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通病1:瓷磚牆面空鼓、脫落

原因1、瓷磚挑選不嚴,本身有隱傷。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瓷磚在使用前必須挑選,對缺棱掉角、有暗傷以及撓曲變形的都應剔除。

原因2、瓷磚浸泡時間不夠,使砂漿早期脫水或浸泡後的瓷磚未晾乾,鑲貼後產生浮動自墜。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瓷磚在使用前,應用清水浸泡到瓷磚不冒泡爲止,且不少於2h,待表面晾乾後方可鑲貼。鑲貼時間短的瓷磚,由於吸水少,會造成砂漿早期脫水而影響瓷磚的強度,粘貼表面溼的瓷磚,容易產生浮動自墜,導致飾面空鼓。

原因3、基層不平整,沒有事先找平,致使砂漿厚薄不均勻,砂漿收縮應力不一致而導致空鼓。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對平整偏差較大的基層,應事先用砂漿找平,使鑲貼瓷磚的砂漿的厚度控制在7~10MM左右,過厚過薄,不僅不利於操作,也影響質量。

原因4、鑲貼砂漿不飽滿,在操作時就形成空鼓,有的四角空鼓,有的中心空鼓。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鑲貼瓷磚時,每塊瓷磚上抹砂漿要估量準確,過多會影響已經鑲貼的鄰近瓷磚,過少易空,若瓷磚上牆後再補也易空,因此不得在磚口處塞灰,防止空鼓。

原因5、鑲貼的砂漿較厚,操縱過程中用力不均勻,或在瓷磚間多敲促使砂漿沉入,水分上浮,減弱了瓷磚與砂漿的粘結力,從而造成空鼓。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鑲貼瓷磚時可以用手輕壓,或用小鏟木把輕敲,但不宜多敲,否則易造成空鼓。

原因6、漏鑲縫或鑲縫不密實造成瓷磚脫落。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瓷磚鑲貼後應及時清理牆面。鑲縫必須密實,防止漏嵌。

通病2:瓷磚牆面接縫不平直、縫子不均勻,牆裙出牆厚度不一致或過厚。

原因1、施工前對瓷磚沒有認真挑選、掛線貼灰餅,排磚不規矩。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瓷磚在使用前必須派專人用套板進行規格挑選,並用目測剔除缺棱、掉角、裂縫等缺陷,並分類堆放備用。

原因2、粘貼瓷磚操作未掌握要領。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瓷磚粘貼前要找好規矩,用水平尺找平,陰陽角必須方正,縱橫皮數和塊數應事前算好,磚塊必須預排,不準在頂皮及底皮都用磚找磚,陽角處多用整磚,非整磚用在陰角處,第一皮磚在排磚時,縫要均勻,不得軋緊,宜留1MM縫。

原因3、牆裙基層抹灰過厚。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用純水泥漿粘貼瓷磚牆裙,其基層的厚度可與其上部抹灰中層砂漿面平,粘貼時要控制粘貼漿的厚度,這樣可使瓷磚出牆的厚度一致,且不會超厚。

通病3:外牆面磚空鼓、脫落

原因1、基層處理不當。如基層不乾淨、光滑、有油質。

原因2、砂漿的配合比不準,稠度控制不好,由於幹縮係數不同而產生開裂、空鼓。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

1、基層牆面必須清除乾淨,不應留有垃圾、油質,光滑的混凝土牆面應採取措施或鑿毛處理,抹基層砂漿前應澆水溼潤。

2、認真按照配合比計量攪拌砂漿,控制水灰比。

原因3、找平層砂漿未按照規定進行塗抹,找平層沒有分層塗抹,每遍的厚度大於5~7MM,每遍時間間隔太短或連續進行,必然開裂、空鼓。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按照規定分層塗抹找平層,每層的厚度應控制在5~7MM,每遍間隔的時間不宜太短,宜用隔夜糙,嚴禁連續刮糙使找平層開裂、空鼓。

原因4、粘貼面層的砂礓厚薄不均勻。牆面基層不平,而找平層又沒有做,造成粘貼面層的砂漿厚薄不均勻,使砂漿收縮不一,這不僅易使面磚空鼓,還會影響面磚的平整度。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找平層必須找平,使面層砂漿的粘貼厚度一致。

原因5、分格條浸水不夠,起條時上下撬動,使面磚走動,造成空鼓、脫落。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分格條在使用前應隔夜浸水,起條時避免上下撬動。

原因6、面磚粘貼砂漿不飽滿,勾縫不嚴。飾面層長期受大氣溫度的影響,由於溫度而引起的熱脹冷縮產生應力,促使在粘貼砂漿不飽滿、面磚勾縫不嚴處產生空鼓、脫落。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粘貼砂漿必須飽滿,勾縫均勻,注意粘貼砂漿硬化期間養護,避免暴曬。

通病4:外牆面磚分格縫不均勻,牆面不平整

原因1、面磚質量差,規格偏差大。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應使用質量好的面磚,使用前應認真剔選,凡缺棱掉角、外形歪斜、材質酥鬆、翹裂和顏色不均勻均應剔除,用套板把同號規格分大、中、小進行分類堆放,根據不同部位使用不同大小。

原因2、粘貼面磚前沒有認真排磚。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施工前應根據設計的圖紙尺寸和結構的實際偏差情況進行排磚,並畫出施工的大樣圖。一般要求橫縫應與窗天盤和窗臺相平,豎向要求陽角、窗口處都是整磚,非整磚放在陰角處,確定橫縫、豎縫的大小,並將橫縫做分格條和劃出皮數杆。

原因3、放線貼灰餅不夠,控制點少。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灰餅的間距不大於1.5M。粘貼面磚前要在找平層上根據皮數杆從上到下彈上若干水平線,在陰陽角、窗口處,大牆面一般每隔5~10磚(如果操縱沒有把握也可每塊彈線)彈上垂直線,作爲貼面磚時的控制標誌。

原因4、找平層不平,使粘貼砂漿厚薄不均勻。由於幹縮率不一致,而使牆面不平整。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防治方案:粘貼面磚操縱時應保證面磚的上口平直,一個垂直邊與垂直線平齊,如果不平時,應在磚下口用木片等墊平,隨時檢查覈對,粘貼後應將立縫處灰漿隨時清理乾淨。找平層必須用刮板找平,尤其是用純水泥漿粘貼的面磚基層,確保粘貼砂漿厚薄均勻,使砂漿的收縮率基本一致,保證牆面的平整度。

面磚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方案彙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