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性病害是一類由不良環境因素引起的只具病狀而無病徵的病害,常與侵染性病害混淆,而耽誤防治。

葡萄果期就常會遇到一些生理性病害,如縮果、日灼、裂果等,這裏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供果農朋友參考。

縮果病

發生時期:主要發生在幼果第一膨大期的後半期至硬核中期。

田間症狀:葡萄果粒果皮薄弱處收縮,呈暗綠色至淡褐色凹陷斑塊,病斑不鬆軟,易與日灼相混淆。

發病原因:

①生理性縮果(氣灼),在連續陰雨或田間溼度大的情況下,突然轉爲高溫晴熱天氣,所引起的葡萄水分失調;

②機械系縮果,因操作工具或徒手操作與果實產生當時不易察覺的碰擦傷而導致的縮果;

③藥理性縮果,因某些農藥如氯吡脲、赤黴素,或是三唑類藥劑等使用不當而誘發或加重縮果。

預防措施:

①做好果期水分管控,在幼果第一膨大期的後半期前適當控水,以降低樹體和果實對水分的依賴,遇多日陰雨突轉晴天,注意噴水降溫;

②做好夏剪工作,果粒黃豆粒大小時完成疏果工作,調節負載量,並注意減少機械果傷;

③果期控氮增施磷、鈣、鎂等,以增強果皮韌性,可在花期至硬核期多次噴施蓋世美葉面肥;

④合理使用調節劑,謹慎使用三唑類和錳鹽類殺菌劑,以減少藥理性縮果。

日灼

發生時期:一般發生在硬核期。

田間症狀:只危害太陽直射到的果實,初期受曬部爲褐色燙傷斑塊、不凹陷,後期病部凹陷失水、皺縮凋萎。

發病原因:是由於強光、日曬所造成的果皮表面溫度過高,表皮組織細胞膜透性增加,水分過度蒸騰,表皮壞死所致。

預防措施:

①果穗附近留葉,避免果穗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

②選用透氣性好、透光率相對較低的果袋進行套袋;

③硬核期,葉面噴施蓋世美葉面肥,補充鈣、鎂等元素,提升葡萄的抗曬能力。

④果園生草或鋪反光地膜,園區及早覆蓋遮陽網。

水罐子病

發生時期:葡萄轉色至成熟期。

田間症狀:發病初期首先在果柄、穗軸、穗柄處出現深色環斑,逐漸擴大;果粒始熟後,鬆軟,糖度降低,味酸,果皮與果肉極易分離。

發病原因:

①掛果量大,果粒營養匱乏;

②偏施氮肥、果期肥水欠缺,或根系弱肥水吸收能力不足;

③高溫後遇雨,田間溼度大、溫度高時易誘發此病;

④轉色期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缺鈣、鎂,葉部病害如褐斑病發生重的,易出水罐子病。

預防措施:

①合理控制產量,增加葉果比,保證營養向果部的供給;

②轉色初期衝施一次磷鉀源庫或其他高磷高鉀水溶肥,間隔7~10天,下一次高鉀型複合肥,之後再衝一次高鉀水肥,以保證果期養分供給;

③轉色開始後注意勤施高鉀葉面肥,可葉面噴施紅庫等增進果實着色和提高含糖量,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逆力;

④做好排灌工作,防止根系周圍溼度過大;

⑤加強病蟲害防治,注意保護葉片。

裂果

發生時期:主要發生在成熟期。

田間症狀:主要包括環裂、縱裂和縱環裂三種類型,如上圖是典型的縱裂。

發生原因:本質上是果皮承受不住果肉的生長而導致開裂,與果皮本身的韌性、水分的急劇變化、果皮與果肉生長是否協調、果粒間擠壓、病蟲對果皮的危害等相關。

預防措施:

①減少水分的急劇變化,遇連續乾旱時,可每隔7~10天澆1次水。

②合理疏果,保持良好穗型,避免後期果粒間擠壓。

③通過補充鈣、硼等元素,如噴施鈣源庫、硼源庫等來提升果皮的韌性,減少裂果。

④防好黑痘病、白粉病,以及果蠅、金龜子等蟲害。

溫馨提示

請關注我!!!

樂農派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