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齊全的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防範措施!

由於工程投資大,工期長,技術要求高,施工時常會面臨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和安全隱患。下面整理了工程防範要點,一起來看看吧。

防火措施

嚴查現場存在滅火器失效現象

現場存在滅火器失壓現象,應加強檢查及時更換失壓滅火器。

嚴查木料場配置滅火器是否到位

1、設置原則

臨設每100m²設2只;易燃物倉庫(如木庫、油漆倉庫)每100m24只;建築物每1000m²設2只。

2、設置方法

(1)用電設施附近設絕緣滅火器;其它地方可設CO2滅火器;

(2)人荷梯內設一隻小的(1211/1301)絕緣滅火器;

(3)腳手架四角設置;

(4)場地內每100m設消防栓(大門口兼可沖洗車輛);

(5)高層建築設置100mm的消防立管,每層配置不少於100m的消防帶。

消防箱內消防設施嚴防被它用

在施工區及生產區分別設2,3處臨時消火栓,配25m水龍帶,19mm水槍,消火栓設晝夜明顯標誌,消火栓周圍2~3m範圍內不得堆放其他物品。同時,應加強對工人教育,提高消防設施不得用於施工的意識。

安全通道口應設消防器材

必須在安全通道口設置滅火器材,每個安全通道口至少配備2瓶4kg乾粉滅火器;下圖這個通道就沒有設置。

施工人員按規範操作

1、施工人員應佩戴安全帽、現場要有滅火器、明火距液化器瓶距離應安全。

2、依據《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範》(GB50720—2011)施工現場用火,應符合下列規定:

(1)動火作業應辦理動火許可證,動火許可證的簽發人收到動火申請後,應前往現場查驗並確認動火作業的防火措施落實後,再簽發動火許可證;

(2)動火操作人員應具有相應資格;

(3)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應配備滅火器材,並應設置動火監護人進行現場監護,每個動火點均應設置1個監護人。

易燃材料堆放應規範

依據《建築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範》(GB50720—2011)6.2.2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險品應按計劃限量進場。

進場後,可燃材料宜存放於庫房內,露天存施時,應分類成垛堆放,垛高不應超過2m,單垛體積不應超過50m²,垛與垛之間的最小間距不應小於2m,且應採用爲燃或難燃材料覆蓋;易燃易爆危險品應分類專庫儲存,庫房內應通風良好,並應設置嚴禁明火標誌

電焊施工應設置接防火措施

依據《建築機械 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12.1.13高空焊接或切割時,必須繫好安全帶,焊接周圍和下方應採取防火措施,並應有專人監護。

防風措施

大風來前

在進入風季施工時,一定要加強現場的風期施工管理,注意風期施工安全,注意觀察和記錄工程所在地的氣候變化,採取切實可行的風季施工措施。

大風來之前,要組織有關人員關注天氣預報,大風天氣之前應對現場的腳手架、臨時用電線路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各配電箱、開關箱,要鎖好箱門。

大風來襲

(1)遇有五級以上強風、濃霧、雷雨、等惡劣的氣候,不得從事露天高空作業。

(2)所有龍門架(及其他提升裝置)纜風繩必須正常受力均勻,經常檢查,特別是暴風、雷雨必須細心檢查處理,對繩體磨損應加固、更換。

(3)對於結構不完整、整體穩定性較差的作業項目,一定要採用加固防護措施,並在天氣好的時候,搶進度,儘早形成穩定結構。

(4)對所有架空用電線路進行風期檢查,防止線路弛度過大,隨風擺動大,以免造成短路和其他危害的發生。

(5)所有通行口和洞口等加設蓋板等防護措施,嚴禁高空拋物,以防物體隨風飄移,砸傷人員。

(6)在高處用氣割或電焊時,應採取措施防止火花隨風落下傷人及引爆易燃物。焊接剩餘的焊條頭、工具等不得隨意下丟。

(7)對於吊裝作業,一定要設專人指揮,若風力超過五級必須停止作業;若風力微小時,也要加護繩保護,防止其他安全隱患的發生,並隨時注意現場變化,以採取相應措施。

大風過後

(1)風后安全員、技術負責人要會同各班組負責人,對施工現場情 況進行大檢查,檢查腳手架的穩定性、臨時用電線路、塔吊。確認安全時方可進行作業。大風過後,要對腳手架進行檢查,預防高空墜落事故的發生。

(2)風季設專人檢查安全防護高空作業,防止人、物墜落。

最齊全的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防範措施!

防汛措施

施工隊長和包工隊長做爲各施工駐點防汛安全責任人,要認真組織檢查施工人員的住房、院落周圍及施工器材放置地,人員不得住在危房及排水不暢的院落內。

對建在山坡下、水塘邊和擋土牆下的臨時設施,以及不牢固的工棚,要立即將所住人員予以疏散,以防滑坡時將臨時設施推倒或塌倒,造成人員傷亡。

針對汛期易發事故特點,結合各自工程情況,要加強基礎工程基坑、護坡和擋土牆的巡查,防止因排水不暢造成基坑填滿和擋土牆滑坡。

各施工駐點露天放置的施工器材場地應平坦,周圍要有暢通的排水措施,防止積水,並嚴防遭洪水襲擊。

各施工作業面的材料、工具放置地點要在較高的平坦地帶,嚴禁放在河道和山洪排泄地帶,防止積水浸泡和遭洪水衝擊。

現場人員帳篷應搭設在地勢較高、防止山洪衝擊的地方;要有可靠的防雨措施,並要有聯絡器材。

現場作業人員應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遇有雷電、暴雨,應停止所有作業,集中人員安全撤離現場。

所有人員不得在高大樹木及懸崖下避雨,在陡峭山路行走時應多人結伴而行,在暴雨天行走要防止泥石流衝擊。

施工車輛不得停放在河道及山洪衝擊地帶。雨後行車應注意道路、橋樑及涵洞狀況。

牽、張場佈置應避開河道和易遭山洪襲擊、低窪地帶,應選擇地勢較高的平坦地段;設備錨固地錨和錨線地錨要確保其深度,且必須採取防止滲水措施。

各施工駐點一旦發生汛情,應在第一時間報告項目部,並首先組織人員撤離,確保人員安全。

各施工點材料、工器具放置應處於地形較高處,防止被雨水沖刷、浸泡和山洪衝擊。

抱杆在高空懸浮過夜時,要增加拉線做好保險措施,防止遇大風及雷電抱杆傾倒。

暴雨過後,應及時檢查、修復小運道路,並要採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對運輸道路有危險的聚水坑應挖排水溝引水。對大運道路,應及時進行檢查、維修,確保運輸安全。

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隨時要有應付汛期的心理準備。

防電措施

所有用電設備的拆、修或挪動,必須在斷電後進行。

用電設備安裝完成後,將電器固定,檢查驗收配電箱內開關及箱內接線是否完好。

所有電動建築機械、手持電動工具均應實行專人、專機負責制,並定期檢查和維修保養,確保設備穩定運行,外露導電部分均應做接零保護。

專業電工應持有效證件上崗,電工等級應與工程難易程度和技術複雜程度相符。

施工現場的電動建築機械、手持電動工具及其用電安全裝置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專業標準、安全技術規程和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並應有產品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

所有電氣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均應做接零保護。對產生振動的設備,其保護零線的連接點不應少於兩處。

維修電氣設備時必須戴絕緣手套。

必須加強施工現場用電設備的用電安全管理,消除觸電事故隱患。

防雷設施

機械設備

1、對於施工現場的起重機、井字架、龍門架、外用電梯等機械設備,當其設在相鄰建(構)築物等設施的防雷裝置保護範圍外,且滿足以下條件時,須安裝防雷裝置。

(1)施工現場所在地區年均雷暴日不大於15d,機械設備高度不小於50m;

(2)施工現場所在地區年均雷暴日在15~40d之間,機械設備高度不小於32m;

(3)施工現場所在地區年均雷暴日在40(含)~90d之間,機械設備高度不小於20m;

(4)施工現場所在地區年均雷暴日不少於90d,機械設備高度不小於12m。

2、安裝在機械設備上的避雷針長度宜爲1~2m,可用直徑不小於16mm的圓鋼或直徑不小於25mm的鋼管制作。

3、起重機、井字架、龍門架的防雷引下線可直接利用其保護設備的金屬構件,但須確保其電氣連接安全可靠。

4、各防雷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均不得大於10Ω;同一設備的接地體可與防雷接地共用,但其重複接地電阻的阻值須小於4Ω。

金屬腳手架

1、腳手架至少須有兩處與建築物接地裝置對稱的可靠連接,連接線可採用截面積不小於25mm×4mm的扁鋼。

2、外側腳手架可利用建築物作業層層面上的主筋作防雷引下線。腳手架與用作防雷引下線的主筋之間須採用活動的連接導線,其截面積不得小於50mm²,導線的兩端須用專用卡子連接腳手架和主筋,以保證其連接穩定。

3、當腳手架無法與建築物接地裝置相連時,須單獨設置接地體。

變配電設備

1、施工現場變配電設備防直擊雷的基本原則如下。

(1)須將所有變配電設備設置在現場防雷裝置的保護範圍內。

(2)防止雷擊在防雷裝置上形成高電位對被保護物產生的反擊。若防雷裝置與建築物內外電氣設備、線路或其它金屬管線間的距離不足,雷擊發生時就會放電,極易引起火災、爆炸或人員傷亡。

2、由於變配電設備與線路相連,若雷電波的波幅很大,可引起變配電設備的絕緣損壞。因此,應從以下3方面對其採取保護措施。

(1)裝設閥型避雷器。閥型避雷器選型應根據所保護配電設備的不同額定電壓等級進行。閥型避雷器常設在母線與接地線之間,由於變壓器對施工用電極爲重要且絕緣水平較差,因此,閥型避雷器的安裝位置應儘量靠離變電器。

(2)進線保護。當架空進線採用電纜配線時,避雷器應設置在電纜頭附近,且須將避雷器的接地端與電纜金屬外皮相連。

(3)出線保護。從配電箱(屏、櫃)引出的線路應穿鋼管,當鋼管由於接設備而中斷時應跨接。鋼管一端須與配電箱(屏、櫃)相連,另一端須與用電設備外殼或保護罩相連,並就近與屋頂防雷裝置相連。配電箱(屏、櫃)內的開關電源側與外殼之間須設置過電壓保護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