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香港指揮家麥家樂和他於2013年創辦的寰宇交響樂團在格拉茨劇院接受了奧地利頒發的2018年“奧地利音樂劇院獎”特別獎。此前的6月17日,麥家樂率寰宇交響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舉行了音樂會,中國駐奧地利大使李曉駟、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奧方院長李夏德教授等嘉賓應邀出席了音樂會,奧地利駐香港總領事Monika Müller-Fembeck也專程飛抵維也納共襄盛典。奧地利商會經濟顧問Helmut Denk全程贊助支持了本次活動,並出席音樂會。

麥家樂及寰宇交響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的音樂會現場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李曉駟與奧地利駐香港總領事Monika Müller-Fembeck

演出贊助方——奧地利商會經濟顧問Helmut Denk(前排左二)在演出開始前與受邀出席音樂會的嘉賓們交流

石中英向李曉駟大使及趙小鳳會長介紹《鳳凰傳奇》交響敘事詩

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奧方院長李夏德教授致辭

麥家樂與寰宇交響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

2018年“奧地利音樂劇院獎”特別獎頒發給出生於香港、在維也納接受專業作曲及指揮訓練的中國指揮家、作曲家麥家樂,是爲了表彰他及他創辦的寰宇交響樂團在香港、中國內地以及奧地利等地做出的音樂貢獻,把奧地利的古典音樂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這也是首位來自香港的中國人,獲得奧地利頒發的音樂劇院獎特別獎。

馬來西亞籍香港歌劇院著名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張吟晶

奧地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Elena Tanski

奧地利音樂劇院獎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以往的得獎者不少都是在歐洲極具權威和影響力的音樂家,比如2014年,著名歌手Edita Gruberova曾獲得了終身成就獎;2016年,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和歌手Dmitri Hvorostovsky獲得了特別獎。每年,奧地利音樂劇院獎共頒發12個類別,4個特別獎和終身成就將,頒給在歌劇、輕歌劇、音樂劇和芭蕾舞劇界具有傑出成就的表演者和藝術家。

6月19日,麥家樂和他創辦的寰宇交響樂團在格拉茨劇院接受了2018年“奧地利音樂劇院獎”特別獎

金敏華 攝

麥家樂及夫人和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以及格拉茨市市長Siegfried Nagl(右三)合影

金敏華 攝

作爲1956年出生在香港的國際知名指揮家,寰宇交響樂團的創辦人、音樂總監,麥家樂(Mak Ka Lok,Global Symphony Orchestra Music Director)1977年考入維也納市立音樂學院主修指揮。學成後,曾指揮過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烏克蘭、捷克、意大利等地及中國內地、臺灣、香港的很多知名交響樂團,並灌錄了近百張唱片。

麥家樂和寰宇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

2011年,麥家樂回到離開了35年的家鄉香港定居,2013年創立寰宇交響樂團,並出任音樂總監。此次與麥家樂一起獲得2018年“奧地利音樂劇院獎”特別獎的寰宇交響樂團,成員以青年音樂家爲主。他們的目標,是把古典音樂普及化,希望通過支持本土音樂家,創造具有香港特色的音樂,讓更多的香港人能從此愛上古典音樂,也把中國文化帶去世界各地——這是樂團命名的原因,團員們也將其視爲自己的主要使命。

麥家樂和寰宇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

6月17日,麥家樂率寰宇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舉行的音樂會上,不僅演奏了奧地利觀衆耳熟能詳的舒伯特和莫扎特的作品,還世界首演了麥家樂創作的“雀鳥”交響組曲《一帶一路》,以及寰宇交響樂團名譽領隊、火石文化的創辦人石中英擔任歌曲創作、麥家樂作曲的交響敘事詩《鳳凰傳奇》的歐洲首演。

麥家樂和寰宇樂團在維也納查理教堂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麥家樂表示,“雀鳥”交響組曲《一帶一路》以他在“一帶一路”沿線指揮、演出過的國家,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羅馬尼亞、波蘭、烏克蘭、塞爾維亞等8個國家爲代表,每個國家選12只最具當地特色的鳥, 在交響組曲中由5支短笛模仿這96只鳥的不同鳴叫,從象徵和平的白鴿開始,用想象力拼接起一個個國家以民歌爲代表的地方感情。

而演奏會的壓軸節目、歐洲首演的交響敘事詩《鳳凰傳奇》用四個樂章,描述了鳳和凰從相愛到生死離別的,浴火又重生的經歷。音樂作品極具戲劇性,時而柔情、時而激揚澎湃,畫面感極其強烈。馬來西亞籍香港歌劇院著名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張吟晶擔任“凰”角色的演唱,四川省都江堰文化館聲樂教師、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江靖擔任“鳳”角色的演唱。

馬來西亞籍香港歌劇院著名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張吟晶,和四川省都江堰文化館聲樂教師、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江靖

據介紹,《鳳凰傳奇》2015年秋在香港理工大學首演時就備受關注,2016年春赴浙江溫州公演,也大受歡迎。

麥家樂、石中英及歌唱家同樂團一起謝幕

主創謝幕並感謝奧地利商會經濟顧問Helmut Denk的贊助

演出主創人員與嘉賓合影

嘉賓們與音樂家合影留念

作爲交響詩《鳳凰傳奇》敘事詩和歌曲的原創作者,石中英在6月20日於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舉行的講座中,向大家講述了他創作詩歌的心路歷程。

石中英和李夏德教授在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的講座上

李夏德教授介紹維也納大學和孔子學院的歷史

鳳凰文化傳播主席餘昭科致辭

石中英講述創作交響敘事詩《鳳凰傳奇》的心路歷程

孔子學院師生聽得入神

石中英向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贈送紀念禮物

1967年5月,石中英16歲時,香港“反英抗暴”運動興起,他因爲印製宣傳單被控“藏有煽動性”標語而被判監18個月。但17歲的他出獄後隨即受到左派陣營凱旋式的歡迎,從此開啓了人生不斷浴火重生的過程。

在創作《鳳凰之歌》時,石中英將在希臘和埃及文化中都有的鳳凰“不死鳥”傳說、結合波斯的拜火教以及中國“鳳求凰”傳說,將一個神鳥幻化成東方的凰和西方的鳳,變成雌與雄、陰與陽,表達了東西異同、陰陽共生的哲學概念。石中英評價麥家樂爲“音樂奇才”,他在編曲中巧妙地運用男聲和女聲,將石中英的敘事詩一字不改、一字不漏地用人聲唱出,讓原本一首《鳳凰之歌》的歌曲,演化成了四個樂章的《鳳凰傳奇》交響樂敘事詩。讓作品不僅用詩詞表達了一代人的奮鬥精神和在社會中重生的勇氣,這一創舉對於詩歌和歌曲本身,也是一種新生。

維也納查理教堂音樂會開始前嘉賓們合影

(歐洲時報記者周修怡維也納圖文報道)

- THE END -

(轉載請註明微信公衆號“向東向西eastwest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