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群路和岩村路连成的生活区,对于在这里生活的人来说,买菜、送儿子上学、下班回家、坐在门口唠嗑。岩村路老柳州人也喜欢叫麻拐岩,麻拐岩小学,麻拐岩家具城,都在这条路上。

从荣军路口一路走到乐群路,没有什么代表性的高大上建筑,也没有什么如雷贯耳的网红小食,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稀松平常。

一头是光鲜亮丽的柳石路,另一边是大名鼎鼎的荣军路口美食街,掩在光芒下的乐群路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这条不过一千多米的街道,林立的居民楼下是种类不一的店铺,人来人往间浓缩着真实的市井生活。

1

乐群路是柳石路分支,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抗日斗争活动陈列馆起始,乐群社区是一个地域和人员较为复杂的社区;辖区内困难改制企业宿舍区较多,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

来往匆匆的车辆、年代不一的楼房、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各式各样的店铺、稍显密集的电动车修理店,把以前的老旧店铺取而代之,却依旧是一派历久弥新的繁荣景象。

也有本地人从小在这长大,一辈子都没“走出去”,在这里安逸的过完他们的一生。

乐群路和岩村路连成的生活区,对于在这里生活的人来说,买菜、送儿子上学、下班回家、坐在门口唠嗑……这些再正常不过的事件才能串起柳州人的一天。

2

早上吃汤粉、中午吃螺蛳粉是柳州人的必修课。关于柳州美味的记忆,从来不是停留在喧闹的商场里,真正的烟火味,只出没于那些带着历史感的街道里。

一条街道存在的时间久了,就容易滋养出美食。街坊邻居吃了数十年,自然是有味觉保证的。刘记大碗粉经营三十四年了,早已成为岩村路的金字招牌。

老板娘笑嘻嘻的一边跟我们聊天,手里熟练的一边汤粉、放料!从粉的份量、到高汤、卤菜、配菜,一路顺着盛下来,满满一大碗!

小板凳用来坐,高板凳用来放粉,是这里的经典操作,老熟客也会讲笑的叫这里“板凳粉”。

不管是带孩子来的家庭主妇,还是对这个味道眷恋不舍的大叔阿姨,24小时的大碗粉都有着十足的召唤力,骑着电车半小时来吃粉也是常事。

中午懒得做饭,来一碗分量十足的阿靖螺蛳粉。有嚼劲的米粉、脆嫩的青菜、爽口的酸笋和木耳,辣辣的汤汁让人欲罢不能。

大哥佬狗肉城、杨哥烧烤的秘制生牛.....每走一步都是家门口的美食,从清晨的大碗汤粉到深夜的烧烤啤酒,都是这条街上生动又平凡的市井日常。

3

岩村路与乐群路纵横交叉,岩村路的东面是荣军路,北面是乐群路中心线。岩村路老柳州人也喜欢叫麻拐岩,麻拐岩小学,麻拐岩家具城,都在这条路上。

这条路上有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岩村路小学,迄今已经成立67年,第十四中学创办于1974年,现今也是45年。

每到放学时间,学生们都会买上自己爱吃的小食,吃得有滋有味,心满意足。

然而那时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不经意,青春就耗在了这条时常拥挤的小道。

经常听人说去麻拐岩买家具,这些家具店。在老旧居民楼和高大树木的掩映下,整个街道显得格外有年代感。

门楣上延伸出来的遮阳棚展示着这里的沧桑,崭新的家具摆放在店里,归整有序。

4

乐群路的地段不要太好,地段繁华、交通便利,自然也少不了熙熙攘攘。

夏天的午后,阳光已经带了些燥热。隐于树梢后的居民楼,大都带着些时光的痕迹,自带一种恬静的气质。

路边陈旧的小房子里,摆满着香烟的透明柜台,守着个简陋小店的老爷爷。

隔壁的蔬菜店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满袋的蔬菜随意摆放,店主人却在路边闲聊。

小卖店门口的红砖墙上,半米高的位置都是可爱的粉笔字。

墙上订着计生委的宣传标语,从“少生孩子多种树”到如今热议的丁克征税,不生二胎就“罚款”,恍如隔世。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上演着。

古早的街头理发摊,走街串巷,技术一般,但是有人情味。

街道上有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柳州市五里卡粮库马鞍分库、柳州市青少年宫、鱼峰消防中队及天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

每次一说到乐群路,就少不了“辣子鸡”和寿衣香火,什么是辣子鸡?辣子鸡只是一道菜而已,红彤彤的辣椒太多了,必须要翻两下才能找到。

大概80年代中期,整条街一半都是棺材店和寿衣香火店。现在乐群路也只街尾有些店了,这个时代什么都可以做电商,也包括殡葬O2O电商。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路过寿衣店门口看到店里摆着的那些纸牛、纸人、花圈之类的,就觉得害怕,但是又很好奇,就是又怂又想看。

乐群路旁就是鱼峰山公园,也是每次路过一定会抬头看可爱的缆车,到现在也是一样。

当你坐在缆车里,窗外窗内风景滚动播出,无法倒带,不能换台。就像那些“好吃”“好玩”“青春回忆”,喜欢不喜欢也只能线性前进。

1400米的路长,从路边的灯亮起又熄灭,平凡带着琐碎嘈杂,又有些温情。

乐群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城中村,红灯区,香火,学校,废墟,市井美食……互不打扰相安无事,很有种大俗又大雅的特异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