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很想把胸中的涌动的东西写一写。看的过程中影厅很安静,没什么说话的声音,真是个难得的观影体验,所以动情之处丝毫不害羞地抹了几把泪。可这片确实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有些地方只是点到为止,完全只是真实的再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观众会因为片中小女孩的心忧而心忧,痛苦而痛苦,因为我们会回忆起自己成长的经历中那些同样心忧痛苦的时刻,但是这些时刻在我们那个时候是被压抑下来的。因为你不能“矫情”,这也是有些观众对片中女孩说的话。“父母不容易”,这是所有人对我们会说的话,“你要懂事”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教诲。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片中的李玩父亲有钱,有爷爷奶奶的细致的照顾生活,虽然也不可避免地重男轻女,但是他们对李玩的爱丝毫没有贬值,她还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甚至在学校有非常拿手的科目。从外人的角度来看,李玩就是那个长得还可以学习中上游的高冷女孩吧,是那种一般差生会羡慕的那种同学。你说你都有这么好的条件了,你还痛苦什么?你不能将心比心看看其他人多苦吗?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如果我们这样想问题,那就是站在片中的李玩父亲的立场了,恐怕也是背离了当初的自己了。李玩父亲自己经常在外忙碌,希望自己的闺女懂事给自己省点心,可是他忽略了自己的家人的感受,自己的爸妈要时刻照顾孙女,从衣食住行到人身安全,还要为李玩的各种小女生的心思担忧。就像片中他们情急中说的那样,养个娃不是养条狗啊。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李玩父亲忽略了自己的老父老母的感受,只是觉得自己的闺女已经很“省心”了,可是天下有真愿意做一个“省心”的孩子的人吗?养一个孩子又真的这么省心吗?父母他们没有自己的需要吗?电影里甚至都没有机会让他们说出来,我们能看到这里这个做儿子的是一定程度缺位的。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对于李玩呢,她是一个孩子,一开始生活中的所有的不舒服她都要发泄出来,她还不会隐藏自己的痛苦。慢慢地,她开始意识到周围的人做不到一言一行都围绕着自己转,虽然他们关心自己,但是自己的小小烦恼有时候还是要藏在心里,最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戴着耳机听着摇滚乐自己化解掉。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对于李玩这样的乖孩子,她的精神世界除了学习和来自少年的好奇心以外,就是渴盼家庭的关爱了。可是李玩感受不到父亲足够的关心,她的感情世界是空白的,父亲母亲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煎熬着青春期的日子。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所以其实那有限的精神空间对她非常的重要,她习惯了有小伙伴爱因斯坦陪在身边,她的精神追求就是学习物理。但是父亲和老师的不理解,让自己失去爱好,而要去学不喜欢的英语。后来她在演讲比赛中不意外地出丑,看到了父亲的失望。一次次让父亲骄傲或许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满足感,但是一次失望就足以摧垮她脆弱的心理。

《狗十三》不算是刻意煽情的电影,只是呈现了很多人的成长的隐痛

李玩最后似乎是想通了,她不光陪着爸爸应酬,甚至吃下了自己绝对不会去吃的狗肉。在父亲表露脆弱的时候李玩表现的很淡定,和父亲的内疚痛哭不同,李玩知道父亲需要发泄,因为她知道痛苦藏在心里多么的难受,她也开始理解父亲的不容易。但是李玩不可能彻底原谅,因为她自己的烦恼,是不得不放在成长的包袱里永远跟着的。李玩也许能原谅父亲,但是她更渴望父亲跟自己有一场彻底的对话。谁不需要呢?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幸运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