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剛認識的、認識很久的(如十年以上的老同學),甚至是家裏的親戚朋友,她都幾乎沒什麼聯繫;而哪怕是身邊的老公,也是除了孩子的問題,便再無其他溝通,經常陷入“他玩手機我看書”的局面。那我們到底爲什麼渴望親密?

我們爲什麼渴望親密

爲什麼在社交場合很緊張?

爲什麼我總是感覺同事不待見我?

爲什麼我不太敢跟別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意見?

我們爲什麼渴望親密?!

這所有的問題,其實在本質上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需求:我們渴望與他人親密。

但,這又是爲什麼呢?爲什麼我們會如此渴望與他人的親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嘗試做一個思維實驗:

假設你誤食了一種食物,然後變成了”隱形人“,你依然可以自由地穿梭在這個城市當中、感受燦爛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品嚐美味的食物……唯一不同的是,你周圍的人都看不見你,他們不會跟say hi打招呼,也不會坐下來陪你聊聊。

想象一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很孤獨,是不是?

你很渴望他們看見你,對不對?

你會發現,原來與別人之間建立一種聯繫,是和陽光、空氣、水、食物,甚至自由,是同等重要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渴望親密的原因:因爲它是一種本能,它能確認我們的存在,能夠幫助我們抵抗孤獨、死亡等最根本性的焦慮。

當我們還沒有降生到這個世界,我們通過”臍帶“與母親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從母體內獲取養分,然後自然生長,到呱呱墜地,所以,通過親密,我們獲得了第一重好處:生命。

當我們哇哇地第一聲哭泣,赤身裸體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通過身體與母親建立親密,母親抱着我們,餵養我們。這是親密帶給本能的我們的第二重好處:生存。

當我們能睜開眼睛,好奇地看待這個世界,變身一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們通過情緒與母親建立親密,哈哈大笑或者哇哇大哭,以便獲取母親的關注。這便是親密帶給本能自我的第三重好處:情感滿足。

所以,在我們生命密碼的底層,親密賦予了我們生命、生存和意義,它是如此地重要,我們自然也就會本能地去尋找和追逐親密。

-02- 爲什麼親密會出錯

既然,渴望親密,就像我們渴望空氣食物水一樣,是一種本能,那爲什麼我們能自由地決定自己喫什麼用什麼,卻無法自由地發揮自己親密的能力呢?

祕密就在於,親密不是可以單獨存在的物品,它必須要”寄生“在關係之中,也就是說,我們只有通過關係,才能獲取親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無非要處理三種關係:

我與自己的關係;

我與他人的關係;

我與世界的關係。

那麼,親密,要從以上的哪一種關係獲取呢?

讓我們回到我那位讀者的來信,從她的信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對所有的親密的渴望都指向別人: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

是的,只有在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親密。換句話說,親密之所以會出錯,就是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出了錯。

寫到這兒的時候,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陳大慄(化名)。

陳大慄找到我的時候,境遇和這位讀者有點類似:

沒有任何動力和其他人聯繫,

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

幾乎處於零社交的狀態。

她說,她的世界非常非常安靜,安靜到每一個夜晚、每一個週末,都不會有電話聲響起,即便“滴滴”了兩下,也一定是10086或者騷擾電話。

她說,她有點害怕這種安靜。

我問她說,既然你很不喜歡這樣,那爲什麼你不和朋友們聯繫呢?

她回答說,因爲她們都結婚了生孩子了,而且日子也都越過越好,但是我35歲了還單身,而且工作也沒什麼進展,覺得和他們聯繫,沒什麼好說的,也會很沒面子。

我繼續問她,如果你現在結婚了,有很愛你先生和可愛的孩子,也有一份正在上升期的工作,你會和朋友們聯繫嗎,譬如約他們一起聚會啊、野餐啊之類的?

她想了想,跟我說,也許會吧。

通過這段簡短的對話,你是不是明白了什麼?

是的。在『我和他人關係』之中,『他人』並沒有做錯什麼。別人結婚、生孩子、工作升職,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他人甚至還沒來得及關注你,你就自己把親密的門給擋住了。

所以啊,真正出錯兒的,並不是『他人』,而是『我』。是自己,通過他人,照見了對自己的不滿和嫌棄,是自己無法接納自己糟糕的樣子。

就好像陳大慄,她理想中的自我是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和一個高收入又體面的工作,最好還有幾個能讓她沉迷的愛好,但現實卻是,工作不順,愛情沒有,愛好歸零。

當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的時候,沒有對比,她就不會看到對自己的不滿,她會感覺很安全,所以她就把自己隔離。

但是本能的自我在抗拒孤獨、尋找存在,所以又提醒她要去建立親密。

本能自我、現實自我以及理想自我,三者之間發生了衝突,這種衝突,讓陳大慄覺得”哪裏好像不對“,”我很害怕這種安靜“。

這就是,我們和別人無法建立親密的根本所在。

我們爲什麼渴望親密?!

人生那麼長,不要急,也不要慌。

但是終歸是要開始。

開始一點點地努力,開始去愛不完美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