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之,在妈妈们对比讲解,详细阐述药品和糖制品的区别,并且告知儿童药物可以治疗腹泻、发烧、咳嗽等儿童认知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后,儿童就会明确的知道药品不同于糖制品,误食药物会使自己中毒,严重的还会失去生命,再也见不到爸妈。妈妈们要告诉儿童药品的用途,让儿童认识到误食药品的危害,并仔细的讲解药品与糖制品的区别。

文/简一

最近,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的事儿。

11月20日,三岁男童小强和妈妈在家里玩耍。临近中午,小强妈妈嘱咐其在家里好好呆着,随后就一个人下楼去买菜,准备回来给小强煲汤喝。

没想到的是,小强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在妈妈刚刚出门一分钟左右,就溜进了卧室玩耍。之后,便顺手翻开底柜的抽屉,拿起一个药瓶子,取了两粒“糖豆豆”,模仿妈妈平日里吃避孕药的样子,吞吃下去。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

结果,当小强妈妈拎着菜回家时,就看到了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已经陷入昏迷状态的小强。虽然,经过肠胃灌洗、抗感染治疗等多种抢救措施。但遗憾的是,小强依旧没能脱离生命危险。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

小强妈妈每日以泪洗面,数次因为后悔出门、心疼儿子,哭到昏厥。不仅茶饭不思,还在短短的三日内,暴瘦了十五斤,看起来面容交瘁,十分让人心疼。最让小强妈妈感到内疚的是,不应该把镇静退烧类药品,放在小强可以接触到的底柜中。

可惜,世间并没有后悔药······

其实,儿童误食药物的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中毒较轻的儿童,若是处理的及时得当,可以有幸被抢救成功。而送医不及时,处置不当的儿童,很可能会危及生命,甚至造成神经功能不可逆性损伤,给儿童的后半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瘫痪等。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儿童误食药物呢?

注意药物的摆放位置

药物的存储,应放在高于儿童身高、保密较好、不容易被儿童伸手触碰到的位置。比如,衣柜的上方隔断、密码箱等处。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儿童接触到家庭药品,降低儿童误食药物的概率。

不在儿童面前,每日服药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儿童的好奇心理较强,部分儿童很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在此案例中,哈市的小强妈妈,就有着每日当着小强的面,口服避孕药的习惯。这会使小强认为,口服药物并不是十分严重的事情。甚至,还会使小强误会,感觉吃药可以像吃饭一样随意!

所以,妈妈们在服药时,应尽量避开儿童视线范围,尽量不在儿童面前服药。

告知儿童药品的用途,以及误食的危害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

妈妈们要告诉儿童药品的用途,让儿童认识到误食药品的危害,并仔细的讲解药品与糖制品的区别。

刚出门三分钟,孩子竟倒地昏迷,粗心的妈妈们别再犯同样的错!

比如,妈妈们可以这样做:拿出糖制品与药片、药丸,告诉儿童糖制品可以色彩斑斓,包装可以炫彩多色,而药品几乎都是白色的,药丸则是黄色、绿色、红色为主的;在体积上,药片和药丸也远比糖制品要小。

总之,在妈妈们对比讲解,详细阐述药品和糖制品的区别,并且告知儿童药物可以治疗腹泻、发烧、咳嗽等儿童认知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后,儿童就会明确的知道药品不同于糖制品,误食药物会使自己中毒,严重的还会失去生命,再也见不到爸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