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她”力量︱施雁琴:用執着“雕刻”別樣人生

2018年,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同時也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四十年風雲變幻,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初,溫州所創造的風向標式輝煌,還是當前,溫州在“再造新優勢 再創新輝煌”征程上的昂首闊步,都離不開溫州各界女性以堅韌的“她”力量,爲溫州發展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回望四十年,

感受溫州了不起的“她”力量,

在溫州改革開放史上留下“她”印跡。

施雁琴是個“不安分”的人,1996年她毅然放下鄉鎮機關的“鐵飯碗”,選擇下海創業;施雁琴也是個較真的人,因對每一個產品都牢牢把關,最終獲得日本客商“免檢”特權;施雁琴還是個要強的人,凡事都親力親爲的她,終將創業初期的小作坊,做成樂清最大的文化產業企業。

施雁琴把自己所有的成功都歸結爲“執着”二字,正如她從事的雕刻行業一樣,她也用執着“雕刻”自己的別樣人生。

放棄“鐵飯碗”下海創業

出妙招打破企業發展桎梏

1965年出生的施雁琴,受父母影響,在22歲那年進入鄉鎮機關工作,成爲了一名計劃生育專管員。

雖然這在當時是不少人羨慕的“鐵飯碗”工作,但幹起來並不輕鬆。施雁琴回憶,計生專管員常常要下鄉,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想把政策說透,一戶村民家經常要去好幾趟。”

也正是這樣細緻的工作風格,鍛就了施雁琴的親和力和溝通能力,爲之後辦企業和客戶商場博弈奠定了良好基礎。

1996年,受改革開放春風拂及的溫州,民營經濟早已多點開花。懷揣創業夢的施雁琴,做了一個決定:放棄穩定的機關生活,闖入商海,和丈夫一同經營樂清柳市藝雕廠。

然而,創業初期的種種不易,給熱情滿滿的施雁琴澆了盆冷水。當時,柳市藝雕廠租在一間500多平米的小矮房裏,由於條件較差,一到下雨天,便是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的光景。

夫妻倆的分工,也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丈夫負責外出採購原材料,施雁琴則負責廠裏大小事務,“財務、產品報價、產品報檢等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這些工作常常壓得我喘不過氣。”施雁琴說,她深深感受到創業初期的不易,但心中的那股子“倔勁”,讓她把事情一件件幹好。藝雕廠也漸漸接到訂單,穩住腳跟。

廠子雖然做穩了,但銷路不寬這個桎梏,一直困擾着施雁琴。當時,柳市藝雕廠以黃楊木雕爲主導產業,但訂單來源卻主要依靠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對外貿易渠道如此狹隘,如何才能讓企業轉型升級,化蛹成蝶?施雁琴首先想到的是,與外企合作,拓寬海外渠道,打破被動局面。同時,讓施雁琴有所顧忌的是,藝雕廠是一家傳統企業,與外資企業合作將會打亂原先企業固有的生產、管理模式。這對剛剛站穩腳跟的企業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衝擊和震動。最終,施雁琴沒有過多猶豫,決定啓動與外企的合作計劃。

誠信經營引來日本客商

嚴把質量關獲“免檢權”

從創業之初起,柳市藝雕廠一直秉承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也正因如此,一家與藝雕廠有多次生意往來的日本企業主動提出要進一步合作。經過協商,雙方決定合資成立溫州華龍雕刻有限公司。

一件黃楊木雕作品至少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優質的雕刻作品出口日本後價格不菲,但是如果是次品,那就一文不值。同時,日本人做生意十分謹慎,這讓施雁琴印象很深刻,“剛開始和這家日本企業接洽生意時,對方不管進多少貨,每次都會派人到現場,拿着放大鏡、顯微鏡對每一件產品進行檢測。”面對這樣近乎嚴苛的檢測,施雁琴絲毫不擔心,因爲在每一件產品完成後,她都會親自把關,在用材上要求尤爲嚴格,因此產品也從未出現過質量方面的問題。

久而久之,日方企業覺得親臨現場驗貨這一程序實屬“多此一舉”。自1997年開始,這家日本企業主動下放“驗貨權”,把通過日本質檢的印章送到施雁琴手中。從那時起,黃楊木雕產品在溫州華龍雕刻有限公司驗收後,就可以直接發往日本。不僅如此,2002年,該日本企業還全權委託施雁琴對國內其他地方出口日本的雕刻產品進行質量檢測。

爲學習日語騎摩托車往返市區上課

愛讀書練就豁達心態

與日方企業合資成立公司後,不時要和他們進行交流。由於不會講日語,施雁琴總是很難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她報了一個在溫州市區的日語培訓班。

由於沒有5點之後的班車,每天下午一下班,施雁琴就騎着摩托車趕往溫州學習日語,下課後再回到樂清家裏。即便經常爲了節省時間餓着肚子,但往往回到家中也已經接近零點。得益於這段苦學經歷,施雁琴相繼學習了日語、英語。此後,即便沒有翻譯,她也能和外國合作商及時、順暢的溝通。

事業一帆風順時,謹慎而行;事業遭遇瓶頸,則淡然待之。閒暇之餘,施雁琴非常喜歡靜下心來品讀書籍。她說,自己的豁達心態,都來自讀書感悟。施雁琴最喜歡的一套書,是多年前在臺灣買的《佛光菜根譚》,她向記者介紹了書中的一段話:“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事大,要有宏遠的觀點;事小,必有謹慎的態度;事難,須有無畏的精神;事易,須有珍惜的心情。”因此,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狀況,施雁琴總能用最平常的心態來對待。

熱衷公益濟困扶貧

驅車千里三次到汶川送衣糧

事業穩定後,施雁琴沒有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她常常把公益的目光聚焦在經濟落後地區。施雁琴多次牽頭,與政協委員和企業家相約,前往四川、新疆及樂清福溪、清北等地探望貧困學生,爲他們送上最需要的學習用品,並開展一對一的結對助學活動。

有一次,施雁琴從溫州本地媒體得知,幾位學生考上大學卻因家境貧寒無法支付學費,便主動聯繫溫州慈善總會,爲他們資助了共20萬餘元學費。

施雁琴做公益還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深入到羣衆身邊去。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施雁琴曾驅車幾千裏,三次趕到地震災區,爲當地老百姓送去衣物和糧食。施雁琴回憶,當地的村民十分感動,拉着她的手,向她表達謝意。

施雁琴愛做好事的行爲,常常能感染身邊人。2011年夏天,施雁琴偶然得知溫州血庫告急的消息,便立即帶頭,並組織公司員工三番五次前去義務獻血,並堅持至今。華龍雕刻有限公司,也因此每年都被評爲“無償獻血先進單位”。

回首自己的人生,施雁琴笑了笑說,如果用一個字來總結,那就是“倔”,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執着”。

施雁琴說,以後她還會繼續用這份執着“雕刻”人生,“我還會繼續‘倔’下去,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精彩,也讓華龍雕刻越來越精彩。”

施雁琴

溫州樂清人,現任溫州華龍雕刻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州市女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樂清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浙江省女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浙江省雕塑專業委員會理事、溫州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曾獲全國“傑出創業女性”、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

所有的榮耀都將成爲過去,

而每個時代的奮鬥精神,

卻在一代代溫州女性的身上累積、裂變,

生成出更加強勁的“她”力量,

助力溫州在新時代再創新輝煌!

歷史終將記住每一位爲之奮鬥過的“她”!

您是這樣的她嗎?

您身邊有這樣的她嗎?

改革開放四十年•尋訪溫州“她”力量活動火熱進行中……

趕緊聯繫我們吧!

瞭解“她”力量活動詳情,

請掃下方二維碼或是點擊“閱讀原文”

↓↓↓

溫州網記者:陳克力

精彩回顧

▶葉秀蘭:立足上海輻射全國,打造金太陽民辦教育品牌

▶盧麗平:從“門外漢”到執行總裁,給“新世紀”帶來“新氣象”

▶葉曉燕:科學是一次逐夢的冒險

▶楊愛綠:35年風雨兼程,引領溫州民辦幼教事業

▶趙勝慧:鏖戰商海續寫行業傳奇,熱心公益書寫靚麗人生

▶金丹霞:25年新聞生涯,如今跨界當“紅燭”

▶紅日亭:溫州的慈善地標,一粥一茶背後的溫暖故事

▶錢蓮芬:共享國際前沿科學

▶謝懌雪:讓夢想照進鄉土,共同尋找幸福的模樣……

▶“超女來了”志願服務隊:醫者仁心,成爲愛的風景

▶王海英:面對不公平的起點,柺杖這雙“翅膀”助她越飛越高

▶陳柔先:一塊標牌裏的“100℃”人生

▶吳小麗:放棄“鐵飯碗”下海創業,如今集團躋身全國百強

▶仇佩虹:36年堅守,平凡崗位演繹精彩人生

▶溫州市女聲合唱團:讓世界聽到溫州的聲音

▶陳迷麗:從巷弄裁縫到女裝品牌掌門人,堅守初心引領時尚新潮流

▶伍小燕:商海沉浮四十載,三度從零起東山

▶周賽珍:和“塗料”交手30年,書寫行業傳奇

▶葉碧綠:人民的好醫生,爲婦女健康事業奮鬥終生!

▶徐佳:不一樣的“學霸”, 32歲成爲美國名校終身教授

▶鄭萊莉:創二代的佼佼者,用創新帶領康奈走出“步步精彩”

▶秦秀蓮:闖蕩香港35年,打造“傢俱王國”,不忘反哺家鄉

▶胡玲玲:和“光”打交道24年,跟溫州有股別樣的情

徐容華:三出國門成爲意大利商業大咖,如今回鄉用美食聯結溫州和意大利

▶陳愛陶:創業路上的美麗使者

山翀:帶着堅持不懈的溫州精神,成就“中國舞劇皇后”

▶盧雅娟:海外做“媒”,傾心講述溫州好故事,發出中國好聲音

▶林雪芬:16歲北上創業,39年一路拼搏,用“溫州精神”鑄就企業家夢想!

▶戴麗麗:中國乒壇宿將,四次問鼎世乒賽,成爲溫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

▶谷好好: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永遠的“崑曲傳承人”

▶張翎:身在海外心在故鄉,讓更多人讀到溫州文化

▶林姝宏:培訓界的鐵娘子,入行17年,托起行業夢

▶柯茜茜:矢志敬業,爲民理財,“財智人生” 燦爛美麗!

▶葉雪萍:“溫州製造”的外貿銷售專業大戶,1年100多個集裝箱裝櫃,把家鄉產品快銷到東歐市場

▶鄭雪君:溫州老百姓眼裏的“大人物”,在奉獻中收穫幸福,活出生命的意義!

▶陳貝爾:25歲的“最年輕”CEO,2年打造VR商業帝國,勵志成爲新時代“溫商”

▶程慧秋:13歲出國“闖江湖”,回國二次創業,把跨境貿易資源撒向家鄉

▶倪彤:溫州教育改革的踐行者,讓每位遇見的師生享有教育的幸福

▶陳曉敏:溫州上市企業第一位女掌門人,專注實業23年

▶章華妹:中國個體工商戶第一人!她的創業史讓總理稱讚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東海之濱,“海霞精神”世代相傳!

▶呂帆:醫學教育的改革探索者,小眼睛裏有大愛的傳播者

▶王碎奶:橋頭紐扣市場元老,溫州改革開放風雲人物

▶您是否遇見這樣的“她”,也許您就是這樣的“她”,請趕緊聯繫我們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