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脾常不足”源之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好,或者暴饮暴食,或者社会应酬太多,或者为了塑造形体有意节食,久而久之伤了脾胃。✍看到舌中间已经凹陷出一个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脾胃,此为病已久,后天之本已伤。

导读:看舌是医生平时诊病过程中,采集病史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很多时候,在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特点描述不清的情况下,舌脉成了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

今日,推荐一本好书——《舌诊十讲》,此书最大的亮点是书中收录了作者临证几年来保存下来珍贵的舌诊图片,其中还有很多用药后前后对比图。除了清晰的图片,本书目录也是作者根据临床上常见的舌苔而分门别类。本书不仅可以启发临床各科医生,其通俗口语化的文字,也能使普通中医爱好者受到启发,“治未病”的意义可能就在这里吧。

以下是精彩书摘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本是明代医家万全提出来的,今天让我们看看“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类患者的舌象有何特点。

脾常不足的最常见舌象——舌中陷下一个坑

“脾常不足”源之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好,或者暴饮暴食,或者社会应酬太多,或者为了塑造形体有意节食,久而久之伤了脾胃。导致脾胃损伤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李东垣说的饮食不节。我们都知道脾气主升,脾胃损伤之后,脾气不升而下陷 。

脾常不足典型表现

应酬太多,吃喝饮酒太多

脾常不足典型表现

舌中间既有陷下,又有裂纹

李东垣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九窍包括鼻、眼、耳、口、前后阴。很多鼻子、眼睛和耳朵的问题是脾虚引起的,这些疾病也常出现舌陷下,两者之间常有联系。

东垣的名方益气聪明汤(生黄芪15g,人参15g,葛根9g,蔓荆子9g,白芍6g, 黄柏6g,升麻4.5g,炙甘草3g)可以治疗耳目不明。他认为: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医理也。

脾常不足的另外一个常见表现

舌体胖大,伸舌满口

这个患者是国家公务员,舌头胖大明显。他平时总不觉得饿,不像别人到了饭点就饿,他是完成任务似的,到点去吃一点,关键不怎么吃饭还发胖,感觉身体沉重,平日坐坐办公室懒得室外运动,一动就出汗,纳谷不香,少气懒言,动则汗出, 属于典型的脾肺气虚表现。《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虽然水液代谢以肺脾肾三脏为主,但是碰到这种舌体胖大齿痕明显的,首先要考虑到水液代谢的枢纽脾胃出了问题。

脾常不足的另外一个常见表现

齿痕严重

这个患者齿痕比较严重,患者牙齿不太整齐,舌体肿胀后与牙齿共同作用后出现了这种情况。

肝常有余的最常见舌象——舌两边凸出象

这个不是齿痕,而是小肉丁一样的新生物。

舌边肿胀凸出,兼有舌头有丝丝裂纹。

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是来看前列腺炎的,他舌根厚腻明显,舌向两边扩张凸出。问他有没有肝病,小伙子说从小就是乙肝携带者,二十多年来也没接受过正规的治疗。

“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对我们的警示与思考。


✍看到舌中间已经凹陷出一个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脾胃,此为病已久,后天之本已伤。李东垣说:脾胃一伤,百病乃生。出现这种舌象预示脾胃已伤,如不及时加以顾护,可能会生出其他多种疾病来。


✍看到舌头两边有异常凸起时,要千万小心,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最近情绪不太好,脾气比较大,胁肋部是否不适,体重是否严重超标了,熬夜是否太多等, 如果有就要做相应的调整了。 同时配合体检,查查自己的肝胆功能是否正常,不要等到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追悔莫及。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舌诊十讲》,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实用性很强。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真实典型的舌图。本书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舌图,进行了深度解读。书中先介绍了舌诊的基本方法和常见误区,这是学习舌诊的基础;又重点介绍了脾胃病和肝胆病常见舌象的具体细节,便于临床把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