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的天空中有着一顆純淨的心,不必爲明天愁也不必爲今天憂,來吧來吧我們一起回拉薩,回到我們闊別已經很久的家......”曾幾何時,一位叫鄭鈞的搖滾青年,扛着一把吉他,面對神祕偉大的西藏和拉薩,吟誦出這首傳唱至今的《回到拉薩》,點燃多少熱血男兒對雪域高原的嚮往和追求。時至今日,在數條通往西藏的朝聖之路上,每天都有孜孜不悔的人們通過自駕、騎行、徒步、叩長頭等各種方式向着西藏拉薩進軍!雪山、青草、美麗的喇嘛廟,沒完沒了的姑娘,她沒完沒了的笑......究竟是這些元素爲何讓人如此鍾情於藏地風情?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要體驗見證上述諸多魅力,大可不必天遙地遠長途跋涉到拉薩去,因爲就在距成都200多公里的川西高原,你所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神祕都會在你眼前一一展現。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內,沿着川藏公路翻越康藏第一關折多山,順着機場公路前行5、60公里後,就會來到一處廣袤的大草原,一座藏紅色的小鎮——塔公鎮被清澈的呂曲(立啓河)曼妙的繞過。

這裏就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之一塔公草原,海拔3730米,川藏公路北線國道317由此穿境而過。

塔公草原面積不大,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這裏是康藏要衝,也是宗教聖地,供奉文成公主入藏攜帶的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的塔公寺和藏區四大神山之一的雅拉神山構成了它在康藏地區的崇高地位。

公路旁的喇嘛廟是大名鼎鼎的塔公寺(薩迦派寺廟)。廟宇殿堂巍峨,寶頂生輝,對面青山翠綠,鬱郁蒼蒼,一條小河蜿蜒流過,風中傳來陣陣花香。

成羣的犛牛和駿馬悠然自得地在草原上啃食着鮮美的牧草,草原、花海、森林、河流、雪山、寺廟、經幡、藏房和牛羊構成一幅濃郁的藏鄉風情圖。

在草原上,男人大可不必再爲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而耿耿於懷了,因爲鮮花如此美麗,全靠肥美的牛羊馬糞澆灌纔會開得如此嬌豔奪目!

木蘭凝斑,清煙澹澹,草綠如茵,繁花似毯,沉浸在愛情中的姑娘小夥笑容燦爛,一語含香一窈窕,擺不完的姿勢,凹不盡的Pose,在這脈脈溫情萌動的草原上將海誓山盟諾遍,許你一世翩然又如何?

清風陣陣,經幡獵獵,純淨的天空中飄着一顆純淨的心,不必爲今天憂也不必爲明天愁......

無人機空中俯瞰,塔公寺的主大殿,爲漢藏建築風格結合,下部爲傳統藏式石砌牆體,上部爲漢式歇山屋頂。殿內主供佛祖釋迦牟尼和薩迦派大師薩軟·貢嘎寧波塑像。大殿左右兩側分別建有兩幢極具特色的藏式"崩空"式建築,專供寺廟僧人居住。

寺門一側的白塔一字排開,甚是壯觀。這些華麗的殿堂,其實都是用米漿粘石築牆,木隼拼合框架年復一年一點一點砌起來的,藏民們也利用當地豐厚的旅遊資源開設帳篷小賣部租借馬匹,販賣酸奶、牛肉乾、工藝品等走向致富之路。

以近處的塔公寺佛塔金頂爲前景的雅拉雪山金身照是所有攝影人和遊客的必修科目。神聖的雅拉雪山,金碧輝煌的喇嘛廟,紅牆、白塔、金瓦、綠草、藍天、雪峯,五色藏地元素極其震撼,這種寧靜肅穆的大美令人終生難忘!

雅拉雪山海拔5820米,是著名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裏記載的藏區四大神山之一。藏族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脫之道》將雅拉雪山稱爲"第二香巴拉"。由於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能看見亞拉雪山的雪峯,必須具備極好的人品。

雅拉神山地處道孚、丹巴、康定三縣交界處,在各個角度看它會有皇冠、寶座、彌勒佛等不同的形態,而且非常形象逼真。正是因爲諸多的傳奇,所以塔公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菩薩喜歡的地方。

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顛把我的魂喚醒......呈蓮花寶座狀的雅拉雪山在如花瓣一般的白塔簇擁下,讓人沉浸在莊嚴而又聖潔的氛圍下,彷彿回到闊別已經很久的家......

拈花一笑,寧靜嫣然,藍天下,還有幾絲情懷在潺潺的流?一抹淺笑,淡了心願,斂了眉間流連;一剪娉婷,乘着春風,擱淺婆娑溫柔!

據說每逢良辰吉日,雅拉神山便如彌勒佛一般端坐於藍天之下,周圍升起祥雲朵朵,猶如萬神風雲際會。加之雅拉神山十分神奇且爲格薩爾王所倚重,因而歷代都是康巴地區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

塔公寺內供奉有一尊和拉薩大昭寺一樣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所以在康巴地區也有若無緣去拉薩朝聖,則到塔公寺朝拜也有同樣功德的說法。每年藏曆的6月6日至17日的護法盛會期間,舉行寺廟"羌姆"(神舞)活動,四方朝拜觀禮者絡繹不絕。

眼前一切的一切告訴自己,這就是香巴拉,這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不僅是藏民的理想家園,也是真實的世外桃源,流雲飛逝,牛羊漫坡,耳畔不由得又響起鄭鈞那蒼亮的歌聲: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牽着我的手兒我們回到了她的家,你根本不用擔心太多的問題,她會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跌坐花叢,醉漾輕寄,縱舞踏歌,香滿南風,千迴百轉,驀然回首,濁世空描,紅塵畫卷,剎那間便頓悟於心:聖潔的高原,萬物皆有靈,回到拉薩不止是一種心靈的寄託!沒有俗世煉獄,何來苦修正果?不然怎會有那麼一羣羣世代虔誠的朝聖者,匍匐着、堅定着奔向着拉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