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瘧疾治癌”“瘧原蟲治癌”的消息在網上熱傳。據《文匯報》2月12日報道,事情緣起於中國科學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今年1月的一則演講視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小平教授在其中公佈了一條重磅消息:瘧原蟲抗癌,已有30多例病人接受了該團隊的治療,有人或已治癒。2016年,陳小平團隊與鍾南山院士團隊等合作,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腫瘤的人體臨牀試驗,結果是:“在最初十例患者中,觀察到五例有效,其中兩例可能已經被治癒。”

圖說:專家親述瘧疾抗癌法。抗癌管家

瘧原蟲免疫療法,真的這麼神嗎?其實,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報道過這一療法。據《科技日報》2017年11月28日報道,當年64歲的常先生,在體檢時發現得了肺癌,而且已是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當看到瘧原蟲免疫療法招募臨牀志願者時,他抱着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廣州,成爲一名志願者。一段時間的治療後,他驚喜地發現頸下淋巴結的轉移病竈消失了。經過CT檢查醫生髮現其肺部原發病竈的外表特徵發生了改變,並經微創手術治療,目前常先生體內已經沒有腫瘤病竈。醫生觀點,常先生有60%或以上的概率已經被治癒,但需要觀察5年才能最後證明是否被治癒。

陳小平教授說,在讀研究生期間,他就發現全球瘧疾發病率與腫瘤總體死亡率成反變消長關係,瘧疾高發的地區癌症死亡率比較低。當時,他就閃過一個念頭:瘧疾或許可以對抗腫瘤。經過多年研究,陳小平帶領的團隊發現,瘧原蟲感染可以拮抗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啓動抗腫瘤天然和適應性免疫應答,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顯著延長肺癌、肝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等實體腫瘤荷瘤小鼠的壽命。

中國科學家用瘧原蟲治癌有奇效?鍾南山:下結論還太早

圖說:陳小平團隊。福建日報

此外,團隊還發現,瘧原蟲感染誘導有效的抗原特異性抗腫瘤免疫反應,促進T細胞進入腫瘤組織並殺傷腫瘤細胞。“我們研究發現瘧原蟲感染可以激活整個免疫系統,而且還發現瘧原蟲感染非常顯著的抑制腫瘤的血管生成。”陳小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這些研究成果,讓陳小平和他的團隊信心滿滿。於是他隨即與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鐘南山院士團隊合作,開展了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肺癌的臨牀試驗。包括常先生在內的三人成爲第一批志願者,接受這種療法。截至2017年報道時,在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中觀察到2例顯效。也有一例病人,由於此前多次進行化療,身體免疫系統已經遭到了較大破壞,治療沒有起到效果。

綜合媒體報道來看,雖然目前已有更多人蔘與臨牀試驗,但這一療法仍處於實驗階段,未知數還有很多,下結論爲時過早。比如,參與該研究的鐘南山院士在公開採訪中態度謹慎,他談到,該項實驗已進行近四年,僅用於其他治療方法均無效果的終末期癌症患者,目前臨牀試驗患者有近30例,有10例觀察了一年,其中5例有較明顯效果。“該項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數,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個別案例不足以說明問題。現在看起來有一些苗頭,但是下結論太早了。”

中國科學家用瘧原蟲治癌有奇效?鍾南山:下結論還太早

圖說:中國科學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所發佈的陳小平演講視頻截圖

據《科技日報》今年2月11日報道,這一療法並非“以毒攻毒”,仍舊是一種免疫療法。瘧原蟲在注入到人體之後,並沒有去“以毒攻毒”地攻擊癌細胞,而是按照慣例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了,那些被癌細胞“迷惑”了的免疫細胞(如NK細胞、T細胞)警覺起來,纔會去攻擊癌細胞。

免疫治療需要較長時間的臨牀觀察以及策略的調整,不同療法的臨牀試驗之前都出現過不同情況的諸如細胞因子風暴等危險情況。鍾南山表示,感染瘧原蟲會導致病患出現週期性發燒等各類症狀,因此持續護理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感染瘧原蟲之後,病人要被特別防護,防止蚊蟲叮咬病人之後傳染瘧疾。

在陳小平公佈的臨牀試驗病例中,兩個“或已治癒”的晚期癌症病例格外引人關注。據《文匯報》2月12日報道,說“可能治癒”,是因爲醫學上驗證療法效果有一個重要指標,即觀察五年裏癌症是否復發,而這項研究中,對最早患者的觀察差不多才兩年,所以說“治癒”爲時過早。

中國科學家用瘧原蟲治癌有奇效?鍾南山:下結論還太早

圖說:2例晚期癌症患者可能已經被治癒。福建日報

“從已披露的信息看,兩個病例到底算不算是瘧原蟲療法的功勞依然存疑,比如,患者在治療期間有沒有接受別的治療方案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主任王理偉教授認爲,鑑於臨牀數據尚未公開發表,一切無從談起,這或許是一個探索性研究新方向,但下結論爲時過早,應用於人體更要格外謹慎。

目前看來,瘧原蟲可不可以治療癌症,還需要進一步的信息披露和科學研究。

來源 | 科技日報、文匯報

綜合 | 鬱晶陶

編輯 | 包雍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