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遷子女的年:異鄉團圓幸福不減

圖爲黃立和子女們爲家人錄製的祝福視頻截圖。

“爺爺奶奶,我們過年不回家了,祝你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春節期間,在廈門市總工會徵集的一條留廈職工視頻中,黃立(應採訪對象要求化名)和3個子女一起通過鏡頭爲家人送上祝福。因爲過年期間需要在廠裏值班,黃立沒有帶孩子回老家,而是全家人在廈門過了一個簡單的春節。

像黃立的孩子一樣,春節期間,不少隨遷子女與在外打工的父母一起留在城市中,沒有回老家過年。擁有父母陪伴的他們,在他鄉體會到的年味兒雖有所不同,但仍幸福滿滿。

最留戀老家的年味兒:游龍、放鞭炮、喫傳統小喫

黃立的老家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2004年來到廈門打工,現在是集美區一家服裝廠的紡織技術工;妻子老家在漳州農村,現在廈門一家牀墊廠從事輕紡工作。家裏大兒子11歲,兩個女兒分別爲9歲和6歲。

這並不是黃立第一次沒回老家過年,不過,一家五口的團圓是近兩年才得以實現的,因此黃立格外珍惜。此前孩子年齡尚小時,直到前兩年,他和妻子才把三個孩子都接到身邊,一家五口人住在集美區一室一廳的出租屋裏。“擠是擠了點,但每天都能陪陪孩子,也值得了。”

沒回老家的黃立今年在廈門延續了老家過年的風俗:農曆臘月二十七清掃房屋,臘月二十九貼上買來的春聯,除夕夜做了三明老家的傳統小喫米粿,大年初一早上喫素、煮麪線……“城裏過年太冷清了,也是爲了給孩子們多營造一點過年的感覺。”黃立說,往年在農村老家過年時,孩子們特別喜歡游龍、放鞭炮等各種年俗活動以及家鄉的特色菜餚,這些在城市裏無法體驗到,只好在家做一點簡單的小喫懷念家鄉的味道。

“老家親戚多,在農村過年時,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到表哥表姐家一起玩,還能在田野裏撒歡兒。”相比之下,在城裏過年親戚朋友少了很多。“平時孩子們就沒那麼多玩伴,出租屋地方小沒處玩,感覺比較壓抑。”黃立說,爲了補償孩子,新年裏給每個孩子發了紅包,還帶着孩子們去同在廈門的親戚家串門。

黃立說,大兒子和二女兒比較懂事,“不太會撒嬌”,對於沒回老家過年沒有說過什麼,只有小女兒說自己“很想爺爺”。但黃立看得出,比起在城市,孩子們還是更留戀老家熱鬧的年味兒。黃立希望今後能努力紮根廈門,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也能在過年時儘量滿足孩子們回老家的心願。

過一個不同的新年:品閩南菜、遊鼓浪嶼

與黃立一樣,在廈門打工的楊軒也沒有帶孩子回老家過年。楊軒老家在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他與父親都是建築工地上的木工。5年前,楊軒來到廈門打工後,經常無法回家過年,直到兩年前才把8歲的女兒接來上學。由於妻子仍在貴州打工,一家人聚少離多。今年春節,楊軒把在貴州老家的母親和妻子接來了廈門,一家人度過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新年。

全家人難得在廈門相聚,2月4日除夕當天的年夜飯,楊軒讓第一次來廈門的母親品嚐到了地道的閩南菜。大年初一,楊軒帶着全家人在廈門島內遊玩,並坐船去了鼓浪嶼。楊軒說,這還是女兒來廈門後第一次去鼓浪嶼,上島後格外開心。“因爲平時我在島外工地忙項目,很少有空帶孩子出去玩,這下算實現了她的小心願。今年在外地也和家人過了一個豐富的新年。”楊軒說。

大年初二那天,楊軒帶着全家人去了遊樂園,這也是女兒第一次去遊樂園。當全家人坐在慢慢旋轉的摩天輪上時,女兒感到新奇又激動。“女兒以前一直在貴州的山區生活,很難接觸到這些。”

假期期間,楊軒還帶着女兒去買了新衣服,與家人在電影院一起看了電影。楊軒說,自己把女兒帶到廈門學習、生活,也是希望她能夠在這裏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令他驕傲的是,女兒上學期考到了班級第6名,生活上也漸漸習慣了,“她每天放學時都很開心”。

楊軒是土家族,以往在貴州老家過年時,女兒最喜歡做的就是穿上民族服飾跳舞迎新年,他則喜歡回家喫土家族的特色家鄉菜,陪女兒一起在河裏抓魚、游泳。儘管今年新年沒有回家鄉,但他覺得和家人在廈門過的新年非常充實。“女兒平時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和奶奶,無論在哪裏,家人團圓在一起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