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又爆出新消息,山东淄博市场监管部门对美团外卖强制商户“二选一”调查时意外发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中存有大量饿了么非公开的核心商业数据。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9年3月20日,因涉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美团外卖强迫商家“二选一”当事人进行处罚,处罚金额为25万元,并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饿了么和美团,作为国内外卖平台的两大巨头,两者之间的撕逼互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近日又爆出新消息,山东淄博市场监管部门对美团外卖强制商户“二选一”调查时意外发现,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中存有大量饿了么非公开的核心商业数据。目前饿了么方面表示:已向警方报案。

美团涉嫌窃取饿了么商业数据

今年4月,美团因为在山东淄博地区涉嫌“二选一”,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在调查中,监管部门意外发现,美团员工的工作电脑中存在大量饿了么的核心非公开商业数据。

淄博市场监管部门随即联系饿了么,称美团可能掌握饿了么的运营数据,建议到监管部门进一步核查。经饿了么业务人员确认,淄博美团工作人员的电脑中,确实存在涉及饿了么的关键数据,时间跨度在4~5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18年一季度。据初步判断,美团该行为对饿了么淄博市场造成的年累计损失超过千万元。

据网易山东消息,美团获得的饿了么数据包括:淄博市上线饿了么平台的商户信息,淄博饿了么销量前20%商户统计,饿了么商户30天交易额对比,饿了么独有商家统计等共30余个文档表格,甚至还包含饿了么部分岗位人员的薪资。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整体行业的现状来看,外卖行业发展已进入下半场——运营模式数字化、目标客户下沉化、产业结构生态化,主战场也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回头看山东淄博的“商业机密窃取”疑云,从中也可以看出外卖巨头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姿势”。

饿了么与美团的“恩怨”过往

众所周知,去年,外卖圈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美团点评赴港IPO上市,另一件则是饿了么掏出30亿元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事件背后反映出饿了么和美团的“暗中较量”。

2018年6月25日,美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然而,就在美团紧锣密鼓筹备上市的时候,老对手饿了么宣布将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用户补贴,一下子击中美团的软肋,打了它个措手不及。此番举动,直接给饿了么带来订单量的突飞猛涨,从而对美团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

除上述事件外,2019年5月22日,饿了么就此前不正当竞争向美团发表道歉声明。

具体事件发生在2017年,消费者在饿了么平台订餐,看到几家餐馆的饿了么页面上发布“饿了么力压美团5元”的广告,美团认为此行为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其所属北京三快科技公司遂将饿了么所属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公司与餐馆诉至法院,后者被判决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处饿了么向美团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等共计5万元。

美团强迫商家“二选一”遭处罚

美团作为外卖巨头,因多次强迫商家进行二选一而被立案、受处罚。

2019年1月13日,美团海口分公司曾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被海口市工商局立案调查,原因系美团要求商家“二选一”。

2019年3月18日,浙江省绍兴美团外卖因违反市场规定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9年3月20日,因涉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美团外卖强迫商家“二选一”当事人进行处罚,处罚金额为25万元,并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这也是继美团在海南海口、浙江绍兴分别被立案后,首次因不正当竞争被监管部门处罚。

另据和讯网报道,美团外卖强行要求餐饮商户选择独家外卖平台,否则将采取强行关店、提高佣金、降低排名、缩小配送范围等措施对商户施压。有美团客户经理要求商家必须在“美团”和“饿了么”之间作出选择。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外卖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美团、饿了么的市场优势已经形成,外卖企业的天花板也逐渐触顶,此时就必须通过吞噬对方的市场份额才能扩增自己的市场份额。

美团窃取“商业机密”属实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美团涉嫌窃取饿了么商业数据”属实,美团应当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呢?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例如客户名称、商家销售量、员工薪酬等,这些没有被公开的数据均属于商业秘密。如果美团方面是通过非公开渠道,如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式获取饿了么的核心信息,就属于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经营者恶意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与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有关的裁判文书共有430件。其中,侵害商标专用权纠纷77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58件,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53件。被工商部门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超过50条,最高处罚高达20万元。同时,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于2019年5月7日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撰文|林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