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歡迎來到枯井音樂。他不在乎大佬詆譭,活得通透,邊緣、獨立,是優秀的音樂人。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歡迎來到枯井音樂。

已經很久沒聽到刀郎了,最近看過幾篇寫他的文章,一句話:

大佬在詆譭,凡人在稱讚。

自認爲,大佬在凡人面前大秀優越,顯示自己專業,襯托凡人平庸。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那英刀郎事件,沸沸揚揚,“農民”不懂音樂,彷彿天經地義。

那英說:“去KTV裏點刀郎的歌,都是農民。”

農民是凡人代表,我們聽歌不在乎歌曲技術複雜程度,音色、走心是衡量標準。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不認同,請不要傷害。

現實,總會啪啪打臉,世界上,大部分人註定平庸,平凡一生。

聽歌人羣,凡人居多,那英嘲諷刀郎,實則搬石頭砸自己腳。

農民怎麼了,“農民歌手”“草根明星”,一直很牴觸。

歌手就是歌手,明星就是明星,非在前面冠上“農民”二字,強調農民低人一等。

“往上翻三代,誰不是農民兒子”,人該被尊重,農民更該被尊重。

老百姓,樸實、實在,不花裏胡哨,大佬眼中的高級審美,百姓看來華而不實。

大衆與高級媲美,究竟誰娛樂了誰?

刀郎的歌,被普通百姓喜歡,絕非偶然。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他的音色、唱功特別好,最初,很多詆譭刀郎的說:

“他就是唱得好,音樂並無審美。”

楊坤說他不懂音樂,高曉松說他不配做音樂人。

客觀點看,並無道理,只唱得好,的確不算音樂人,只是歌手。

《2002年的第一場雪》火得突然,歌詞平淡無奇,旋律朗朗上口,得益於他沙啞的音色,和基層出發的創作角度。

很多人產生共鳴,相信大佬沒坐過“二路汽車”,或成名後記不得擠公交的感覺。

所以他們無法體會刀郎的好,只能用所謂的俗氣來評價。

《西海情歌》,詞、曲、唱,三大皆美,如今刀郎最火的歌。

還記得你答應過我

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

可你跟隨那南歸的候鳥

飛得那麼遠

愛像風箏斷了線

拉不住你許下的諾言

悽美決然的歌詞,將瑛和勇的愛情故事,悲情吟唱。

瑛和勇是同校大學生,一對情侶,共同到“生命禁區”——可可西里,做環保志願者。

那裏環境極其惡劣,他們用愛溫暖冰霜,投身工作,默默愛戀,靜待歸期。

在最後一次工作中,完成資料彙總,他們方可回到溫柔鄉,可天公不作美。

送資料的路上,勇犧牲了,一對戀人,陰陽兩隔,從此兩不相見。

也許愛情,有了遺憾纔會難以忘卻。

刀郎有感而發,寫下這幅詞,祭奠死去的愛情。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曲的部分,離別、不捨情緒渲染得很好。

某音,一段畢業合唱視頻,瞬間讓人淚目,傷感氛圍,躍然紙上。

又是一年高考季,離人揮霍着眼淚,迴避迫在眼前的離別。

師生情、閨蜜情、兄弟情,一曲相思。

刀郎的聲音像從西域大漠吹來的風沙,悲愴、滄桑、耐聽,同時創作才能一展無餘。

梁博說過:“永遠別怕所謂的俗,大衆喜歡聽什麼,我也喜歡聽什麼,說實話,我就喜歡俗的。”

歌曲不一定非要潮流、新奇,打動人才是歌曲的終極形態。

刀郎出道即巔峯,火得猝不及防。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沒有過多宣傳,專輯銷量破百萬,很多人詆譭他,很大原因在於嫉妒。

網友常說:“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很多人嘲笑網絡歌手、網紅,都是追隨大佬腳步,盲目跟風。

英雄不問出身,歌好聽足以,人品、素質、才能,以後會顯露,經不經得起考驗,不攻自破。

無能力、人品差的網紅、明星,人設自己就崩掉,用不着詆譭。

刀郎與網紅,流行音樂圈所有人風格都不同,沒有功利心,踏實做音樂。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李宗盛參加音樂學院活動,對臺下學生說:

現場200位同學,199位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

因爲當今音樂人利益燻心,難有深度作品,接地氣更被稱爲俗不可耐,但能留下來的作品,全是真情實意,不脫俗的。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都說樂壇世風日下,拯救樂壇,心有餘而力不足。

能改變樂壇的,不是媒體,更不是大佬的幾句評論,而是音樂人。

比好音樂更稀缺的,是好音樂人。可以持續產出優質音樂的人,而不是一首歌后,江郎才盡,喫老本,等待過氣。

刀郎,大佬在詆譭,“農民”在稱讚

隱退的刀郎,低調是爲了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悲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刀郎的音樂,是好音樂,雖不是潮流,但願意入坑,大衆首選。

他不在乎大佬詆譭,活得通透,邊緣、獨立,是優秀的音樂人。

你喜歡刀郎嗎?最喜歡他的哪首歌?歡迎大家評論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