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你變成了一條狗:會看見一些原本看不見的東西。

一陣響動吵醒了張醫生,拿起手機後發現已經臨近中午十二點。

有些飢餓的張醫生趕緊起身準備回家,但就在他彎腰繫鞋帶的時候卻瞥見了異常。

左手背上不知何時長了幾根長長的體毛,在值班室耀眼的白熾燈下看起來似乎呈現出金黃色。

隨手拔去這幾根體毛後,張醫生拖着疲憊的身軀離開了醫院。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正在讀高中二年級的女兒,溫柔賢惠的妻子,身體硬朗的父母,還有一條正值壯年的中華田園犬。

推開家門後,家人正在喫中飯。

或許是已經習慣了張醫生的作息習慣,正在喫飯的家人並沒有理會他。

父母總是埋怨自己不能抽出時間來陪伴,妻子總是抱怨自己事業停滯不前,孩子總是抱怨自己不能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撐。

“院長說沒有國自然項目就評不上主任醫師,爭取明年吧”躺在沙發上的張醫生對着妻子說。

“用了這麼多年的理由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是在搪塞”妻子一邊喫着飯一邊頭也沒有抬。

已經工作十九年的張醫生,對評主任醫師職稱一事早就心灰意冷了。

論業務能力能夠超過張醫生的沒有幾個人,論通過職稱考試的時間他也是比較早的。

但,張醫生卻被卡在了科研項目和論文上。

會寫論文就能看病了嗎?

看病一定要寫論文嗎?

有人說看病不一定要寫論文,但能寫論文的醫生一定能更好的看病。

張醫生無法抗拒這個在全國都通用的唯論文趨勢,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一個只想看好病的醫生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

曾經不止一次有人找到張醫生:“全程負責國自然課題,只需要一筆費用。”

起初張醫生對這種作弊犯罪行不僅爲不屑一顧,而且對方開出的價碼也確實超出了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後來,遲遲評不上職稱的張醫生卻又因爲網絡上被不斷曝光的虛假論文新聞而忐忑不安。

就這樣,張醫生在猶猶豫豫反反覆覆恐恐慌慌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

“評不上就不評,不就是少拿點工資嗎?”張醫生的媽媽寬慰道。

但是,張醫生自己卻知道這並不只是少拿一點工資的事情,而是涉及到顏面的問題。

有一樣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牢牢佔據了中國人的心,那就是面子。

那條叫做小灰的中華田園犬蹲在張醫生的腳下親熱的搖着尾巴,似乎要對張醫生訴說着什麼。

看着眼前搖着尾巴的小灰,張醫生突然產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活的還沒有一條狗瀟灑!

“我後天要參加夏令營,給我兩千塊錢!”喫完飯後女兒開口說出了自己回家後的第一句話。

張醫生覺得自己已經難以同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兒溝通:“模擬考試考的怎麼樣?”。

“作爲醫生的女兒,你覺得我會考的怎麼樣?”

看着女兒挑釁的表情,張醫生很想給她一個耳光,但他終究還是忍住了。

因爲在張醫生的心理,自己始終是愧對女兒的。

女兒小時候反覆熱性驚厥時自己沒有陪伴在身邊,上學後又常常不能出席學校的活動。

曾經醫生這個職業時女兒的驕傲,如今卻成了女兒心中的噩夢。

甚至在自己不經意間女兒便已經長大了,而作爲父親卻並沒有出現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

也正是因爲自己極少關心女兒,所以才導致了自己同女兒之間的代溝。

父母喫完後已經離開,只有妻子還在收拾着碗筷。

“我最近總是覺得不舒服”張醫生向妻子說出了自己最近的身體狀況。

大約從半個月前起,張醫生便莫名其妙的開始出現了乏力,偶爾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

“你不是經常身體不舒服嗎?”

很明顯,張醫生的話並沒有引起妻子的重視,因爲常年累月的超負荷工作的張醫生經常向妻子說起這句話。

只有張醫生自己知道現在的感覺同長時間工作後的勞累有着明顯的不同,但自己卻又說不出來異樣。

沒有從妻子口中得到關心的張醫生帶着一絲失望沉默了,眼前這位自己深愛的女人不知從何時起也漸行漸遠了。

“要真是不舒服,明天就去看醫生?”妻子說着話轉身離開了。

所有人都離開了,沒有人注意到張醫生的心理變化,除了那條還在搖着尾巴的小灰。

有時候張醫生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失敗者,失敗到極度渴望變化,失敗到不如一死了之。

當初心懷救死扶傷的理想選擇了醫學,工作後卻發現滿是坎坷與彷徨。

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自己都將大部分時間投入了同死神鬥爭的戰場中去。

可是,在工作19年之後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

遲遲評不上的職稱,越發惡劣的醫患關係,叛逆的女兒,漸行漸遠的妻子.......

"或許自己早應該放下工作,迴歸家庭?"獨自一個躺在沙發上的張醫生心理默默追悔着。

“如果真的給你一次機會,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我肯定不會在選擇做醫生了!”張醫生絲毫沒有思考的脫口而出。

說出這句話後,他才突然想起:這是誰的聲音?誰在同我說話?

除了腳下搖着尾巴的小灰,整個房間裏並沒有任何人。

“一定是我太勞累太敏感了”張醫生用這種藉口來解釋了剛纔聽見的話。

然而小灰卻張大了眼睛看着再次沉睡下去的張醫生,似乎在張醫生的身體內正發生着某些能夠讓一條狗興奮的變化。

未完待續........

《醫生變狗記》是我最近更新的短篇故事,請大家持續關注。

人到中年,會遇見各種困惑:事業的不順,家庭的不和,身心的疲乏......

你是否想過改變這種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你是否想過去尋找那些已經失去的自我?

你想過沒有,如果自己某一天突然變成了一條狗,自己的生活會經歷着怎麼樣的變化?

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作者簡介:最後一支多巴胺(同名公衆號),三甲醫院急診醫生,醫學科普作家。2015/2016/2017年度優質頭條號。

點擊下面鏈接,閱讀更多文章

李醫生之死籌款一百萬,喫人血饅頭,良心何在?驚險!一次免費心電圖救了兩條命!作爲一名醫生,我希望他們放棄搶救!“最後一支多巴胺”是我的個人公衆號,試圖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用簡單的文字描繪複雜的人世間;用真實的故事科普基礎的醫學常識。本公衆號內容均屬個人原創,如需要轉載,請微信留言或發郵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