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爱吃啤酒配炸鸡,还是咸菜就烫饭?

美食与生活密不可分,电影又源于现实生活,那风格不同的电影自然也会品出别样的酸甜苦辣。

就拿青春电影来说,国产青春片近几年大放异彩,《狗十三》《过春天》内在张力十足,戏剧冲突强劲,成长批判的辛辣夹杂日常暖阳下的泡沫,绝对让精神爽到爆表。

可长久的刺激不仅会吃坏肚子,还容易麻痹神经,这就需要粗茶淡饭换换口味,《你的鸟儿会唱歌》便是这样一部没有太多戏剧雕饰、却又真实隽永的青春散文电影。

日本函馆夜空下的深蓝,是几个年轻人慵懒悠哉的最好见证。

夏夜踏着凉鞋踩得易拉罐喀吱作响,百无聊赖地将酒店门口的花篮移位,吃饱喝足用乐器发出悠扬的声调,氤氲环绕的酒池内肆意摆动身躯。这就是片中三个主角的青春,悠然而懒散的自在。

散文电影的内容细节易于表现,叙述形式上较难有突破,但《你的鸟儿》却仅借人物设定便营造出散文般的生活气息。

影片多处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全片甚至自然地避开了直呼“我”名,让观众深切地带入情境,在观影中与角色发生共情。翻看《你的鸟儿》演员表,柄本佑饰演的男主仅以“我”标注。

影片主要讲了“我”、佐知子、静雄三个人的三角恋。几何中的坚固幻化为感情上的不稳定,但爱情仅仅是个插曲,影神更在乎导演所要呈现的三个青年不同的成长状态。

片中,“我”反映了成长过程中由无所谓的孩童向成人状态的转变。

刚开始,“我”是孩子气的慵懒,对一切都满不在乎。与佐知子相遇,则体现出男性在成长初期的不成熟:数120下,看对方会不会走到自己身边。与女主的约定转眼就能忘记,曾经吸引“我”的也可以随时被丢弃。此刻,感情在“我”看来纯属投机行为,即便好奇,仍旧可有可无。

在与佐知子恋爱期间,“我”依旧是一副不负责、不知珍惜的态度。超市结账时让女孩付钱,自己则跟室友静雄站在一旁看着显示器上不断攀升的数额傻乐。比起男友的身份,“我”更像是佐知子的玩伴。

对于眼前人,“我”未能体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得知佐知子是店长情人后依旧无动于衷),而这种不在意在店长将佐知子完全委托给“我”后发生改变。那一刻,“我”从不负责任过渡到半熟状态——敢于守护,却又难以承担。

同事聊起佐知子与店长的不雅行径时,“我”会为了她进行反击。但当佐知子质问“我”对委托的回复时,得到的答案却是多次沉默。在女方看来,这一无声的反馈实则说明“我”还未完全想要对她负责。

而从半熟状态彻底走向成熟状态的重要结点,是与佐知子车站的离别。120下的数数不再具有任何意义,“我”对于失去束手无策。

现实将天真的梦幻引渡到残酷的成长,似乎是每个青年的必经之路。

不同于“我”所呈现的成长过程,佐知子已达成熟阶段,只因青春时纯粹自我的丧失而神魂不定,在复杂与单纯间徘徊游移,成熟但迷茫。

性爱时的避孕套让佐知子站在成熟的一端,然而跟店长不明不白的关系中,佐知子又显惶惑。比起成长后的不纯粹,更留念青春的自在天真。

她之所以选择“我”,实则是希望通过刺激完成对青春的封存。处在恋爱中,她更愿意选择一个有趣的灵魂,甚至是情场浪子,来为自己的情感世界描绘出斑斓的色彩。当女人开始成熟,并想过渡到婚姻阶段,理想型男人便是稳定的、富有责任的,这也是她最终离开“我”而选择静雄的原因。

没有在爱人身上看到应有的责任,是佐知子不再挣扎、摆脱孩童式青春的原因。面对“我”的留下,她回身说“请不要这样”:她彻底选择了长大。

极具象征意味的酒吧跳舞戏,导演通过镜头为三人的未来走向做了预埋。在呈现“我”、小佐的舞蹈时,镜头以远景、中景为主,疏远而热烈的动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观众一种观看情色场面的流动感,展现青春成长时的燥热。画面一转,当展现静雄与佐知子跳舞时,镜头则以近景、特写为主,这种由于距离的拉近造成的静止状态,仿佛预示成长的达成。

在三位主人公中,染谷将太饰演的静雄是接受成长后的冷静——成熟又清醒。

表面上,慵懒的静雄不去考虑其他事情,可实际已站在了成长的终端,接受其所带来的静止状态。

酒后吐真言约佐知子去看电影,第二天清醒过来的他为避免对方尴尬,有意淡化了这一事情。在进入房门前,静雄听见“我”与佐知子的莺歌燕语,便悄然离开。静雄才是这段三角关系的把控者,为彼此留有适当的距离,是他作为成年人的体贴。

对待母亲,静雄则表现出成人的稳重与绝望。当母亲跟他聊到自己一心求死时,静雄的反映是沉默,即对母亲死亡的尊重,同时又有着一种无能为力的伤感。

噩耗传来,母亲病情加重。接到消息后的静雄没有立马赶回母亲身边,而是在与“我”、佐知子玩了一夜后去探望母亲。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转折中静雄选择了自我冷却,并在游戏间反思人生:“就像这样整天荒废度日,死了就一了百了。”

那夜之后,静雄再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不愿继续无所事事下去,他需要拥抱这个世界。

母亲病床前的静雄自述道:“医院特有的气味让我很难受,我努力回想三个人一起生活的房间的味道,还有街上的味道,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暗含“回不去的青春”这一概念,即成长后冷漠、静止的状态。

青春是桥的此岸,它的意义便是让我们在桥的彼岸怀念起此岸的滴滴点点,而无能为力。这一无力感,便是时间。

“我”独白道:“我以为这个夏天永不会结束,哪怕到了9、10月,下个季节也不会到来。”这一诗意化的叙述,与本片成长的母题形成呼应,即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心理必然承受的徘徊与挣扎。

时间悄无声息,来得快,去得也急。“青春真的会流逝吗?”无论“我”再怎么慵懒,无所谓这个世界,时间还是会悄然流逝,正如片中rap歌手所唱:“就算逃避现实,该来的东西还是会来。”

青春是肆意的,并在时间的长河中唱一出告别圆舞曲:“我们相遇的时候,何曾想到会有这样一天?不,只是往事随着时光流逝罢了。”

鸟儿的自在,是高扬于苍穹下的欢歌,亦是栖身于枝头的悲鸣。青春也好,生活也罢,总被时光笼罩,任其肆意漫长,依旧自始如初。

这碗白米烫饭,你喜欢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