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非同寻常的院落之所以称为“督军府”,是因为民国5年(1916年)段祺瑞政府委任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即山西军政长官之职时,督军大人的署衙就在此院之中。而对太原府东街101号“山西督军府”旧址来说,从来谤誉各自取,身后臧否岂由人。

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

鄂尔多斯1980时装温馨提醒

不要忽略身边的风景

太原市府东街与解放路交叉口有一个高大围墙围起来的大院儿,山西人差不多都知道,这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督军府”旧址。

这个非同寻常的院落之所以称为“督军府”,是因为民国5年(1916年)段祺瑞政府委任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即山西军政长官之职时,督军大人的署衙就在此院之中。

但其实在此之前,阎锡山就以袁世凯政府“山西都督”的显赫身份,在这个有楼有厅有山有园的大院子里住了5年多时间了。这么说,“都督府”比“督军府”资格更老。

但比“都督府”还更先让这个大院儿担起抚绥全晋、号令山西使命的,是比阎锡山早了900多年的北宋大将潘美。

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

至于府城新址为何选定唐明镇,陆游以一介文人再加政治家的视角观察,是因为这片区域作为大唐设立的“军镇”,适合驻扎军队;同时,这里也是一块“形胜之地”,而“形胜”主要的标志,就是“有晋文公庙,甚盛”。

宋太原府城筑好后,太原军政长官潘美做出的另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并州军政衙门搬进这座不知建于何时的晋文公大庙,“以庙址为州治”。

今天看,潘美将军的决定真是长辔远驭、高瞻远瞩。

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

创造女真字的金熙宗打垮创造瘦金体的宋徽宗占据北方后,金朝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沿袭北宋制度,分设路、府、州、县四级。太原府属河东路,路府署衙也仍在宋时河东路衙门原址未迁。

金天会六年(1128年),河东路拆分为南、北二路,河东南路驻平阳府(今山西临汾),河东北路仍留太原府。

金兴定二年(1218年)8月,成吉思汗麾下骁将木华黎指挥元军铁蹄踏破太原城阙,金国在晋文公大庙院内号令河东路92年的历史宣告终结。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改革行政制度,他在中央政府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对全国行政、军事和监察机构实行垂直化、扁平化管理,以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这时候地方政府设置中的“路”改为“行中书省”,下辖府、州、县三级。河东路随之变成“山西行中书省”,行省衙门继续留驻河东路官署旧址。

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

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米脂汉子李自成把大顺旗帜插在太原城楼,明山西巡抚衙门创造了在这个大院里276年没挪窝的最长记录。

李自成大顺朝改山西巡抚衙门为太原节度使衙门,但他的大顺真是一点儿也不顺,太原节度使韩文铨在这个院落里只存在了8个月,太原就落在汹汹而来的清兵手中。

清顺治二年(1645年)3 月,大清首任山西巡抚马国柱到任,大顺朝节度使衙门也恢复为山西巡抚衙门。

这个称谓叫了266年,直到1911年10月28日太原新军起义,阎锡山军政府在这个院落里宣告成立。至此,据潘美将军首次进驻这个院落过去了整整932年。

但让这个风起云涌的院落遗憾的是,赋予它崇隆地位的潘美,在民间说书艺人鼓板中和传统戏曲舞台上被迫变身为潘仁美,一代骁将沦为白脸奸臣。

不过对这样的结局,潘将军可能生前应该已有预感,因为正是他对雁门关抗金一战的严重误判和执意孤行,导致杨业战败身死。而对太原府东街101号“山西督军府”旧址来说,从来谤誉各自取,身后臧否岂由人。

一片砖石旧庭院,惯看官家类转蓬。它该首先记住的,是那个把一座古庙缔造成三晋千年政治中心的人。

作者:马绍民

内容原载于公众号“山晚有文化”

转载经过作者同意

深夜制作,未能及时求得白名单

请见谅

编辑:虫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个院子,一千年风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