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鹽池縣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嚴格考覈,全縣7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減貧10792戶32078人,貧困羣衆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鹽池在寧夏率先脫貧“摘帽”。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鹽池堅持生態建設,脫貧富民兩手抓,多點發力、同頻共振,繪就了一幅人進沙退、生態逆轉、產業興旺的新圖景,並榮光成爲寧夏首個脫貧摘帽縣。

新華社銀川6月22日電 題:沙漠再無鹽池黃——寧夏首個脫貧摘帽縣蹲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曉虎、許晉豫

四野綠染花圃香,沙漠再無鹽池黃。很難想象這是位於毛烏素沙地南緣,曾經風沙肆虐、滿眼焦黃、貧窮困苦的鹽池縣。

寧夏鹽池縣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鹽池堅持生態建設,脫貧富民兩手抓,多點發力、同頻共振,繪就了一幅人進沙退、生態逆轉、產業興旺的新圖景,並榮光成爲寧夏首個脫貧摘帽縣。

生態修復“愚公志”

仲夏時節,鹽池縣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示範項目區內,沙柳、花棒蔚然成蔭。誰能想到,這裏曾是連片的明沙丘。在這裏進行治沙實驗的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白宇軒指着遠處的一片沙地說:“這片沙地是爲了做實驗專門留下的。”

鹽池縣生態曾因過度索取而急劇惡化,20世紀80年代,全縣沙化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82.3%,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痛定思痛,鹽池縣2000年提出“生態立縣”,2003年實施“封山禁牧”,20年來,探索出了“草爲主、灌爲護、零星植喬木,封爲主、造爲輔、重點抓修復”的防沙治沙模式,幹部一任接着一任幹,羣衆一代帶着一代植樹種草,湧現出白春蘭等一批民間治沙英雄。

治沙靠的是苦幹。鹽池縣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棵有60年樹齡的老榆樹亭亭如蓋。65歲的林場老職工劉鈞撫摸着它說:“60年前這裏是大沙窩,種一棵樹比養個娃娃都難!”

曾險些被沙子埋了的馮記溝鄉葉兒莊村如今有了一番新景象:村裏樹木成蔭,村外芳草萋萋。來到68歲的葉生江家,院裏的玉米堆成小山,圈裏的灘羊蹦跳撒歡。聊起生態,老人回憶說:“以前過度放羊、挖甘草使得草原退化,人受沙患也受窮,羊更沒喫的。生態不好轉真的沒出路。”

生態好轉爲養殖產業發展騰出了更多空間。目前,鹽池縣林木覆蓋率、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31%和70%,草原產草量由10年前的每畝48公斤提高到147公斤,其中200多萬畝檸條每年可爲畜牧業提供飼草4萬多噸。近年來,這個“中國灘羊之鄉”每年的鹽池灘羊存欄量穩定在300多萬隻。

脫貧攻堅“領頭羊”

“10年前全村只有我一家養灘羊,現在鹽池灘羊名氣越來越大,幾乎家家都在養,年收入十多萬元的養殖戶比比皆是。”花馬池鎮田記掌村貧困戶王鋒山告訴記者。

幾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鹽池縣緊抓戰略機遇期,找準產業扶貧、金融扶貧路徑。舉全縣之力實施“鹽池灘羊”品牌戰略,成立灘羊集團,統一灘羊產銷,到杭州、深圳等十多個城市舉辦推介會。幾年來,鹽池灘羊肉價每公斤保持在48元以上,明顯高於其他地方的羊肉價格。

扶貧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鹽池縣以“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爲基礎,2015年起,探索建立貧困戶免擔保免抵押的誠信評級貸款模式,獲“授信級別”的貧困戶可獲得2至10萬元不等的貸款。鹽池縣扶貧辦主任範鈞說,目前,鹽池縣扶貧小額信貸餘額達7.7億元,戶均貸款8.8萬元,尚未出現一筆逾期。

產業興則脫貧易。2018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鹽池縣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嚴格考覈,全縣7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減貧10792戶32078人,貧困羣衆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鹽池在寧夏率先脫貧“摘帽”。鹽池縣縣長戴培吉說,以2014年和2018年的相關脫貧指標看,鹽池縣貧困發生率由23%下降到0.5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975元增長到10599元。

鄉村振興“探路者”

脫貧是鄉村振興的起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除了緊盯產業發展、緊抓生態修復,鹽池縣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激發羣衆內生動力,特別是在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鄉村治理上開始重點施策。

去年10月,鹽池灘羊進駐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目前進駐門店達20家,鹽池灘羊肉每公斤售價超過100元。鹽池灘羊集團董事長黃玉邦說,以“互聯網+”爲背景的新零售模式,將進一步帶動灘羊產業興旺,農民增收。

農民口袋鼓了,村子變美了,鹽池羣衆的精神生活也日益豐富。馮記溝鄉馬兒莊村廣場舞領隊尤金豔說:“以前村裏一到晚上基本看不到人,自從村裏安了路燈,大家忙完農活晚上到文化廣場跳跳廣場舞,舒坦得很。”

蹲點中,鹽池羣衆的“精氣神”讓記者印象深刻。“大有作爲鹽池縣,發揚革命好傳統;響應政策建家園,綠樹成蔭馬路寬……”在鹽池開往銀川市的班車上,72歲的夏源給大家即興表演了自編的快板。班車司機李師傅感慨地說:“政策這麼好,必須好好幹!”

“精準脫貧爲鄉村振興打下紮實基礎。我們一定守住生態底線,今後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擴展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讓老百姓更富、鄉村更美。”麻黃山鄉黨委副書記屈昊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