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初六(2018年915日)是淨宗初祖慧遠法師圓寂日

慧遠大師(334—416),俗姓賈,中國東晉時人,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寧武附近),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居廬山,與劉遺民等同修淨土,爲淨土宗之始祖。遠公從小資質聰穎,勤思敏學,十三歲時便隨舅父令狐氏遊學許昌、洛陽等地。精通儒學,旁通老莊。二十一歲時,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於是悟徹真諦,於是發心舍俗出家,隨從道安法師修行。慧遠引老莊義爲連類以解說佛經《高僧傳》,及以道家道體的永常不減,來詮釋法性。

生平

西元365年,由於時事動盪,隨同道安法師等,到襄陽弘傳聖教。晉孝武帝太元三年(西元378年),前秦兵圍襄陽,道安法師爲免徒衆遭受戰禍,於是分遣大衆往各地佈教,慧遠大師亦率弟子數十人南下,客居於荊州上明寺。西元381年,欲往羅浮山(今廣東境內)靜修弘教,路經潯陽(今江西九江)見廬山峯林閒曠秀麗,正是修行的好處所,即定居於此,建造精舍龍泉寺,領衆清修,弘法濟生。後來由於各地高僧名士望風而來者日益增多,龍泉寺已不敷使用。於是,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全力資助下,在廬山東面,重新建立寺院東林寺,作爲集衆行道的場所。後遂成中國佛教淨土宗著名的發源地之一。

西元402年,大師主持東林寺道風日盛,由於大師德行感召,各方名僧雅士都不期而至。如彭城(今江蘇銅山縣)劉遺民,雁門周續之,豫章雷次宗,新蔡(今河南汝陽)畢穎之,南陽(今河南南陽)宗炳,張季碩等,此皆當世俊傑名士,都捨棄世間名聞利養,前來親近大師修行辦道。可見大師在當時的影響是何等的巨大。大師觀察此會大衆真爲生死而來,便對大衆說:“諸君之來,能無意於淨土乎?”於是與劉遺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廬山般若臺精舍無量壽佛像前,建齋發誓:“衆等齊心潛修淨土法門,以期共生西方極樂世界”。並約定:“因衆人根器不同,福德有別,先得往生極樂淨土者,需幫助提攜後進者,以達到同生無量壽佛極樂國土之目的”。又命劉遺民着《發願文》,刻於石碑上。

又有王喬之等人作《唸佛三昧詩》以表達自己的志願。大師也爲之作序,序中說:“夫稱三昧者何?專思寂想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寂則氣虛神朗,氣虛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者,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又諸三昧,其名甚衆,功高易進,唸佛爲先。何者?窮玄極寂,尊號如來,體神合變,應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緣以成鑑,鑑明則內照交映,而萬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聞見行焉。於是睹夫淵凝虛鏡之體,則悟靈相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以叩心聽,則塵累每消,滯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與於此哉?……是以奉法諸賢,或思一揆之契。感寸陰之頹影,懼來儲之未積,於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寢,夙興唯勤。庶夫貞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臨津濟物,與九流而同往。仰援超步拔茅之興,俯引弱進垂策其後,以此覽衆篇之揮翰,豈徒文詠而已哉?”此次集會前,大師曾率衆於東林寺前鑿池種植白蓮,是以中國佛教史上稱此集結爲“結白蓮社”,或簡稱“結蓮社”,並確認爲中國淨土宗之始。而淨土一教後來之立宗,也因之而又稱爲“蓮宗”。

大師自西元381年到廬山以來,歷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平時經行,迎送客友均以虎溪爲界。縱然是當朝帝王晉安帝相邀,也稱病不出,在東林寺界內,志心於淨土,用功辦道,著書立說,弘傳聖教,將全部身心都奉獻於道場,奉獻於佛教。直至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西元416年),大師自知宿緣已盡,安然示寂於東林寺。時年八十有三,僧臘六十三年。潯陽太守阮侃及弟子將其安葬於廬山西嶺,門下名士謝靈運爲撰碑文,歌頌大師的德行及其光輝一生。

貢獻

創建四字真經

爲使廣大信衆更好地崇信佛法,慧遠大師還依據《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往生論》,創建了口唸“阿彌陀佛”四字真經,即可往生阿彌陀佛主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理論和簡便易行的修行方法。

中國茶文化

“茶禪一味”源遠流長。佛教對茶道的滲透,《廬山乃志》中有記載:“晉朝以來,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植。”相傳,廬山雲霧茶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來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爲家生茶。他曾以自種自制茶款待好友,常話茶吟詩,敘事談經,通宵達旦。到了唐代,廬山之茶已很出名了。宋代,廬山名茶被列爲進獻皇帝的“貢茶”。另外民歌《茉莉花》由北方傳入江南,也有可能是慧遠所爲。茉莉花原產於印度,東漢永平十一年隨佛教傳入中國山西的五臺山,而自從茉莉花傳入五臺山,深受僧人們喜愛,於是,譜寫佛樂的僧人便譜寫了以茉莉花爲原型的佛樂《八段錦》。之後,隨着僧人們四處雲遊,該曲傳入江南,經後人加工,成了風靡江南的民歌。

中國山水文學

慧遠並不是專門從事山水文化的發展者。但是,由於他的人生的燦爛,便使得中國傳統的山水文化濃烈的人生色彩更具有基因上的穩固性。

東晉時代,是一個對自然山水覺醒的時代。《遊記》最早誕生在此時。東晉隆安四年(400年)仲夏,慧遠率領弟子三十餘人遊廬山石門澗,這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組團文化旅遊”。慧遠率弟子們從東林寺出發,到石門澗後,弟子們興奮得紛紛吟詩作賦。慧遠也寫了詩,併爲大家的詩作寫了“序”,即《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並序》。這《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序》也被史學界定爲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遊記名篇。其手法採取了分類描繪,把石門澗景物先融貫於胸,然後分別繪出山、水、石、樹之狀,宛如一幅幅畫圖,把石門澗奇景展現在人們面前。這種描繪手法是我國山水遊記中的第一篇絕作,對我國山水散文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慧遠的高徒宗炳,他的山水畫對後世影響深遠。宗炳——“蓮社”十八高賢之一。宗炳第一次和廬山結緣就修改了他的人生設計——他在廬山短短的50天裏,染上了遊山玩水的癖好。自此,對自然美的探尋便成了他生命的強大推動力,成了他造就自己生命光輝的起點。宗炳那篇《畫山水序》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畫論。

 

極具魅力的自然景觀,加上東晉時期慧遠、宗炳、陶淵明、陸修靜、謝靈運、鮑照等名人捷足先登的文化喧染影響,使得後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熱衷薈萃廬山,遊歷樂此不疲。

中華氣功

慧遠大師留給人們的不僅是一種佛教思想,而且有一種人們可以親身感覺到、體驗到的東西———大雁氣功。相傳大雁氣功由晉代高僧道安所創,慧遠是道安最高得意的門生之一,慧遠完全繼承了道安祖師創立的大雁功法,並歷代單傳。大雁氣功的形成與道家文化有着不可分離的淵源。

著作

《大智論要略》二十卷(亦名《釋論要鈔》)、《不敬王者論》一卷、《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並羅什答)》三卷、《大智論序》一卷、《阿毗曇心序》一卷、《三法度序》一卷、《妙法蓮華經序》一卷、《明報應論》一卷、《修行方便禪經序》一卷、《辯心識論》一卷、《法性論》一卷、《沙門祖服法論》一卷、《釋三報論》一卷、《佛影贊》一卷。

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天天梵音

天天梵音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靜心聽梵音,佛渡有緣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