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衡量地震大小的相對量度叫地震震級;地震引起地面的震動及其影響的強弱程度叫地震烈度。那麼他們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區別呢?舉個例子來說:

  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

  烈度則象屋子裏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大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它的範圍在1 — 10級之間。地震愈大,震級數字也愈大。震級每高出一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概高出30倍。

  一般小於2.5級的地震人無感覺,2.5級以上人有感覺。

  我們具體來根據感知程度看看如何分類的:

  M<1級 的地震稱爲極微震

  1≤M<3級 的地震稱爲微震

  3≤M<5級 的地震稱爲小[地]震

  5≤M<7級 的地震稱爲中[等地]震

  M≥ 7級 的地震稱爲大地震

  M≥ 8 級 的地震稱爲特大地震

  那麼,地震的威力有多大呢?

  據說,5.5級地震威力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威力那麼大。

  ...

  ——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在不同地點造成破壞的程度,分爲12級,用羅馬數字表示(Ⅰ~Ⅻ)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着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爲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樣,當地的地質構造是否穩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築物是否堅固耐震,對於當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關係。

  所以,

  判斷一地地震烈度一定要考慮以下五個要素:

  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建築物

  烈度感應參考

  Ⅰ~ Ⅱ度:無感

  Ⅲ度:少數人有感,儀器能記錄到

  Ⅳ-Ⅴ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擺動

  Ⅵ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Ⅶ-Ⅷ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Ⅸ-Ⅹ度:橋樑、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Ⅺ-Ⅻ度:毀滅性的破壞

  一般而言,震中地區烈度最高,隨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漸減小。例如,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震級爲8.0級,震中汶川市映秀鎮烈度爲Ⅺ度;映秀Ⅺ度區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佈,北川Ⅺ度區沿安縣-北川-平武方向分佈,受汶川地震影響,成都市區烈度爲Ⅵ度,重慶市區烈度爲Ⅴ度,再遠到廣元市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地震烈度圖

  來源:中國地震局GNSS數據產品服務

  監審/田鳳編審/梁晶 編輯/巴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