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桷(1090-1154),原名纬,又名庆隆,字季壬,自号无相居士,原籍浙江温州府平阳蒲门(今属苍南),祖上迁居福建长溪二十四都雁溪(今福鼎市管阳溪头村)。宋元佑五年(1090)出生。官宦世家,崇文尚德,家教甚严。桷以上舍贡生入太学。政和二年(1112),登进士,殿试第三名,例取三鼎甲探花。

  一生历哲宗、徽宗、钦宗、高宗等朝代,是南北宋一位军政要员。力主抗金,三平兵乱,五遭贬黜,仕途坎坷。廉正自守,拒收三万八千贯番宝。朝廷敕封护国监察“给老”。

  政和八年,在提点福建路刑狱任上,值福州防秋兵变,谋杀安抚知州事,陈桷不计个人安危,亲入乱兵中,晓以法理,权以利害,导以去从。乱兵要求谎奏“帅臣自毙”以免罪,陈桷佯诺;却派员飞章上奏,自责前奏不实以请罪。朝廷使自行处置。陈桷趁乱兵调走时,追杀其中首犯二十余人。

  十年,复召为太常少卿。适编类徽宗御书成,诏藏敷文阁,桷以为:“旧制自龙图至徽猷皆设学士、待制,杂压著令,龙图在朝请大夫之上,至徽猷在承议郎之上,每阁相去稍远,议者疑其不伦。直敷文阁者缀徽猷则与诸阁小异,除之则班列太卑,欲参酌取中,并为一列,不必相远,庶几名位有伦,仰称陛下严奉祖宗谟训之意。”又言:“祫祭用太牢,此祀典之常。驻跸之初,未能备礼,止用一羊,乞检会绍兴六年诏旨,复用太牢。

  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赐三品服。普安郡王出阁,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典故。桷等议以国本未立,宜厚其礼以系天下望,乃以《皇子出阁礼例》上之,或以为太重。诏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与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属王普苏籍并罢。寻以桷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陈桷在广南东路赴任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

  陈桷官葬于宋绍熙三年(1192年)八月初六日申时,南宋临安府朝廷官员有户部侍郎吏宣官、按察司、保官、布政司使、福建道南察院、奏官、当府太尊宋宗绍、胡景存、萧东保等;六部尚书左右侍郎潘景琳、范整、金广文等;朕、臣、国、部、司、府使杨宗美、李成等;光禄、太常、鸿胪寺卿高真、刘存等和长溪县、罗源县、福清县、温州府文昌、王再显、高永昌等地方官员,其中八抬大员二十四人、四抬大轿八人,及随从、轿夫、马夫等近千人,千里迢迢来到长溪二十四都广化墓,为荣爵护国给陈桷施以朝祭官葬之礼。

  据陈傅良撰写的《陈季阳墓志铭》记载:“公姓陈氏讳义民字季阳,温瑞安人……吾州陈氏族最大,而谱残阙,间相与问系,皆曰闽徙或曰本开封。余儿时,诸父尝言故礼部侍郎桷自平阳使来合谱,以两家所出县乡里皆合……。”说明陈桷与陈傅良祖上一样“闽徙”。另外,其他有关记载陈傅良资料还显示其祖上是长溪赤岸迁来。

  ▍内容来源:福鼎县志陈季阳墓志铭等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平台倾向:文化。资讯。收费推广

  ▍法律顾问: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