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田黃產自福建壽山縣,是壽山石裏頂級的一種。有句古話“一兩田黃三兩金”可以在古代田黃的價值就已經被發現。黃和皇是諧音,所以古代只有皇帝可以使用,這更表明了田黃的珍貴性。那麼,田黃現如今的價格怎麼樣?針對入行新手,我們再說說怎樣快速鑑定田黃石和價值幾何?

田黃石簡介: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壽山石優良品種。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爲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田黃石的名稱由來:

田黃究竟從何而得名?簡而言之,在稻田裏發現的黃色彩石。田黃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數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纔有。且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採,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無數次,如今已開採殆盡,上乘的田黃早已是無價之寶。古時即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而今已該是“兩”對“斤”了,故田黃的價格漲勢迅猛。

如何鑑別田黃石: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爲山料,呈棱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其棱角逐漸圓化,形成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棱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棱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爲掘性石或山料磨製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重量一般爲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其外表會形成不同特徵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爲厚皮(>1mm)、薄皮(

3.蘿蔔絲紋

採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爲條帶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爲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爲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爲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4.紅格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裏,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爲白色裂隙,則稱爲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象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田黃的造假方法五花八門,第一,用產於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冒充田黃。外觀類似田黃,但其本身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無“蘿蔔絲紋”而有“鴿眼砂”;第二,將許多小塊田黃(小於30g)拼接爲大塊田黃,並在拼接處以工藝手段掩蓋其痕跡。第三,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冒充田黃。

決定田黃石價格的因素又是什麼:

1、 看蘿蔔絲

壽山田黃石的肌理隱現蘿蔔絲紋,以絲紋細膩均勻明顯的爲上品,雜亂、粗絲爲下品。這是田黃的基本特徵,但有少數的田黃石沒有絲,例如通透度極強的田黃凍石。

2、看錶皮

田黃因經流水沖刷外表展現出來是鵝卵型的,真皮表面上通常呈現粗糙不平整的形貌,會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坑和溝槽,我們稱之爲“磨蝕坑”、“磨石溝”,用放大鏡觀察往往類似雞蛋皮狀或毛孔狀。而假皮表面一般比較平整,偶爾也可見到爲了仿真在假皮上製作的一些麻點和凹坑,但比較整齊死板,可見人工打磨痕跡。

3、看色澤

田黃石色澤區分有橘紅色、黃金黃、枇杷黃、熟慄黃、雞油黃、桐油黃、皁黃、黑田黃、白田黃、灰田黃等等。至於何種色澤爲貴,歷來都是爭議的熱點,但越是濃黃的田黃越貴更符合時下的觀點。

近年來隨着田黃價格的升高,人工染色石頭出現得越來越多,田黃的皮色因有長期的風化和致色離子(Fe3+、Mn4+)浸染,通常不均勻,有層次,變化較大,色調自然;而人工染色的假皮通常比較鮮豔,單調無層次,不自然。

4、看純淨度

純淨無雜爲上品,田黃形成歷經溪水千萬年沖刷,多將內裏的雜質沖洗乾淨,好的田黃應該是表裏如一,沒有雜質(紅筋格除外)。坑頭田由於埋藏、溪水沖刷時間短,有雜質黑點,這也是她重要的辨別標準。

5、看凝潤度

田黃石的手感不論是剛出土的還是雕刻成品的,上手特別的綿、潤、膩,如同撫摸新生兒的肌膚般,撫摸會有冒油的感覺;摩擦幾下慢慢的離開,手指似乎和石頭之間有了粘性,這也是識別田黃的一個重要依據。

6、看雕工

拍賣會上,清代的林清卿、楊玉璇等名人的拍出的價格令人咋舌,這已遠遠超出材質的範圍;而現代的一些名家的作品,也引起很多收藏家的推祟。可見田黃的作品高低,石質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工藝的好壞影響至關重要。

田黃種類: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田黃凍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着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爲名貴。

銀裹

金田黃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蔔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者爲最佳。

白田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着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

金裹銀田黃

雞油黃

桔皮黃:刻石出產於中坂區,色澤豔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桔皮黃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爲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裏面的黃色,反差尤爲強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於壽山溪中,或農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積存於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爲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石質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蔔絲紋。

烏鴉皮

硬田石:凡質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的田石,統稱爲硬田石,是田黃石的下品。

硬田石

橘皮紅田:主要產於上坂和中坂。又名"紅田"、"紅田石",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豔通明,稱"橘皮紅田"。紅田極爲少見,色如丹棗者,極爲罕見。其質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蔔紋,是稀有的石種。

博物館

,徵購,藏品139,6737,1711

身爲"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中以黃色爲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釐米3。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尤爲引人注目的是其肌裏隱約可見蘿蔔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爲田黃石所獨有的外觀特徵,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其石質來說,仍以純淨爲貴。

田黃

田黃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因其珍稀難覓,價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或以次充好,或製假亂真,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必須加以防備。

田黃石市場:

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股票市場的一路走跌,甚至連年初一度被熱炒的黃金市場,近期也開始出現下滑,手裏的錢該往哪花?藝術品市場,眼下成了諸多投資客新的投資目標,據不完全統計,上億元的作品就高達20多件,標誌着億元時代來臨。甚至在競拍過程中,競價都已經開始以千萬爲單位增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辦公室的楊軍告訴記者,就目前的投資市場來看,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不管企業還是個人,手裏的錢都在成倍增長,用在投資上的錢也就越來越多。而藝術品市場,歷來增值空間比較大,因此投資客們將熱錢投入藝術品市場,實屬正常現象。現在只是一個平均水平,在未來的短期時間內,別說上億,上十億都指日可待。

據瞭解,2014年5月在北京保利春季拍賣中,一件吳昌碩雕刻的田黃石印章成交價爲1380萬元人們幣。這件田黃石印章5年前僅拍235.2萬元,5年中價格大漲6倍,漲幅令人咋舌。眼下,質量上等的精品田黃石價格已經升至20萬元1克。俗話說,“一兩田黃十兩金”,可如今這市場行情已經堪比“一兩田黃萬兩金”。

田黃石成交價格:

赤壁夜遊 壽山田黃石擺件 2012.5萬 2011-11-13

明末清初·王定雕田黃石博 1150萬 2012-12-30

林壽煁作田黃石香山九老薄 1035萬 2013-07-07

田黃石九螭獻寶章 1035萬 2013-10-28

林飛作 田黃石雙子彌勒擺 977.5萬 2014-05-24

對於藏家來說,伴隨着壽山石價格上漲,有些人從中謀得暴利,難免使其他收藏愛好者眼紅,也想收藏一些印章、印石。但也有不少藏家成爲市場的犧牲品,源於印章種類繁多,印文風各異,市面上的假冒印章也非常多,一旦藏家專業不夠過硬,就容易上當受騙。那麼收藏田黃石印章具體要注意什麼呢,印石市場巨大,但贗品較多。

因此,對於藏家來說,收藏印章、印石需要具備一定的鑑賞知識,提高藝術鑑賞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選擇藏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收藏機構,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針對目前雖然田黃市場走向良好,但是由於徵集到好的田黃石非常難,出現高價拍品仍是可遇而不可求。深圳御寶軒正在展出的此組田黃石印章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保值增值功能,其投資潛力不可限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