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25 歲以前,或許我們可以經常喫垃圾食品,宅在家裏不運動也能保持很好的身材,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肌肉的流失,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即使少喫、多動,我們也感覺身材的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隨着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學科,各種訓練方式,我認爲身材的管理其實主要包括 3 大部分:情緒、飲食和體態。

我是周倩,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生,神經外科學博士、康復與理療學碩士。同時也是美國 UCLA 里根醫院訪問學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中心醫院 Fellow 。

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似乎總讓我們與時間爲敵,時間讓我們的眼角有了細紋、肌肉開始鬆弛、熬夜不能睡一覺就恢復,體重也不像年輕時餓幾天就可以減輕。

美人遲暮、英雄末路、江郎才盡……看起來像是盛極必衰的自然規律,卻總有人用強大的自制力打破命運的枷鎖,優雅老去。

37 歲的宋慧喬、44 歲的林志玲、48 歲的莫文蔚、64 歲的趙雅芝……她們的狀態甚至比 20 歲的小姑娘還要好。

25 歲後減肥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我們的身材,是我們的生活的外在體現,也代表着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 25 歲以前,或許我們可以經常喫垃圾食品,宅在家裏不運動也能保持很好的身材,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肌肉的流失,基礎代謝率的下降,即使少喫、多動,我們也感覺身材的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

而隨之而來的腰痠、背疼、想去尿尿非常急卻又 hold 不住,讓人尷尬至極、甚至在愛愛的時候也有不和諧不和諧等各種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肥胖不僅僅會讓我們變得臃腫,顯得年齡大,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癡呆、某些癌症(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及結腸癌)的風險。

25 歲後減肥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身體其實很誠實,你投入多少,它就給你回報多少。也許網紅臉可以通過整形來達到,但是好的身材一定是花心思的日常維護。

堅持運動,不止是有氧運動,日常的活動、力量訓練也是同樣重要的。把運動當成你生活的習慣,比如遛狗子,走樓梯,穿舒適的鞋子去逛街……保持一個活動的狀態,讓身體更加年輕。

當你感覺身體輕盈的時候,我想你也許會更愛這樣的自己,也會有更高的工作效率。這不是雞湯,以大鼠爲實驗對象的研究表明:適度飢餓、保持運動可以有助於延長大鼠的壽命,減少疾病,以及更爲靈活的大腦。

我與專業的故事

我自小就一直很熱愛運動,我父親常常說我的運動基因是遺傳自他。我父親曾是國家隊的一名籃球運動員,從小我就看他參加各種訓練和比賽。

因爲對運動的熱愛,從有氧到力量訓練,瑜伽、普拉提、空中瑜伽,我喜歡去嘗試各種不同的運動,每種運動都會給我帶來了不同的體驗和愉悅。

25 歲後減肥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讀書的時候,我選擇了醫學專業,從人體解剖到系統的學習運動康復的不同流派,從美國的 UCLA 到芬蘭的赫爾辛基。在多次的實踐中,我學習了國外運動員的康復方案,也瞭解了國外超模的訓練體系。

隨着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學科,各種訓練方式,我認爲身材的管理其實主要包括 3 大部分:情緒、飲食和體態。

我們的情緒(是開心還是難過),我們的認知(比如我們是如何看待減肥這件事情),這些看似和節食運動無關的事情,反倒在我們的身材管理中其實才是最基礎的。

不管是我們的運動還是飲食,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受我們大腦的控制,大腦通過一套複雜的獎賞系統,控制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最終改變我們的身材。

在我新出版的《完美體態》這本書裏,我爲大家準備了一個全新的「情緒-飲食-體態」(Emotion - Intestine - Posture) EIP 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情緒」二字是關鍵,我覺得減肥情緒課應該是減肥道路上的第一課。

25 歲後減肥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而在「飲食」這一部分,我會分享近年來醫學界中的一些新觀點。醫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在發展過程中,許多觀點都在不斷被更新甚至被顛覆。

比如最近引起爭議的「生酮飲食快速減肥法」,或是有關於「腸道菌羣」的討論。這 些新方法是否有效,觀點究竟是否正確,現在還有待證實,也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最後的答案。

我們都曾不斷努力地去訓練自己的身體,使其變得更強壯。在力量修煉的過程中,肌肉纖維在反覆被撕裂和修復的不斷刺激中,變得越來越好看。

在沃爾夫定律中,骨骼承受了一定的壓力後,密度纔會上升。如果長期不活動,肌肉會萎縮,骨質也會疏鬆。好身材只能靠「練」出來。人前光彩閃耀,人後必定付出辛苦。

我相信,只要找對方法,每個女孩都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完美體態」!

最後,歡迎大家掃描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公衆號 倩 Sur, 在裏面你可以學習到更多關於運動、身材管理方面的乾貨知識!現在關注並在公衆號後臺回覆我新書的名字 完美體態,我將會從中抽取 5 位幸運的粉絲,贈送簽名版的新書,讓我們一起期待不一樣的你!

25 歲後減肥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 參考文獻 —

[1] Van Dorp W,et al. Decreased ovarian 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very long-term female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Eur J Endocrinol. 2013 May 7;168(6):905-12.

[2] Benedetto C,et al. Obesity and female malignancies.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5 May;29(4):528-40.

[3] Webb PM. Obesity and gynecologic cancer etiology and survival.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13.

[4] Yanlei Ma,et al. Obesity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PLoS One. 2013;8(1):e53916.

[5] Hubert HB,et al. Obesity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26-year follow-up of participant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1983 May;67(5):968-77.

[6]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When It Comes To Living Longer, It's Better To Go Hungry Than Go Running, Mouse Study Suggests. Science News. May 15, 2008.

[7]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Mice on wheels show scientists how exercise benefits their brains. Science News. June 2, 2016.

[8] Wolff J. "The Law of Bone Remodelin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1986 (translation of the German 1892 edit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