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智勇双全、胸有大略、独创奇谋,只恨领导怯弱不能用,否则将改变历史大势;也有人说他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想。

说起蜀汉北伐,总有人为魏延抱不平。

众所周知,诸葛亮长期坚持出祁山取陇右的大迂回战略,而大将魏延却有自己的想法。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魏延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诸葛亮统领主力大军,取道斜谷翻越秦岭进军关中,吸引魏军主力;而魏延率精锐部队五千人,用十天时间穿越子午谷突袭长安。一旦魏延奇袭得手,前线魏军闻知后方有变必定军心大乱,诸葛亮便可寻机击破敌军,然后乘势席卷渭河平原,预计在二十天后与魏延会师于长安。两路部队分进合击,八百里秦川可一战底定。

这就是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很多人以为可以决定北伐成败,只是诸葛亮固执己见不肯采纳,最终没能发挥作用。

一、胜算

既然有人支持魏延出奇制胜,也就有人反对:

反方认为,子午道艰险难行,易守难攻,如果守方有准备,攻方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此计是赌徒式的孤注一掷,成功率极低。事实上,后世东晋桓温北伐关中、明末高迎祥流窜川陕,都曾走子午道,结果都因为对方有备,遭到惨败。

而正方则认为,正因为子午道风险大,敌人很可能缺乏准备,一旦成功回报就高;况且蜀汉伐魏是以小搏大,不冒险就没有成功可能。三国末期魏国名将邓艾,就冒险偷渡阴平七百里小道,绕过剑阁直插蜀中腹地,一举灭蜀成功。可见冒险成功率不低,值得一试。

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各有道理,凡事本就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得失权衡——我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失去什么?二者孰轻孰重?

为什么魏延选择子午谷作为奇袭路线呢?

这要从关陇汉中军事地理形势说起: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分水岭,秦岭山脉隔开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也截断了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直接联系。为了交通两地,古人依托山势水流,在莽莽大山中开辟了四条主要通道——由东往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此外更东面还有联系关中和南阳盆地的武关道,更西有绕过秦岭主脉进入陇右的祁山道,在此暂时不论)。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这四条路线都在群山峡谷中穿行,很多路段甚至靠绝壁上的栈道连接,通行很不方便。相对而言,陈仓道和褒斜道开辟较早,平时较有维护相对好走,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主要通道;另两条更为崎岖,几乎无人管理,其中子午道人迹罕至,尤为艰险。

四条路线穿越秦岭的部分路程差距不大,大致都在200-250公里间。但陈仓道出口在今宝鸡市,褒斜道出口在今眉县,都在陕西省西部;即便是近一些的傥骆道,出口也在周至县,距离西安市还有近200公里;而子午谷出口就在西安市辖区内。

也就是说,从汉中到长安其他三道都是绕远的弓背路,而子午道是弓弦路。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魏延正是看重这一点:路程短,行军用时就少;道路艰险少人通行,敌人很可能缺乏准备——魏国长安守将是驸马夏侯楙,此人以裙带关系得高官,没有实战经验目光短浅。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魏延此计,以主力为正兵,自领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深合兵法。魏延是实干家,非好高骛远之辈,他镇守汉中多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西元219年-228年),非常熟悉秦岭地理形势。子午谷之策是他多年研究的心血,很可能亲身进行过敌前侦察;从他要求“精兵五千,负粮五千”可知,他慎重评估过行军风险,严谨的估算出需要兵力,如果由他亲自执行计划,顺利通过子午谷当有七八成把握。

战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动,从来没有什么十成十的必胜把握,八成胜算已经非常高了,七成把握就值得冒险,以小博大的话六成就要压上赌注。

只要魏延成功通过子午谷,就胜利了一大半,长安城垣广大,历经董卓、李傕、马腾、韩遂等军阀混战破坏,早已残破不堪,曹魏以来也没有进行大规模修复,根本就是四面漏风的大筛子,蜀军潜行入城机会极大。这时怯弱无谋的守将夏侯楙很可能就要逃跑了,守将逃跑守军自然混乱,即使有人自发抵抗,缺少组织也不会给魏延带来太大麻烦。

退一步说,夏侯楙突然坚强起来,竟能就地固守,那也问题不大,杀进长安就是辉煌胜利,长安一乱前线魏军闻讯必然疑惧,诸葛亮主力就有很大机会迎面击破之。如果能够通过主力会战歼灭敌军,长安以西几乎可以传檄而定。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再退一步说,即使事机不密,魏军有备,魏延军竟被歼灭于子午谷口,那也不是世界末日——魏延敢献计奇袭,自然有兵败身死的觉悟,他的存在多少总能迷惑牵制敌军;诸葛亮本来也安排赵云、邓芝以疑兵出箕谷(褒斜道另一出口)牵制敌军,最坏情况下也准备拿他们当弃子的。慈不掌兵,对于丞相来说,五千人的损失并不是不可承受的。

二、赌国运

如果说即使魏延失败也不会严重影响大局,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分兵让他试试运气呢?只有一个解释,丞相不需要这个胜利,或者说魏延的胜利可能给丞相带来大麻烦。

别用这种眼神看我!你以为我是说诸葛亮嫉妒魏延吗?你怎么可以把丞相的觉悟看得如此之低?人家是全军统帅,谁取得胜利都少不了他一份领导有方的功绩!如果像演义说得那样,诸葛亮极度不信任魏延,那他也有足够办法不露痕迹的搞死魏文长,不用在这个问题上使绊子。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关键问题是,局部胜利未必有利于全局,战术胜利可能带来战略灾难。前面说过,长安城垣残破,这对魏延进攻自然是极大利好,而轮到他防守时就该头大如斗了。

蜀汉面对的不是盘踞关中的军阀,而是控制整个北方的中原政权。即使关中魏军失去统一指挥,不能有效威胁魏延,长安失守消息注定会迅速传播扩散。长安是炎汉故都,政治意义不可低估,魏国中枢闻讯必定炸毛,势必动员大军来争。

魏军骨干大多是曹操时代老兵,战斗力强反应快。实际战事中,诸葛亮正月出祁山,正常情况洛阳要到正月下旬才能收到消息,即使马上着手部署,最快也要月底才能出兵;魏明帝曹睿是三月十八御驾亲征抵达长安的,在此之前战事已经结束,考虑到战役地点在陇山以西的街亭,距洛阳将近一千公里,行军时间只有四十天左右,可见魏军机动能力强悍。

长安洛阳是两汉统治核心区域,有驿道连接交通便利,半个月即可完成军事调动,加上反应时间,最多二十来天就可以赶到长安。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显然,魏延区区五千之众无力抵挡魏国大军,虽然他估计占领长安二十天后主力大军能从斜谷赶来,但这是理想状态的行军时间,很大程度是一厢情愿。沿途魏国州郡守军不少,只要有主动敢战之兵出战阻截,势必耽误行程。哪怕魏军诸部均怯弱不出,诸葛亮也得围而不打分兵监控,主力只能以战斗行军状态兼程赶路,就算能及时赶到也会疲惫不堪。而魏军在内线机动,休息补给都有保障,战斗力保持肯定比蜀军好,此消彼长以逸待劳,胜算极大。

如果魏延直接脆败倒也罢了,奇袭长安作为一次牵制扰乱行动,成功的掩护了主力攻略;诸葛亮可以乘机巩固占领区,以图再战,魏延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问题是魏延能力非常突出,他可能被击败但没那么容易被歼灭,很可能据守某一据点待援。这时候诸葛亮断不能抛弃这支功勋卓著的奇袭队——那样要上下解体再没有人肯卖命的。而且他不能虚应故事,只能全力来援;蜀汉大军就不得不在平坦的渭河平原,以步兵同魏军大量骑兵会战,显然相当不利。

有人说,魏延攻破长安后应当人不卸甲马不松鞍,立即分兵夺取潼关,御敌于国门之外。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且不说将士们经历子午谷险道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总算攻入长安,疲惫不堪还能不能再接再厉。就算他们意志坚韧,憋着一口气再夺潼关,那就真能封闭战场,阻挡魏军吗?

须知从中原入关主要路径至少有三条,除了上述潼关道外,还有商洛方向的武关道和河东方向的蒲坂渡。

魏延军再精锐,终究不是高达,没有三头六臂,如何能同时夺取三处重要关隘?只要一处不能得手,封闭战场便成了空话。介时魏军源源不断入关,即便诸葛亮大军能及时赶到长安,那也要在此进行主力决战。哪怕蜀军苦战获胜,那也是惨胜,步兵注定无力扩张战果,不可能大量歼灭敌军,魏国完全可以收拾残兵整补再战。

魏国实力雄厚,国力几倍于蜀汉,真逼急了能够动员起二三十万大军来争关中。于是诸葛亮就要面对无休止的重注豪赌,魏国家大业大,输三五次还可以再战翻本,而蜀汉容不得一次失手,一旦兵败就是万劫不复之灭国惨祸!诸葛亮冒得起这个风险吗?

说到底这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尽管魏延有勇有谋,但终归是军事将领,他看到了出奇制胜的战机,却没有意识到初步进展后,战事规模急剧扩大,随之而来的风险叠加将大到难以承受。

作为一个军事家,诸葛亮能理解子午谷奇谋在战术上的天才创意,但这关系到国家战略方向的抉择,他必须慎之又慎。作为全军统帅,他没法在尚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压上整个国家的命运,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赌博。

三、一念成败

其实也有一种办法能够充分发挥子午谷奇谋的作用。

魏延奇兵出子午谷突袭长安,不追求歼灭敌军,而是尽量破坏制造恐慌气氛。诸葛亮大军乘机击破军心不稳的魏军关中主力,然后——注意,重点来了,然后主力转向西北,直取陇山诸隘口,截断关中陇右联系。之后分兵坚守隘口,主力西进席卷陇右。

至于魏延奇兵,那就顾不上了,丞相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最多留一支偏师控制眉县,制造声势声援长安奇袭队,能不能杀出重围主要看魏延自己的造化。

这么做的话,蜀军有把握断曹魏一臂,夺取并巩固陇右地区,占领消化后再蚕食关中。这样一来,蜀军主要损失不过是魏延部五千人,打仗嘛,哪能不死人,成败要看全局。

虽然这不是激动人心的大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利,蜀汉国力能够借此上一个台阶。至于今后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千年来争议最大的计谋,无数人参与讨论,此计真能改写历史吗?

如果蜀汉主政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毒士”贾诩,这很可能成为现实。

只是这是魏延想要的吗?

本文作者:鳄鱼不哭,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