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慈禧掌權時期,僅有一個男人敢跟慈禧叫板,此人就是恭親王奕訢,在道光帝時期奕訢還跟咸豐爭奪過太子之外,衆所周知奕訢文武皆勝過咸豐,這一點咸豐也是知道。

不過咸豐用仁孝打動了道光帝,取得了太子之位,並且此後一直對奕?有所戒備,皇室的兄弟手足向來如此,這也不足爲奇,況且咸豐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心胸。

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咸豐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奕訢被留在北京善後,第二年7月,咸豐病死在熱河,當時皇子載淳年幼,咸豐就留下8個顧命大臣,以輔佐幼主。

按理說奕訢是有能力和資歷當顧命大臣的,可是咸豐擔心奕?有圖謀,所以把他排除在8大臣之外,這纔有了奕訢聯合慈禧的事,試想如果奕訢在8大臣之中,他還會聯合慈禧嗎?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奪權之後奕訢成爲了議政王,是軍機處的領班大臣,同時他還主管總理衙門的對外事務,此時的奕訢掌握了清朝的內政外交,成爲權奪後的最大受益者。

掌握大權的奕訢並沒有胡作非爲花天酒地,而是支持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辦洋務,新建了一些民辦工業,在向近代化邁步,同時也鎮壓了太平天國,一時間被譽爲“同治中興”。

這個功勞歸在了奕訢的頭上,當時人們稱他爲“賢王”,可慈禧會把大權拱手讓給奕訢嗎?當然不會,當時有一個御史彈劾奕訢,很可能是慈禧暗中指示的,不過沒有真憑實據。

可慈禧仍藉機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爲名,革去了奕訢的議政王一職,不准他干政,過了一段時間又讓他回到軍機處擔任大臣,一來一回,奕訢被慈禧玩弄於股掌。

由此可見奕訢不如慈禧有手腕,後來奕訢又幹了一件事,讓人們發現他不僅沒手腕,也沒有骨頭,1863年,清朝從英國買了幾艘船艦,開到中國時船還由英國人在指揮控制。

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對此嚴重不滿,清朝花錢養着的軍艦怎麼能有英國人控制,於是清朝下令遣散了船員,可是英國卻無理取鬧,要求清朝道歉賠款,奕訢竟然答應了。

7年後奕訢又幹了件丟人屈辱的事,1870年,天津羣衆焚燬教堂殺洋人,奕訢不問緣由一味的鎮壓,並且討好洋人,以求能夠息事寧人,最後還派大臣專門跑到法國去道歉。

奕訢的種種行爲,引起了朝內外嚴重的不滿,他的名譽下越來越差,期間由於慈禧的忌憚,對他是起用、打壓、又起用如此玩弄,1898年,奕訢病逝,享年65歲,結束了他浮浮沉沉的一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