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天竺綜合保稅區的保稅備貨倉庫裏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批剛從比利時空運來的食品、飲料、糖果整齊碼放在貨架上。春節期間,很多線下商戶都歇業了,但市民只要動動手指,在跨境電商平臺下一單,這些早已備好的洋年貨,將直接從北京家門口發貨,快的話當天就能送到您家。

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攝

“蘇打果汁,一箱8個。”天竺海關跨境電商科副科長蘇大江手裏拿着報稅單,認真比對單子上的內容跟實際貨物是否相符。百姓要過年,貨物要過關,春節期間,貨物海關入區申報還是7×24小時全天候核放,保證跨境商品第一時間供應市場。

2019年1月1日,調整後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正式實施,北京被納入“網購保稅進口”政策的適用城市,境外電商企業可以將整批商品運入北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特設的電子商務專區,實現與國內電商幾乎相同的發貨時效,極大縮短了海外訂單到貨的週期。“春節期間通關的商品主要爲消費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採購的年貨商品。採用網購保稅進口方式購買商品,價格更低,速度更快!”蘇大江說。

政策調整後,市民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不僅收貨速度加快,年度交易限值由之前的每人每年2萬元提高至2.6萬元。也就是說,不只是一些日用品,輕奢品也可以在跨境電商平臺見到了。同時,更多消費需求旺盛的商品納入了清單商品範圍,如葡萄汽酒、麥芽釀造的啤酒、健身器材等。

“北京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模式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非常廣闊。我們已經新建約8萬平方米的庫房,幾家大型跨境電商將陸續落地,一家大型電商每天就能有成千上萬的下單量。”蘇大江表示,隨着北京跨境電商新業態不斷發展,將有更多商品可以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入市民的購物車。據海關統計,2018年,北京跨境電商進口567萬單,同比增長84.49%,商品價值約18億元人民幣。

56歲的天竺海關查驗科金寶友被大家親切地喊做“老金”,從曾經的保稅科到如今的天竺綜合保稅區,老金已經在機場這邊工作了30個年頭。家住在南三環附近,老金每天上下班的往返路程有七八十公里,春節這幾天也不例外。“老同志應該堅守!科裏的幾個小孩兒辛苦一年了,家是外地的,得讓他們踏實地回家過年啊!”老金笑着說。

春節這幾天,企業也會隨時到貨,但假日航班抵達時間不確定,到貨時間沒有準點兒,老金得隨時待命,辦理貨物查驗、放行手續。從食品到藥品,從醫療器械到電子機械,“火眼金睛”的老金一看,就知道查驗重點在哪兒,上萬個稅號也是瞭然於心,既確保準確通關,又保證查驗速度。

“海關查驗不是簡單地開箱翻翻東西,要靠經驗積累了解各式貨物,才能第一時間快速反應。查驗好每一件經手的貨品,把好國門,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看着滿載商品的貨車駛離天竺綜合保稅區,老金臉上露出了質樸的笑容。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董禹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