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浦東國際機場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 通訊員 陳潔恩)9月12日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舉辦的國際機場協會(ACI)頒獎典禮上,浦東機場榮獲2017年度“亞太地區(200萬級以上)最佳機場第二名”和“全球旅客吞吐量4000萬以上級最佳機場第二名”兩大獎項。作爲全球機場服務評價最爲頂尖的獎項,全球300多家機場參評ACI機場旅客滿意度評比,浦東機場脫穎而出。這也是今年浦東機場繼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白金機場”認證和首批獲頒“上海品牌”認證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樞紐機場 便捷暢心

上海機場已經踏入了億級機場的行列,預計到2020年,浦東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8000萬人次,肩負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樞紐機場競爭的重任,是上海航運中心建設中建成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核心載體。

浦東機場積極推進“通程聯運”項目,今年6月1日,浦東機場成爲國內首家外航獲批開通“通程航班”業務的機場,經海關總署正式批覆,同意東航與達美航空代碼共享航班在浦東機場試行“通程航班”業務。在“通程航班”業務模式下,中轉進出境旅客將享受在始發站一次辦理乘機手續,托運行李交運,經中轉地海關對旅客手提及托運行李實施一次監管,行李至目的站直接提取的“一票到底,行李直達”的高效、便捷通關服務。

同時,浦東機場積極對標世界先進機場,深耕細作,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通過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旅客便捷體驗。在航站樓內大力推廣全流程自助項目,設置值機、行李託運自助設備,增加邊防、檢驗檢疫自助通關通道,提升流程效率,讓更多旅客感受便捷、精緻、無感的出行體驗。目前,已經實現了安檢手機自助值機,自助通關服務,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自助行李託運功能。在陸側交通方面,實現出租車站點自主管理,依託智能科技,提高發車頻率。站點採用GPS判別旅客乘車路線,替代人工短途票,旅客平均等候出租車時間5.5分鐘,高峯時段平均等候時間15分鐘,極端不超20分鐘,有效改善運營秩序和提升運行效率。

圖說:浦東機場榮獲2017年度“亞太地區(200萬級以上)最佳機場第二名”和“全球旅客吞吐量4000萬以上級最佳機場第二名”兩大獎項 來源/朱海峯 攝

人文機場 文化養心

作爲中國重要的門戶口岸、上海的城市名片,浦東機場一直將中華文化傳播作爲特色和使命。爲了讓機場旅客在候機、轉機時間能更好地體驗中國文化,感悟藝術薰陶,營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圍,浦東機場推出國內首家機場博物館、藝術館、人文環境藝術景觀、室內主題園、地域文化展等,在節假日、傳統節日期間,策劃開展漢服巡遊等旅客互動文化項目,展示上海風貌、江南情懷和中國特色。近年來先後推出“東風西漸”“瓶海揚帆”“藝韻紫閣”“和諧共美”“吾壺四海”等主題展,通過定期舉辦不同文化、不同類型的專題展覽,豐富機場文化內涵,將更多的藝術精品植根到公共空間,推動上海城市文化的傳播。

溫馨機場 服務暖心

從2016起,浦東機場已連續三年向社會公開推出“十大服務舉措”,從創造最佳體驗着手,聚焦旅客需求;從整體服務鏈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旅客滿意度和獲得感。通過國內首推“行李大使”,幫助旅客快速提取行李;全方位考慮特殊旅客需求,聯合多方資源打通“生命綠色通道”,實現空中-地面-醫院急救無縫銜接;在樓內開設“星驛站”和“方糖小鎮”移動商務辦公區,滿足商務人士的個性化需求;打造集中式旅客服務中心並嘗試引進機器人服務員,提供旅客多樣化的問詢、導乘、智能引導等服務;打造樓內首個公衆區域賓館,爲更多旅客提供就近休息場所;提供“園林式多功能旅客休閒區”“安檢急客優先通道”“候車站點降溫噴霧”“流動問訊”,開展“舌尖上的浦東機場”美食文化活動等一系列便民服務舉措,多措並舉持續提升機場服務品質。

爲更好地迎接“進博會”到來,“愛心通道”再次延伸至到達區域,免費提供輪椅接機以及優先檢疫、邊檢、通關的一站式特色服務;召募百人外語志願服務隊,組建了多國語言“航譯”項目組,爲小語種國際友人提供方便;打造多功能主題衛生間和集“衛生護理、哺乳、陪護者休息、嬰幼兒娛樂”四大功能爲一體的旗艦綜合母嬰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