發較爲熟悉。聯合創始人郭宏偉是深圳市中建南方建築工程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原爲中國建築深圳負責人。負責產品的聯合創始人郭紅章有十年互聯網工作經驗,曾在多家互聯網企業任交互設計及產品經理職務。

對於未來發展,袁碩表示,一方面以一期項目這樣較重的 “拿地+建廠+運營” 模式,建立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將採用較輕的物業管理模式,加快複製。

目前,「蜂工廠」正在尋求 1000 萬元融資,出讓 10-15% 的股份,資金將用於建設與運營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