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其實除了包拯之外,中國還有許多其他的清官,他們的清廉不亞於包拯,在政績方面甚至還要遠勝包拯,不過他的名字卻鮮爲人知。

此人就是李振裕,是清代康熙朝的名臣和寵臣,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不過他的父親爲官和爲人都不怎麼樣,他的父親是明朝末年的進士,官至光祿寺卿,卻投降了李自成。

在李自成失敗之後,其父又投降了清朝,稱得上是三姓家奴,由於其父多次投降,到清朝時已經不怎麼受待見了,後來牽涉到了一個案件中,李振裕的童年遭遇家庭變故。

好在他從小就刻苦學習,在19歲時參加鄉試高中,28歲時考中進士,從此步入官場,起初他只是被安排在史館參與《明史》的編修,由於他知識淵博,被康熙帝看中。

1688年,進入官場十餘年的李振裕被康熙調去處理賑災,到了受災地後他挨家挨戶的實地探訪,及時安排開倉放糧,救活了許多的災民,在他返回朝廷時,災民沿途跪拜送行。

由於官聲好,康熙對李振裕也格外其中,1688年,孝莊太后升祠太廟在泰山落成,康熙下令讓李振裕代替去泰山祭拜,這種榮譽可謂是前所未有,1691年,康熙提升他爲工部尚書。

在擔任工部尚書期間,他有效的抵制了滿族官員對漢族的打壓,1699年,李振裕改任戶部尚書,這是一個掌握全國錢袋子的職位,當時許多官員都接着祝賀的名義來巴結他。

其中有一個叫朱富貴的山西鹽法道,這是專門負責地方鹽運的官,當時販賣私鹽非常賺錢,朝廷打擊也非常嚴苛,可是一些官員仗着山高皇帝遠,官商勾結販賣私鹽。

朱富貴找到李振裕謀求調到江浙去做官,並且還抬着一箱子東西送李振裕,不用多想就知道箱子裏面是什麼東西,李振裕並沒有拒絕幫忙,只是讓朱富貴帶走東西,回去等信。

之後李振裕派人暗中去調查朱富貴,發現他在任期間官鹽記錄都在虧空的,甚至還需要到外地調鹽進來才能達到平衡,李振裕知道里面有鬼卻仍不動聲色,第二天找來了朱富貴。

在給朱富貴完成調職後,李振裕還安排了一個人給朱富貴當幫手,其實這是一個臥底,在朱富貴身邊蒐集了許多貪污證據,一年後李振裕查訪鹽道,親手揪出了朱富貴這個貪官。

1709年,李振裕由於常年操勞,積勞成疾病逝在了任上,享年68歲,他一生不僅爲官清廉政績顯著,還著有《白石山房集》27卷,還參與了《清史稿》的部分編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