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宫斗大剧中的勾心斗角基本都是围绕子嗣进行的,没有子嗣,即使像如懿得皇帝喜爱和信任也难让人服众,可见子嗣传承的重要性。

古代历来重视子嗣传宗接代,更何况是皇家要管理天下。但是矛盾的是因为权利财富的诱惑,天家的父子情,兄弟情都变得十分微妙,例如三国时曹丕和曹植的“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还有乾隆的大阿哥永璜因在皇后的丧仪上表现的不够悲伤,就被皇帝所厌弃。帝王为了自己的权势,残酷和血腥多多少少让儿女们感觉绝望和害怕。乾隆立十五阿哥永琰为太子,不能不说是因为他在儿子的养成和教育上有失败。

父母需教儿立身做人,乾隆也不例外

《梁启超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父母需教儿立身做人,乾隆也不例外

这里面包含了他对子女的殷切期盼,他是位了不起的父亲,所以他的九个子女皆有成就。其中我们耳熟的有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儿媳林徽因,著名建筑学家,诗人。

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极大,父母不仅要保证子女物质上的供给,更要涵养他们精神上的丰盈。

父母需教儿立身做人,乾隆也不例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