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說到尼泊爾旅行的人,有90%以上都去過奇特旺,這也難怪,除了加德滿都,博卡拉,奇特旺是尼泊爾排名第三的旅遊目的地。據說,加德滿都河谷的古建築大多出自古代帕坦工匠之手,元代來華從事寺廟營造的尼泊爾工匠們也大多是帕坦人。

尼泊爾的山山水水,清澈見底的費瓦湖依然婀娜,曼妙的魚尾峯依然巍峨,那些平靜坐在杜巴廣場的老人或許不在了,但還是會有無憂無慮的大眼睛的孩童在廢墟上玩耍……人世更迭,莫不如此,想必,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尼泊爾人比其他人更能懂得其中的無法言說之處。

加德滿都河谷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今天所說的“加德滿都”,是指加德滿都河谷,其實是由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崗這三個古城組成的一個尼泊爾的大城市。帕坦與加德滿都一水之隔,坐落在聖河——巴格馬蒂河南岸,加德滿都以南5公里處,就是加德滿都河谷中的第二大城市——帕坦。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帕坦古稱“拉利特普爾”,意爲“藝術之城”,而帕坦在尼語中的意思爲“商業之城”。這充分說明了古代帕坦的商業地位。在古代,帕坦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很多傑出的手工藝人,特別是建築工匠和金屬工匠,以銅器製造、石雕、木刻聞名於世。據說,加德滿都河谷的古建築大多出自古代帕坦工匠之手,元代來華從事寺廟營造的尼泊爾工匠們也大多是帕坦人。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帕坦的工匠們當然會傾注更多的心血,結果自然是建造來的建築更加精彩絕倫。

作爲加德滿都的近鄰,帕坦也是最忠實於其光榮歷史的城市。據統計,震前美麗的帕坦城至少擁有1420間神廟,其中重要寺廟有55座。著名的帕坦杜巴廣場在世界建築史上亦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古建築大都修建於16—18世紀,都是古色古香的尼泊爾式建築,散佈在城中各處,內外皆有精雕細琢的神像和裝飾,實是不容錯過的藝術和歷史瑰寶。漫步在迷宮般的小巷及四通八達的內院中,你能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發現尼泊爾建築藝術的奢華與複雜,感悟出古代泊爾人不厭其煩、對藝術追求完美的精神。而這一切,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再感受到了。

巴德岡位於加德滿都以東14公里,爲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是尼泊爾中世紀建築和藝術的發源地。巴德崗,尼泊爾語中的“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磚紅色是巴德崗古城的主色調,質樸的紅磚、深栗色的精製木雕,再加上密集的寺廟和磚石佛塔構成巴德崗獨特的建築風格。

杜巴廣場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杜巴,尼泊爾語就是皇宮的意思,顧名思義,這裏都曾經是王宮所在地。宮殿與神廟交織在一起,人神共處,正是印度教、印度人、印度歷史的最真實寫照,雖然這裏是尼泊爾,但它受印度教的影響,無與倫比。

加德滿都的谷地裏,一共有三個杜巴廣場。一個在加德滿都,一個在帕坦,一個在巴德崗。三者的距離彼此都在十幾公里,分數不同地域。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帕坦的杜巴廣場,它面積不是最大的,但是建築最好看、最密集、最生機勃勃;其次是巴德崗的廣場,它面積不是很大,但頗有浪漫氣息,尤其是清晨時分,那些到寺廟祈禱的人們,手捧燭燈走在幽黑狹窄街道上,虔敬而美好;最熱鬧,甚至有些紛亂的則是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了,但是在建築上,它同樣顯得有些紛亂,讓人不知所措,尤其對於攝影的人。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以前,總分辨不清杜巴廣場那些鱗次櫛比的寺廟哪個是哪個,或者名字和建築對不上號,或者根本就找不到。但是在震前這裏的三個杜巴廣場本身,凡是在加德滿都谷地旅行的外國人,幾乎是不可能,也不應該錯過的。在這裏,你不僅能看見地道的尼泊爾的建築,也能領會到人在古蹟中,生活即歷史的真諦。

帕蘇帕蒂神廟

不僅在尼泊爾,即使在印度文化圈內,帕蘇帕蒂神廟都是最重要的印度教廟宇之一。它供奉的是大神溼婆的衆多化身之一,帕蘇帕蒂,掌管動物之神。因爲它太重要了,以至於非印度教徒都不被允許進入,即使是尼泊爾本國人,即使是印度教徒,種姓制度中的最低等賤民,直到2001年,才被允許進入。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所以遊客來這裏,沒有選擇,只能在它隔河對岸的山坡上遠遠眺望一下而已,然後把更多的熱情和好奇心,投向巴格瑪蒂河岸上的燒屍臺。而中國遊客,索性直接就把這個廟宇叫做燒屍廟了。這條河最終匯入恆河,流入孟加拉灣,所以它也是尼泊爾最神聖的河流,就相當於恆河之於印度一樣。因而,很像恆河的一幕在這裏也會發生,上游洗浴,下游燒屍,這一點上,似乎比瓦拉納西的情景更衝擊人的神經。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印度教徒死後火葬的理論依據是這樣的,人死後,只要屍體火化,骨灰撒入河水,纔會進入來生的大門,這是必經途徑。至於這大門通往何樣的來生,那要看Ta前生的業報了。如果行善積德,那麼來生還是爲人,並過更好的生活;如果品行不端甚至爲惡,那麼就要墮入旁生的輪迴,靈魂進入動物的身體,而一旦進入動物的身體,就要在這世間的所有動物的體內輪迴一次,可以計算一下,這將是一個何等漫長的歲月。最後,當Ta的靈魂進入狗的身體以後,下一生就終於可以投胎爲人了。

聖徒,也就是那些苦行僧,是不需要火化的,而是土葬,因爲他們今生放棄所有財產,敬神苦修,因而了無牽掛,身輕體盈,死後直上天堂。

博卡拉

70年代的時候,博卡拉是世界級的嬉皮士勝地。但它不像舊金山、果阿、加德滿都等嬉皮士聚居地那樣易於到達,因而嬉皮社區規模很小,但卻牛逼。那時從加德滿都到博卡拉,要騎10天的馬,途中要涉過一些相當危險的河流。危險歸危險,還是有很多向往雪山聖湖和大麻的年輕人結隊前往。到了80年代,普利特維公路建成,原來10天的路程,縮短爲不到10小時,嬉皮士的年代卻已遠離。繼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揹包客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博卡拉的黃金時代,也是從這時開啓的。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這裏有著名的費瓦湖,是尼泊爾皇家度假勝地,湖南岸有尼泊爾皇家行宮,這裏同樣也是旅遊者的聖地,著名的魚尾峯就在這裏。

據說全世界有14座8000多米的高峯,而尼泊爾就擁有8座,但到目前有6座還沒有人攀登過,雖然有很多登山愛好者一直想去征服這6座高山,但尼泊爾國家官方禁止各國登山者攀登,因爲尼泊爾人視這6座高峯爲神靈,當然也包括我最喜歡的魚尾峯。

費瓦湖清澈見底,整個湖上不許有動力船,完全是人工划槳,孩子們在湖裏戲耍,女人們在湖邊洗頭,男人們在湖邊垂釣,湖邊有茂密的植被,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博卡拉也是徒步者的聖地,有很多大山供徒步者在這裏享受,但是進山必須要有當地的山裏人帶路,走累了,可以到山裏任意一戶人家門前休息,可以觀看當地普通百姓的住房,也可以喝他們提供的水,但對中國遊客來說,很少有人敢喝當地的水,大都只能喝自己帶的礦泉水。

據說博卡拉在此次大地震中損壞嚴重,但是,能被毀壞的都是房屋,那裏的山山水水仍然還在,大自然的賜予還在。

奇特旺公園

據說到尼泊爾旅行的人,有90%以上都去過奇特旺,這也難怪,除了加德滿都,博卡拉,奇特旺是尼泊爾排名第三的旅遊目的地。即使在人類幾乎把所有動物的生活空間已經擠壓的所剩無幾的今天,奇特旺國家公園茂密廣大的森林裏,還有着數百頭犀牛和孟加拉虎。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不過,到奇特旺公園的人們,其實沒幾個是衝着孟加拉虎去的,雖然少年派的餘溫未盡,但想想那玩意兒出現在視野裏,我第一反應肯定是跑,都說攝影師很有現身精神,越是危險的地方越要離得近,纔會拍到好片子。好吧,我承認在這一點上我不行。

去奇特旺的人,100%都是奔着大象去的。大象多可愛啊,性格溫順,憨態可掬,夏天還能幫你洗澡沖涼。在奇特旺,騎大象的費用通常是跟酒店一體的,就是說你在奇特旺公園附近的酒店住宿,住宿的費用裏就已經包括第二天騎大象的費用了。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對於那些想要深入叢林但又沒時間的遊客來說,大象是他們進入叢林深處的一張通行證,而且這種交通方式充滿樂趣和冒險。遇到河流的時候我們不妨選擇乘一次獨木舟,體驗一番野外求生探險的樂趣。

賈納克布爾&國際小火車

賈納克布爾是近年來,中國攝影愛好者們去的比較頻繁的尼泊爾目的地之一。他們奔向這裏去的主要原因和目的,就是因爲這裏是尼泊爾最印度化的城市,對於暫時去不了印度的人,可以在這裏過過癮。另外,這裏還有一條連接尼泊爾和印度之間的窄軌小火車,拍起來很有風情。

紀念鏡頭下的尼泊爾

不過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很可能滿懷激情地鑽進附近村莊或者沿着晨霧迷濛的鐵道創作兩天,最後帶走一系列形式化的人物肖像,卻不知自己懵懵懂懂地已經來過印度教最神聖的幾個聖城之一了。賈納克布爾雖然不在印度教七大聖城之列,但作爲羅摩妻子悉多的誕生地,從公元前400多年開始,都是印度教徒心嚮往之的朝覲聖地。

賈納克布爾是尼泊爾唯一有火車的地方。其它山地地區,修建火車對於尼泊爾來說是不現實的況且,它國土面積不大,修建火車的意義也不大。這是在國土的東南一角,伸出小小的觸鬚,碰觸感知一下那片博大繽紛的大陸。

通過這支觸鬚感受外面世界的,有學生,務工人員,商人和旅遊者。其實它的長度只有幾十公里長,每一站的距離也不過是數公里而已,而且車子的速度,慢到你如果坐累了可以下來跟着跑一會兒,然後再上去那種程度。

連接兩國的小火車,每天一班,一去一回,下午從尼泊爾方向出發,次日上午返回。所以,如果有印度的簽證的話,從這裏進入印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即使沒有簽證,也可以跟着坐一站,不過是3、4公里而已,感受一下。我坐在車廂頂上,鐵道如此彎曲不直,車頂搖晃非常厲害,加之車頂是弧形的,坐着真是提心吊膽,好在車速不快,否則我早就被摔下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