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非同尋常的院落之所以稱爲“督軍府”,是因爲民國5年(1916年)段祺瑞政府委任閻錫山爲山西“督軍”即山西軍政長官之職時,督軍大人的署衙就在此院之中。而對太原府東街101號“山西督軍府”舊址來說,從來謗譽各自取,身後臧否豈由人。

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

鄂爾多斯1980時裝溫馨提醒

不要忽略身邊的風景

太原市府東街與解放路交叉口有一個高大圍牆圍起來的大院兒,山西人差不多都知道,這是省級重點文保單位“督軍府”舊址。

這個非同尋常的院落之所以稱爲“督軍府”,是因爲民國5年(1916年)段祺瑞政府委任閻錫山爲山西“督軍”即山西軍政長官之職時,督軍大人的署衙就在此院之中。

但其實在此之前,閻錫山就以袁世凱政府“山西都督”的顯赫身份,在這個有樓有廳有山有園的大院子裏住了5年多時間了。這麼說,“都督府”比“督軍府”資格更老。

但比“都督府”還更先讓這個大院兒擔起撫綏全晉、號令山西使命的,是比閻錫山早了900多年的北宋大將潘美。

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

至於府城新址爲何選定唐明鎮,陸游以一介文人再加政治家的視角觀察,是因爲這片區域作爲大唐設立的“軍鎮”,適合駐紮軍隊;同時,這裏也是一塊“形勝之地”,而“形勝”主要的標誌,就是“有晉文公廟,甚盛”。

宋太原府城築好後,太原軍政長官潘美做出的另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幷州軍政衙門搬進這座不知建於何時的晉文公大廟,“以廟址爲州治”。

今天看,潘美將軍的決定真是長轡遠馭、高瞻遠矚。

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

創造女真字的金熙宗打垮創造瘦金體的宋徽宗佔據北方後,金朝地方行政組織體系沿襲北宋制度,分設路、府、州、縣四級。太原府屬河東路,路府署衙也仍在宋時河東路衙門原址未遷。

金天會六年(1128年),河東路拆分爲南、北二路,河東南路駐平陽府(今山西臨汾),河東北路仍留太原府。

金興定二年(1218年)8月,成吉思汗麾下驍將木華黎指揮元軍鐵蹄踏破太原城闕,金國在晉文公大廟院內號令河東路92年的歷史宣告終結。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改革行政制度,他在中央政府設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對全國行政、軍事和監察機構實行垂直化、扁平化管理,以強化中央集權統治。

這時候地方政府設置中的“路”改爲“行中書省”,下轄府、州、縣三級。河東路隨之變成“山西行中書省”,行省衙門繼續留駐河東路官署舊址。

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

直到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米脂漢子李自成把大順旗幟插在太原城樓,明山西巡撫衙門創造了在這個大院裏276年沒挪窩的最長記錄。

李自成大順朝改山西巡撫衙門爲太原節度使衙門,但他的大順真是一點兒也不順,太原節度使韓文銓在這個院落裏只存在了8個月,太原就落在洶洶而來的清兵手中。

清順治二年(1645年)3 月,大清首任山西巡撫馬國柱到任,大順朝節度使衙門也恢復爲山西巡撫衙門。

這個稱謂叫了266年,直到1911年10月28日太原新軍起義,閻錫山軍政府在這個院落裏宣告成立。至此,據潘美將軍首次進駐這個院落過去了整整932年。

但讓這個風起雲湧的院落遺憾的是,賦予它崇隆地位的潘美,在民間說書藝人鼓板中和傳統戲曲舞臺上被迫變身爲潘仁美,一代驍將淪爲白臉奸臣。

不過對這樣的結局,潘將軍可能生前應該已有預感,因爲正是他對雁門關抗金一戰的嚴重誤判和執意孤行,導致楊業戰敗身死。而對太原府東街101號“山西督軍府”舊址來說,從來謗譽各自取,身後臧否豈由人。

一片磚石舊庭院,慣看官家類轉蓬。它該首先記住的,是那個把一座古廟締造成三晉千年政治中心的人。

作者:馬紹民

內容原載於公衆號“山晚有文化”

轉載經過作者同意

深夜製作,未能及時求得白名單

請見諒

編輯:蟲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個院子,一千年風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