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24字 | 閱讀需4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八個樣板戲裏男女主角爲情侶關係的可能微乎其微。本來在梁信的《紅色娘子軍》電影劇本里,吳瓊花遇到了革命引路人洪常青,在並肩戰鬥的歲月裏,心生情愫。可是到了芭蕾舞《紅色娘子軍》裏,吳瓊花改名吳清華(無情話),除了苦大仇深之外,男女之間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浪漫情懷。在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裏,參謀長少劍波與女衛生員白茹之間的一段愛戀是小說中重要的看點,寫的唯美動人。文革期間也沒什麼午夜情話的節目,那時最過癮的就是晚上在路燈下翻來覆去的看這幾段章節。估計許多少男少女懵懵懂懂的情竇初開就是由這幾段章節開啓的。可到了京劇《智取威虎山》裏,女衛生員只出現在夾皮溝搶救李勇奇母親的那一刻。

文革極左時期,在階級立場面前,同牀異夢、夫妻反目的比比皆是。過去古人講“發乎情 ,止乎禮。”這個時期男女之間基本是“發乎情 ,止乎鬥。”一句話觀點立場不同就上綱上線,夫妻的小船說翻就翻,還談什麼愛情呀?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怎麼在戲劇中解決這個生活問題呢?於是乎鰥寡孤獨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先說文藝作品中的光棍漢子就多了去了,如《紅燈記》裏的李玉和、《沙家浜》裏的郭建光、《杜鵑山》裏的雷剛、《智取威虎山》裏的楊子榮等等。至於獨女,如《海港》裏的方海珍、《龍江頌》裏的江水英、《杜鵑山》裏的柯湘,這麼多漂亮能幹的女主角,活生生的就是沒人娶沒人嫁。

終於有一個有老公的八面玲瓏的阿慶嫂,也僅在戲詞裏提了幾句。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魁和阿慶嫂聊起阿慶的一段戲詞也真是寫絕了。

胡傳魁:阿慶哪?

阿慶嫂:還提哪,跟我拌了兩句嘴,就走了。

胡傳魁:這個阿慶,就是腳野一點,在家裏呆不住哇。上哪兒了?

阿慶嫂:有人看見他了,說是在上海跑單幫哪。說了,不混出個人樣來,不回來見我。

胡傳魁:對嘛!男子漢大丈夫,是要有這麼點志氣!

阿慶嫂:您還誇他哪!

     

這個戲詞對話,使得阿慶在整個戲中不再露面的設定變得合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趕上現在,放心讓自家老爺們兒一個人到外面野的女性可不多。後來有好事的網民不斷地深究阿慶去哪裏了?其實現代京劇《沙家浜》是根據滬劇《蘆蕩火種》改編的。編劇文牧將原來的茶館老闆起名阿興,後根據劇情需要改爲老闆娘,只能稱阿興嫂了。“”是縮口音,爲了叫得響,把“”改成“”,索性讓她叫阿慶嫂。要寫老闆娘,如果老闆也在場,戲不免分散筆力,店主夫妻同在,老闆娘總不能搶在老闆前面去同胡傳魁、刁德一等人打交道,必須把老闆打發走,戲肯定更有看頭。

那時候女人要是單獨支起一攤買賣,這背後肯定得有個男人撐着。於是作者又設計了個當年阿慶嫂水缸裏藏胡傳魁的情節,讓講義氣的胡傳魁成爲“擋風的牆”。說白了,用今天的話講:“人家上面有人罩着。”既然阿慶嫂同胡司令有生死之誼,憑藉胡的勢力,別人也就不敢對她動壞腦筋了。有好事網民說“如果阿慶還在,阿慶嫂還敢用水缸藏男人嗎?那就不叫阿慶嫂啦,也許叫司令太太了。”還有的說“關鍵還在這兒:嫂子和司令是故人,說不定胡司令還含着暗戀,阿慶夾中間怎麼拿捏?給他規定角色扮什麼都行,劇場效果準定不錯,可觀衆要胡思亂想。他仨在一起,直視,會被理解爲眉目傳情;他仨缺一,觀衆要猜測會不會有什麼戲噢……反正,少他一個不少,多他一個亂套。”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樣板戲裏還專門設計了讓胡傳魁另有所愛,用阿慶嫂的話“那可是常熟城裏的美人”,還把最後一場圍殲“忠義救國軍”的戰鬥設在胡傳魁的婚禮上。

世上啥高大上的東西,到了喫瓜羣衆那裏就變成了戲說。文革期間專有好事之徒給樣板戲人物配對戲說,譬如讓《龍江頌》裏的江水英與李志田;《杜鵑山》裏的柯湘與雷剛等等配對。所以我同學看見《沙家浜》的劇照,發現指導員郭建光的手搭在了女衛生員的肩上,大概是受《智取威虎山》參謀長少劍波與女衛生員關係的啓發,提了這麼個問題:“據你觀察,郭作爲蘆葦蕩蕩主,左手自然地,理直氣壯搭着的女戰士,是否是壓蕩夫人?”我想回答:同甘共苦,革命情誼;你情我願,天造地設,完全可能……。

掃碼加小編微信,即刻邀您入羣哦

熱文推薦

點擊標題立即閱讀

劉仰:俄羅斯的命運,給中國什麼啓示?

1959年平定西藏武裝叛亂始末

中國的省會們爲什麼都越來越大?

蘇州人,生在魚米之鄉,卻愛面愛得深沉

從文學作品看明朝中晚期佛教腐敗的種種跡象

中國宵禁史:從何時起,國人晚上出門不算違法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