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V7以M8X平臺和寶馬發動機爲核心賣點,如此強勁的產品力應當躋身到SUV列強之中,但同樣沒有避免高開低走的結局。或許正是華晨對寶馬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導致中華正值嶄露頭角之際卻遭受了後續不足的待遇。

在車市寒冬之下,雖然各大車企的日子並不好過,但對於瀕臨出局的“寒門小戶”來說更值得讓人關注。例如華晨中華,在5月份銷量中V3賣出1058臺,V7賣出209臺,而V6賣出23臺,僅有的3款活躍車型其成績讓人唏噓不已!

遙想當年,國內首個車企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僅引爆了華爾街金融市場,而且立足國內更是名聲大噪!緊接着與國際巨頭寶馬牽手,所衍生出的駿捷和尊馳兩款車型屆時成爲國內的爆款,不僅授予廣州專用的士的身份(當時門檻很高),還曾出口至歐洲國家,其名譽盛極一時!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其前途本應大有可爲,但寶馬這條大腿帶來的經濟效益徹底讓華晨汽車做好了“躺贏”的準備。根據華晨汽車2018年的財務報表顯示,全年收益爲43.77億元,同比去年下降了17.84%。而華晨寶馬的收益爲62.44億元,同比上升了19.2%。且不說華晨寶馬是華晨汽車最大的利潤來源,倘若將寶馬貢獻的利潤扣除則直接演變成淨虧損,可見對其依賴程度是如何之大?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2018年10月,在慶祝華晨寶馬15週年之際,寶馬集團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份,並預計於2022年內正式收購完成。屆時,華晨汽車所佔股比由從原來的50%下降爲25%。

不得不說,華晨汽車開創了變更合資股比的先例。這也間接的印證了華晨對寶馬過度的依賴性,卡住經濟命脈就得老實服從。而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曾表示,股比雖然降低了,但獲取的利潤一定比現在要多!對於這種慷慨解囊的好人好事,不知作何感想?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舒舒服服抱大腿十幾年,自家的孩子“中華”直接躺退化!

或許正是華晨對寶馬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導致中華正值嶄露頭角之際卻遭受了後續不足的待遇。沒有強有力的技術更新,又逢SUV領域異軍突起,導致尊馳和駿捷兩款轎車雙星沒落在市場中!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在享受寶馬豐功偉績之時,各大車企已經開始佈局SUV市場。等到反過味之後,SUV領域幾乎零經驗的中華將對上其他品牌換代的車型,從產品力和品牌度上已經敗下一城!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其次,華晨中華“砍掉”轎車業務真可謂勇夫之爲,畢竟當年的資源都投放在H530上。或許在高層看來輕裝上陣還能搶佔SUV市場一份羹。但從長遠打算,單腿走路的日子並不好過。倘若是想效仿長城哈弗,華晨中華畢竟沒有那個實力!

再者談談中華的產品序列,當年V3車型憑藉不俗的性價比還能討到一點好彩頭,但競品車型的不斷增加以及層出不窮的產品故障,讓這名小將開始一蹶不振。由此,在2017年末推出中華V6有意實現品牌向上,但整車毫無亮點的表現引來“憑什麼選你?”的質疑。時隔未久,官方再度曝出中華V7即將上市的消息,這就不由得讓消費者產生持幣觀望的態度?理性看待,中華V6剛上市不久便夭折也不無道理!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中華V7以M8X平臺和寶馬發動機爲核心賣點,如此強勁的產品力應當躋身到SUV列強之中,但同樣沒有避免高開低走的結局。就個人而言,隨着東風風行,獵豹邁途等車型裝備所謂的寶馬1.6T發動機,中華V7就沒有了獨一無二的產品力表現。隨後在統計的質量投訴中,發動機漏油、故障燈亮等問題佔據近似三分之一的故障率,不免讓消費者對於淘汰下來的技術產生質疑。

最終看來,華晨中華目前的處境非常尷尬!捨棄了轎車業務,又不能在SUV領域立足。2018年8月,長城與寶馬達成合作,併成立全新合資品牌“光束汽車”。而在2018年末工信部發布的《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公告中,華晨汽車又被工信部限制不能申報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車。屆時,上帝在鎖上門的同時,也把窗戶關上了,甚至將下水道都堵死了!四處碰壁的華晨中華該何去何從?

華晨中華之殤,四肢都快要躺退化了

寫在最後:

正所謂“成也寶馬,敗也寶馬”,華晨汽車終究要爲自己的不思進取而埋單!如今看來,抱了十幾年的寶馬大腿,除了得到相應的報酬之後並沒有獲得任何技術加成。而在驕奢淫逸的環境下,華晨中華也躺得一事無成!

品牌價值或許已經無法提升,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只能讓華晨中華淪爲代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