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嵐

新聞

封面故事

齊魯重器的下半場

▲2017年2月13日,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在山東煙臺交付。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指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發揮國有企業在動能轉換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同時還指出“山東將努力建設國際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

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的聯姻直指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下,越來越多的齊魯重器開啓了它們的下半場。

濟南二機牀爭勝國際高端市場

在繁忙的南辛莊西路和經十路路口,寫着“濟南二機牀”五個大字的紅色高樓穩重而傳統。機牀產業距離普通人生活較遠,所以許多人對這家企業瞭解不多。

實際上,濟南二機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機械壓力機和金屬切削機牀製造企業,有着81年的建廠歷史,是新中國機牀工業的“十八羅漢”之一。1953年我國第一臺大型龍門刨牀就由它創造。

如今,這家老國企堅守寂寞,心無旁騖,從學習國外技術到領先世界,成爲“中國製造”的代言人之一。

二機牀主打的一類產品是衝壓生產線。每一輛汽車的問世,“衝壓”是第一道工序。目前,濟南二機牀躋身世界三大沖壓裝備製造商,衝壓線效率已達18次/分鐘,世界領先。

其機械衝壓線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佔有率各達80%、40%以上,裝備被通用、福特、大衆、路虎、沃爾沃等國內多個合資品牌採用,並出口北美、東南亞等海外汽車主機廠。過去一年的生產總量相當於改革開放前30年的產量,機械衝壓線訂單量已連續7年世界第一。

其董事長張志剛曾提出,要以做細做實中國製造,做優做強中國“質造”,做高做精中國“智造”爲主線,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專注研發原創的高附加值產品,推動中國製造和服務邁上中高端,打造國際市場的創新名片。

濟南二機牀只是山東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縮影。

裝備製造業爲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生產技術裝備,是工業之基,是關係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大國重器”。山東是裝備製造業大省,2017年全省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3.86萬億元,佔全省工業的27%,規模居全國第3位。但比起廣東、江蘇等裝備產業強省,山東的裝備製造業仍存在高端裝備佔比不高(佔27%左右)、電子信息裝備佔比低、本土配套率有待加強等短板。爲了推動裝備產業高端化發展,山東先後印發實施了《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山東省智能裝備發展指導意見》,引領高端裝備的發展。

重視創新、提升軟實力

新舊動能轉換,主戰場在企業。一直以來,山東裝備製造業企業以高新技術爲引領,緊盯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將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謀求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海工裝備等海洋重器的不斷突破也成爲山東高端裝備製造的方向之一。

2017年2月13日,由中集集團旗下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建造的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命名交付。其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鑽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青島港集團主導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位於青島前灣港區四期5-10泊位,其精準規劃佈局,融合物聯網等尖端信息技術,數十家合作方參與,從2013年10月碼頭正式立項,到2017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僅用3年多時間完成了國外同類碼頭8-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建設成本僅爲國外同類碼頭的75%左右,開創了低成本、短週期、高起點、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青島模式”。

同時,山東企業在重視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善抓市場,善用工業設計、“互聯網+”等手段提升自身軟實力,在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做出積極探索。

今年2月,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Ⅱ》播出,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作爲互聯網工業的標杆性企業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代表,在第7集“智造先鋒”中亮相,爲觀衆展示了個性化定製轉型中如何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以工業化的手段、效率及成本製造個性化的產品。

酷特智能是全球唯一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系統,打破了工業化和個性化的生產悖論,爲中國的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可落地的實踐案例。通過存儲的百萬萬億個性化定製數據的組合,實現服裝的個性化定製。同時,形成可跨行業複製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解決方案。7秒鐘完成服裝個性化打版、每天完成4000件套個性化服裝生產,生產效率是過去的100倍,一系列數字體現出“先鋒之智”。

產業集羣激發更多潛能

在青島城陽棘洪灘的“動車小鎮”,全國近60%的動車、25%的地鐵出自這裏。從中車四方搬遷至此的一個企業,到拉起一個570億元軌交企業集羣,青島市政府“個性化”服務起到關鍵作用。

幾年前,中車四方抓住高鐵機遇,老廠址不夠用了,青島市政府幫企業在棘洪灘找到了更大的土地。隨後,又引導四方龐巴迪等龍頭企業也遷過來,引進高鐵座椅、高鐵空調等配套企業和研發高鐵新材料的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目前,這裏已聚集了120多家整車裝備及零配件配套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餘家,形成了便捷的“配套圈”。

棘洪灘原來是一片鹽鹼灘,交通不便。佈局基礎設施時,城陽區和中車四方一起做規劃,最大限度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近年來,青島市又規劃了“動車小鎮”,以世界軌交產業“硅谷”爲目標,不遺餘力“引爆”小鎮,對高端軌交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強。

去年9月,中車集團獲批和青島市共同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車提出,需要建一條100公里的試驗線。這個跨區、甚至跨市的設施非同小可,勢必需要巨大的投資和衆多協調、拆遷工作。但青島市政府馬上動起來,千方百計想辦法。

政府服務的效率轉化成了企業的效率。青島市經信委裝備工業處處長郭林旗向記者介紹,在中車系統中,青島四方是造車最多、效益最高的。

青島則收穫了一個個產業集羣。圍繞搬遷後的北船重工,青島西海岸培育起來了千億級的海洋工程與裝備產業集羣;圍繞即墨一汽大衆工廠,正培育千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羣……

青島圍繞龍頭企業培育集羣的做法代表了山東高端裝備產業集羣化的方向。加大產業基地、園區的培育建設,促進高端裝備集聚、集約發展,強化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是我省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路徑。目前,山東正在制定高端裝備製造業專項規劃,也將劃定一些集羣予以重點建設。

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政府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也要挖掘並釋放更多潛能。

6月29日,由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牽頭,聯合8所高校、5家科研院所、100餘家重點企業,成立了山東省智能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李培根院士領銜,包含5名長江學者和省內外該領域的衆多知名專家學者。

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院長林江海告訴記者,裝備製造業中有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有的企業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公共服務平臺聚集人才、整合資源,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產學研用結合等方面幫一把。這些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將成爲山東高端裝備產業提速和破局的另一段起點。

齊魯重器的下半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