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歷來被視爲保健珍品和尊品,普通冬蟲夏草300元/克,精品冬蟲夏草600元/克……價格不菲的冬蟲夏草一直深受消費者追捧。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採摘、銷售旺季。然而,今年開始,冬蟲夏草可能再難續寫銷售神話。那麼,這個曾經的保健珍品爲何被推下神壇?又有哪些所謂“高檔”“頂級”的滋補品,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美麗?

冬蟲夏草保健品試點被叫停

每千克超過10萬元的滋補品神話要涼了?

今年以來,原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重申“冬蟲夏草不屬於保健品”。而根據2016年CFDA所做的一次抽檢發現,冬蟲夏草及其製品中,重金屬砷的含量超標4至10倍。

冬蟲夏草試點保健食品的時間要追溯到2012年。當年8月份,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印發了《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要求試點企業按照要求組織開展試點相關工作。不過,到了2016年3月份,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明確要求停止試點工作。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同樣在2016年,要求暫停保健品試點工作的前夕,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發布了“冬蟲夏草的消費提醒”,指出近期該局組織開展了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爲4.4~9.9mg/kg。

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提醒,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爲1.0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一定風險。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也有專家指出,冬蟲夏草所含的“砷”與導致人體中毒的“砷”的化學結構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超標幾倍的含量仍然值得警惕。記者查閱發現,目前《中國藥典》等相關標準裏,並未要求就“砷含量”進行明確規定。

此外,記者查閱發現,在2010年底,原國家食藥監總局還曾發佈《關於冬蟲夏草不得作爲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禁止企業用冬蟲夏草爲原料生產食品。

炒作依然存在:精品蟲草炒至60萬元/公斤

儘管從2016年以來,冬蟲夏草就已經被移出了“保健品”圈子,但市場買賣熱度卻一直有增無減。記者走訪廣州部分連鎖藥店發現,冬蟲夏草均以名貴滋補品的名義進行陳列,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

有藥店老闆向記者表示,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採摘、銷售旺季;每年年底,銷量更旺,多會有60%的增長。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記者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看到,不少店鋪正在熱賣冬蟲夏草。這些店鋪大多打出了“新鮮”“野生”等字樣攬客,並藉着“618”電商節打起了促銷戰。在一家宣稱“月銷售超千筆”的店鋪裏,5克裝的青海玉樹野生新鮮蟲草原價850元,促銷售價爲398元,相當於約80元/克,一公斤8萬元。

記者發現,這個價格算是相對便宜的。某知名品牌的一款30克裝的蟲草售價達19680元,相當於一公斤60萬元,而該產品的累計評價已經超過了5000條。

業內人士分析,冬蟲夏草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資源有限,消費者卻在不斷增多;其次是把冬蟲夏草作爲高檔禮品的需求這幾年不斷增強,在終端銷售商天花亂墜的宣傳下,蟲草的包裝日益精美,而高端產品的價格不斷上升。這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價格越高,越能刺激送禮的需求。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不僅價格上出現虛高等問題,由於蟲草生產的地域性和稀缺性,很多消費者難以辨別產品品質,行業中也就滋生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亂象。

“冬蟲夏草和蟲草是兩個概念,市面上有幾千種蟲草,湖南、江西甚至東北等地也出產蟲草,但那隻能成爲蟲草,不能稱爲冬蟲夏草。”業內人士介紹,江西的蟲草嚐起來甚至有苦味,貴州的蟲草雖然沒有苦味,但也沒有多少藥用價值。這些地方的蟲草相對便宜,只有幾千元一千克,無良銷售商往往以假亂真,以幾萬元的價格賣給外行的消費者。

“蟲草和冬蟲夏草的區別從外觀上可以看出來,對於內行來說,誰都明白,這種行爲只能去騙外行,但外行的消費者畢竟是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表示,更爲重要的是,一些銷售商在加工銷售冬蟲夏草時爲了牟利,往往向其中注入重金屬粉末,做成冬蟲夏草粉末,以加重分量,而這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傷害。現在,監管部門用X光機對蟲草產品進行檢測,合格才準與銷售,但是,在一些中藥集散市場上,仍然存在無證銷售、含有重金屬粉的產品。

不宜追捧也不要全盤否定:企業回應

沒有了保健品身份,冬蟲夏草還能不能喫了?其功效究竟如何?青海藏品源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面上對於冬蟲夏草的態度有兩個極端:一是將其功效追捧到諸如抗腫瘤這樣的程度,另一種則是將冬蟲夏草的功效貶低爲零。“實際上,冬蟲夏草作爲一種藥材,其功效有明確的藥典記載,應該正確認識。”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記者從最新版的《中國藥典》看到,該藥典將冬蟲夏草明確爲“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 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屍體的乾燥複合體。”而根據記載,其功效明確爲“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於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痠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

不過,劉志永也坦承,市場上存在不少亂象,包括“過度宣傳”“以假亂真”等;此外,業內目前對於蟲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對於企業來說,加強對蟲草的作用機理、臨牀數據研究將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業內也一直在做。”

專家建議:讓冬蟲夏草迴歸藥材定位

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祕書長張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監管部門重申“冬蟲夏草非保健品”,順應了市場的需求。“臨牀上暫未有高質量研究證明冬蟲夏草對人體具有特殊功效,應讓冬蟲夏草迴歸到藥材的定位,給市場降溫。”

張詠同時建議,應儘快將冬蟲夏草納入到“中藥飲片”的管理範疇中來,既然明確其非藥食同源,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憑處方購買。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此外,還有一些深加工的蟲草產品,如膠囊、含片等,其產品形態不同,與冬蟲夏草有區分,相關部門應加強統籌,將評估標準放在一個平面上,出臺可行的標準或市場指導價。

那些年被“炒”起來的保健品

如今,人們空前注重養生,不只是冬蟲夏草,從平價的魚油、蛋白粉、蜂膠、到高檔的魚翅、燕窩……消費者總認爲花了錢就會買來健康。但這些真有神奇的效果嗎?以下幾種傳說中很神又很貴的食物,“保健”不等於“燒錢”!

一、海蔘

性滑膩,助溼、痰,如果你本來就舌苔厚膩、感冒腹瀉、脾胃虛弱、便祕,還有風溼、類風溼,都只會越喫越嚴重,所謂的“海蔘皁苷”,對人體來說,其實是一種毒素。這種毒素被專稱爲“海蔘毒素”。食用海蔘後出現口乾舌燥、甚至流鼻血,並非人們常說的補過了上火,而是身體中毒症狀。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西醫認爲,海蔘屬於膠紙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實際營養價值很低。仔細觀察,使勁宣傳海蔘營養的,基本都是海蔘行業的從業者,所以在商業時代,消費者需要多長心眼。

二、深海魚油

“深海魚油”這個概念,對中醫的祖師來說,是聞所未聞。但它第一是魚,第二是油。魚,中醫所忌也,油,“肥甘”,中醫所忌也。西醫的研究結果呢?西醫認爲,魚油在使用的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助腫瘤生長、加重肝病、加重糖尿病以及加重抑鬱症、躁鬱症;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三、烏靈參(雷震子)

可能之前大多數人都沒聽、更沒見過這種神奇的生物。主要生長於中國西南地區,埋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地面又很難尋到其蹤跡。奇特的模樣,神奇的生長環境,如果不是人爲挖掘,很難露出真容。雷震子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傳說中的存在,但被當做高級補品,價錢被靜悄悄地炒作到上萬元一公斤,卻是近幾年的事。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大多數中國人屬於脾胃虛寒,烏靈參具有加重身體虛寒的功效,過多食用,身體必因虛寒而毀。同時烏靈參對後腦部分經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胎兒也有不良影響。

四、西洋參

真的是一場美麗的誤會,但得其美麗的卻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帝。大家很難想象,這種生長於美國的植物,卻是主要供應中國市場的。在清朝時候,東北的人蔘就已經供不應求了,這時,敏感的商人在北美找到了這種類似的植物,雖然同屬五加科,但人蔘性溫,西洋參性涼,在中藥藥理上,這幾乎就是本質的不同。同時西洋參也有助溼氣的功效,這個溼,可不是面部保溼霜那個溼哦,體內的溼氣是很多疾病的源頭,而且極難排除。

冬蟲夏草被“踢”出保健品圈:滋補品跌落神壇,誰爲你的健康買單

事實上,相比“保健神話”之神,正規衛生保健服務缺位,公衆的保健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其實才是讓“保健”騙局層出不窮的根源。由於保健本身並不能直接產生效益,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於預防保健工作有意無意地忽視,而醫療體制本身也存在“重治療,輕保健”現狀。所以,相比戳穿“天價保健品”騙局個案,“保健品神話”究竟是如何煉成的?爲何總能改頭換面風靡一時?保健品的專業認證與監管是否缺位?正規的保健服務究竟能從哪裏獲得?這些才更需要追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